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蝈蝈葫芦与“万国来朝”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0-19 09:57:10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蝈蝈葫芦与“万国来朝”

蝈蝈葫芦

□李立华

把蝈蝈放在经过精心处理的葫芦里,玩虫者将其置于温暖的怀中,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听到衣下不时传来的一阵阵虫鸣之声……民间畜养鸣虫的风气,清末民初时期最为兴盛,尤其京津地区,是玩虫爱好者的集中地,这里不但玩家众多,而且品位较高,这一点从传于后世典雅别致的蝈蝈葫芦即可见一斑。

葫芦器,又称“匏器”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葫芦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后的葫芦或雕或绘而成的器物;另一类是将形态各异的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即“范制葫芦器”。蝈蝈葫芦的加工方式也不外乎这两种。蝈蝈葫芦的造型,常见的有鸡心式、棒子式、柳叶式和花瓶式四种。它们既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也很独特,几乎可称为人们表达审美理念、民俗信仰、精神意趣的载体。无论戏曲人物、文学故事、神话传说还是地方名胜、风土人情、婚丧礼俗等,都可成为民间艺人制作蝈蝈葫芦的装饰题材。蝈蝈葫芦的口和盖也极为讲究,一般为紫檀、红木、象牙或玳瑁所制。畜养蝈蝈前,还要在葫芦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加盖后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蝈蝈葫芦的盖,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玲珑剔透兼具透气功能。    

行家介绍,收藏蝈蝈葫芦,要着眼于“紫、润、坚、厚”四个字。蝈蝈葫芦的好品相是“玩”出来的,经过养虫者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外观由黄变红、由红变紫,油润灵透,尽显古朴凝重之美。精品蝈蝈葫芦,是极有收藏价值的。在古董文玩的拍卖专场中,一只品相好的清代蝈蝈葫芦,卖出上万元价钱是常见的事。   

据说,以葫芦畜养鸣虫的发起人是晚明人巢端明。此人为浙江嘉兴人,自幼饱读诗书,曾于崇祯九年中举。明朝灭亡后,因对社会失去信心,就归隐故乡种葫芦养虫玩。他在居所四周栽种的葫芦多达十余个品种,并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合在葫芦上,使其长成樽、彝等形状,世称“檇李匏樽”。

马未都写过一篇《倾听自然之声》,说“古代没有电,要听音乐只能拉真人到跟前,否则根本听不到,尤其是漫长的北方冬天更听不到。过去皇宫里,皇上很难听到自然之声,听到的都是被人修饰过的。冬怀鸣虫,到了大年初一的时候,搁在太和殿里,地上热气一烘,一万个蝈蝈在那儿鸣叫,早上皇帝来上朝,就听到‘万国(蝈)来朝’”。虽说,把生活中的细小之事赋予政治含义,是清朝的典型特征,但天籁之音怎么说也不失为一种听觉享受。只是,这份闲情逸致早已不属于我们。不过,此时若得一精美的蝈蝈葫芦在手,或玩或赏,倒也有一番自在悠闲的趣味。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