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记者张明明
“城市型湖泊治理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难题。”上周,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在东钱湖治水论坛上表示,东钱湖水质治理,已达到生态保护和发展双赢的局面。
赵进东说,国内几个大湖如太湖、巢湖、天池,在治理和发展平衡上没掌握好,一方面不断投入治理,一方面不断发展,导致治理效果不明显,浪费钱。
十年前,东钱湖水质却只有整体四类水平,局部甚至到了五类水质。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东钱湖承担着周边污染。而现在,东钱湖水质达到总体三类,局部二类水的质量。
通俗一点说,三类水就是达到适合人游泳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剑彤长期研究关注东钱湖水质变化和治理工作。他说,东钱湖水质在2005年前后明显下降,演变成全湖四类水,并向富营养化过渡。
为此,东钱湖累计投入30多亿元,重点实施清淤、截污,实施生态绿化等工程。在治理过程中使用淤泥固结堆成人工岛的技术,创造了全国第一。
“经过十多年努力,东钱湖水质实现了大逆转。”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史济权说。“绝迹30多年的银鱼、莼菜等高敏感型物种重新出现,‘东钱湖’湖鲜成为宁波人追逐的农产品。”
进入秋冬季节,除了监测PM2.5外,东钱湖还创造性地监测负氧离子浓度,在官方网站公布。
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能通过人的神经系统及血液循环对人的机体生理活动产生有益影响。
“东钱湖每个景区都设置了监测点,游客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就可以获知负氧离子浓度。”东钱湖管委会工作人员说,这相当于给游客绘制了一张“绿色呼吸地图”。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