北仑区优秀民间大展演
第二届舞蹈节
“柴桥老味道”传统小吃体验馆
剪 纸
阿拉的节日“民星耀港城”
北仑图书馆
“阿拉的节日”民间文艺巡演、群星书法美术摄影展、“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讲座、“新梦想·新力量”大型演艺秀、群众歌舞大联展……在北仑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随着第四届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的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美丽的北仑轮番上演,以“文化展示、文化传播、文化惠民”为主轴的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再次拉开了一场富有“文化内涵、港口特质、国际元素”的文化盛宴,“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场景展现在海内外宾朋面前。
近年来,北仑区文化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充分依托政府部门和各级社会组织的力量,建立了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了“城区10分钟、基层15分钟”文化活动圈,丰富了全区人民的业余生活,令北仑市民幸福的文化表情处处洋溢。
文化政策逐渐完善、投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北仑修订完善了《宁波市北仑区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强全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北仑区扶持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北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基地考核补助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提出北仑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为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支撑。
随着北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事业也随之发展。2009年底,区委、区政府为进一步扶持文化繁荣发展,决定从2010年起设立总额3000万元的文化发展资金,并每年递增10%专项用于文化事业发展,对于新建文化设施经费另外予以足额保障。公益性送戏、送电影、文化下乡和惠民演出费用以及免费开放经费都由政府“买单”。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也不留死角,全区已形成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机制,近年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其中三普工作中该区边查边保和“责任文保员”的做法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
据统计,2012年度财政安排全区文化事业费达14662万元,人均文化事业费远远高于本省(区、市)平均水平。同时,北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对文化事业的支持,近3年已争取社会力量赞助文化活动经费1600余万元。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健全
区域内文化设施基本普及,北仑影剧院、北仑体艺中心、行政中心文化广场、总建筑3.7万多平方米的北仑新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相继投入使用,中国港口博物馆(含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在10月建成开馆。北仑区文化馆和北仑区图书馆在最近的一次评估定级中达到文化部颁发的一级馆殊荣。
北仑区实现“东海文化明珠”满堂红,近年来有3个乡镇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标准。目前,各综合文化站都有独立设施,配套设备齐全,已经达到《全国“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规定的建设标准和功能;全区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实现了村(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的100%覆盖,并保证能正常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还拥有9个省级村落(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市级村落(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118个。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北仑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筑面积6232.7平方米,全省排名第四。区域内还建有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九峰乡土文化馆、小港李氏家族纪念馆、郭巨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柴桥老味道”传统小吃体验馆等,为满足城乡人民文化需求提供了良好的阵地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北仑区积极创新文化事业共建共享,构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的目标。
打破文化资源界线,让市民享受更多的公共资源。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北仑区文化部门引导,打破不同部门、街道(乡镇)、村(社区)、企业、学校及个人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的界线,搭建了“文化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有偿或无偿的形式实现文化设施共享、文化信息共享、文化人才共享、文化产品共享。在整合全区文化资源的基础上,2013年5月起,北仑区推出“文化加油站”服务平台,通过平台面向全区基层单位、城乡群众提供采购配送、辅导培训、展演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务,并在北仑文化网开通“数字化服务平台”,借助网络化运作,让广大市民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相应服务内容,享受“文化点餐”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开展“文旅联姻”、“文企联姻”活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集聚公共文化服务效应、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高地。
文旅结合:着力历史文化和港口文化两个亮点,成功打造了瑞岩景区棘嫄文化节、灵峰寺葛仙翁文化、港口文化旅游线、九峰山景区梅花节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品牌点。编制完成《穿山半岛海防遗址历史文化线路规划和保护项目方案》,通过挖掘海防文化,将历史文化学习、徒步健身锻炼、生态旅游参观功能相结合,打造一条穿山半岛海防遗址历史文化线路。
文企联动:奏响文企共建“协奏曲”,指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成立企业文化俱乐部,对活动开展正常的每年给予5万元至8万元的奖励补贴,形成企业文化繁荣发展的局面。同时,搭建展演平台,充分运用海享文化大舞台、港城文化长廊等载体,打造形成了“企业文化月”、“企业文化俱乐部展演”等多个全区性企业文化品牌。
积极消除文化服务盲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北仑区既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基本性,更考虑到公共文化服务弱势群体的均等性,尤其为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员提供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文化普惠工作总体部署,目前,北仑区年均开展送电影下乡1000场,送戏下乡500场,“送文化”基层覆盖面达100%。同时,不断改进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模式。积极推动“固定文化服务点”向“流动文化服务点”的转变,以满足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日常文化需求,真正做到把文化服务阵地延伸至市民身边的广场门楼之中,把服务平台搭建在百姓的身边,并通过建设“流动博物馆”、“仑博讲坛”、“九峰讲堂”、“图书流通站”等流动文化服务品牌,开展基层辅导培训、展览等活动。在此基础上,还在北仑图书馆开设了视障阅览室,配备了全市最先进的视障阅读设备,让视障用户享受无障碍畅听畅读服务。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2013年,北仑区成功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推进了全区基层文艺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全区已有基层业余文艺团队610支,还有一支15000多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拥有省级“优秀民间文艺人才”11名。这些业余文艺团队、业余文化人才队伍支撑了北仑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基层文化的发展繁荣。
区级层面,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农民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金莺歌手大奖赛、群众文艺调演、外来建设者文化艺术节、北仑区未成年人读书节、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本地的特色文化品牌。街道(乡镇)层面推出打造“欢乐星期五”、“浃江之夜”、“周末大家唱”等品牌,让群众成为“舞台”上的演员和表演者。除了政府文体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活动外,全区各类文化团队组织已形成自发性、常态化的活动和机制,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文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意识日益增强,由“要我活动”逐步演变为“我要活动”,使北仑的文化活动在范围、规模、人数、质量、影响等方面呈现递增态势。“快乐活动,健康生活”越来越成为新老市民的共识,从而助推和谐、宜居、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营造。
目前北仑“海享大舞台”已有区级演出点7个、街道(乡镇)演出点20个,年均组织各类广场演出500场,年均受益群众30多万人次。除此,北仑文化部门还经常指导基层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城市与农村、街道(乡镇)、村(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努力,基本实现了群众文化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求,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也推动了群众文化的大繁荣。随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兴起,北仑区还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出台《北仑区扶持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扶持文化发展。近3年来有100余件作品在全国、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特别是2013年北仑区创作、编排并选送的群舞《青青竹儿》、宁波走书《兵站故事》两部作品喜获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最高奖———群星奖。
(陈朝霞 郑亮)
北仑开发建设30周年文化活动
时间 活动内容 地点
10月1日至10日 “阿拉的节日”民间文艺巡演(宁波演艺集团) 各街道、乡镇
10月15日 北仑区群星书法美术摄影展 北仑公共图书馆
10月16日 北仑开发建设30周年成就展 中国港口博物馆
10月16日上午 中国港口博物馆开馆仪式 中国港口博物馆
10月16日下午 “水下考古在中国”国际论坛(三天) 中国港口博物馆
10月16日晚上 “新梦想·新力量”大型演艺秀 体艺中心
10月17日 北仑开发建设30周年盛典 体艺中心
10月17日晚上 宁波市11个文化馆非遗文化走亲 北仑行政中心广场
10月19日下午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讲座 北仑公共图书馆
10月19日晚上 “舞比快乐”北仑区第二届街舞大赛 北仑商业广场
10月20日晚上 群众歌舞大联展 影剧院广场
10月21日至27日 “我们的中国梦”综艺巡演(省曲艺总团) 各街道、乡镇
图片提供: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