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45岁东北汉子病危之际捐出遗体 在温馨友情中等待离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04 10:21:34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看到杨德成来看望自己,张宇虹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记者王鹏 摄

  张宇虹45岁,在北仑大碶街道徐洋村的托老院里,他是最年轻的,却离死亡最近,他的淋巴癌已到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张宇虹孑然一身,9月回了趟吉林老家,本计划道别朋友后就进入茫茫的西藏大草原,孤寂地离开这个世界。

  但他还是返回了北仑,这里有他太多无法忘却的温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杨兄弟,离职多年依然牵挂他的公司老板和同事,还有那一拨拨素昧平生的热心人……10月24日,张宇虹在《宁波市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字,决定捐出遗体回报这段让人唏嘘的友情。东南商报记者樊卓婧 程鑫

  孤寂中的等待

  10月29日,是张宇虹多日来状态最好的一天。打了杜冷丁后,他觉得“舒坦多了”,拿起床边桌子上小瓶里的劲酒,咂巴了几口,又点上一支香烟。

  身边没有亲人,他在等着杨德成夫妇的到来。这是他每天唯一的念想。

  中午11点已过,杨德成夫妇还没出现。张宇虹闭上眼,这些年,一点一滴仿佛就在昨天。他总是花大把时间去回忆,和老杨家的一些往事,这让他减少些面对死亡的恐惧,找回一丝安心,觉得自己在这个世上并不孤单。

  张宇虹是吉林人,父母双亡,虽有兄弟姐妹,但联系甚少。他的人生字典里,家这个概念非常模糊。20多岁时,他有了女友,家里却连微薄的彩礼也拿不出,这让好胜心极强的他无颜面对,遂外出闯荡,并发誓不混出个样子,终生不娶。

  张宇虹从此开始了四处漂泊的游子生活。他先后开过黑车,做过装修,打理过饭店……

  2004年前后他来到北仑,入职北仑一家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做驾驶员,并与同是外来人的杨德成夫妇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德成老家山东滨州,当时在北仑当兵,妻子佘桂霞是老家邻村人,跟了过来,在大碶开了一家理发店。他们和张宇虹的交集就是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理发店里开始的。

  2008年,杨德成的女儿还不满周岁,佘桂霞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理理发店,非常辛苦。做司机的张宇虹常常到他们店里来理发,偶尔搭把手。时间长了,他们渐渐熟悉,杨德成只要有空回家就把张宇虹叫来一起喝酒、聊天,慢慢成了朋友,后索性以兄弟相称。张宇虹大杨德成5岁,以哥相称。

  绝望时的陪伴

  “兄弟”迟迟没来,张宇虹心里有点惆怅,却没丝毫抱怨。他知道他们有好多事情要忙。

  杨德成夫妇那天确实很忙:他们刚开张的杨氏粥铺又在装修,杨德成的老父亲得了眼病,女儿也患上近视。当天,夫妻俩陪着一老一小到宁波看医生,折腾了一上午,到北仑时已将近下午1点。

  扒上两口饭,夫妻俩给张宇虹打包了鸡蛋羹和包子,就匆匆赶到托老院。张宇虹病情已经很重,只能吃这样松软的食物。

  张宇虹早已熟悉了他们的脚步声,人还没走进房间,就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今天怎么样?”

  “好多了。打针了呢,一点不痛了。”

  “饿了吧,赶紧吃饭。”杨德成一脸的愧疚。

  “不饿,真的不饿。桌上不是还有酒嘛!”

  杨德成熟练地在张宇虹下巴处垫上餐巾纸,一口口喂他吃下去。

  床边放着一个铁盒,是张宇虹用来吐痰的,佘桂霞帮他清洗。

  2008年,张宇虹查出食道癌,偷偷到李惠利医院做了手术。今年6月,他病情复发,转移成淋巴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短短两个月,这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就被病魔折磨得瘦骨嶙峋,什么也做不了。

  没了工作,没了收入,连住所也没有,而身边又没有一个亲人,绝望之际,幸亏杨德成夫妇挑起了照顾他的担子。

  对杨家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今年7月,佘桂霞为方便照顾,让张宇虹住到了自己理发店的阁楼上。没多久,理发店关门,夫妇俩打算开粥铺,想着在粥店附近给他租一间房子,可是没有房东愿意把房子租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夫妻二人只好将他安顿在一家小宾馆。

  当时,夫妇俩的粥铺刚刚开张,他们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一忙就是一整天,但无论多忙,杨德成每天都会去宾馆看望,并送去可口的饭菜。

  半个月后,张宇虹觉得花销太大,说什么也不肯再待下去了,而他的病也在一天天加重,随时需要人照顾。杨德成夫妇打听到附近徐洋村有一家托老院,于是又自己花钱把他送了进去。

  托老所有护工,也有饭菜,但他们依旧像以前一样,每天中午都要抽空去看看,送些好吃的东西。每隔几天,杨德成会叫一辆出租车,把张宇虹带到附近的澡堂子里去洗个澡。

  杨德成打定主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会尽己所能陪他走完最后的人生路。

 [1] [2] 下一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