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的盐历史与盐文化:晨烧暮烁堆积高 才得波涛变成雪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1-16 07:44:16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晨烧暮烁堆积高 才得波涛变成雪

梅山盐场指挥部旧址

主讲人石志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协会员、北仑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现供职金融单位。出版有散文集《心中的“童歌”》、《聆听拔节声》、《东篱采菊》。

作为古越的一方濒海之地,宁波产盐的历史可谓悠久。史料显示,早在公元前470多年前,今(余姚)翠屏山丘陵北麓,远在古余姚立县前,于其境内之濒海地带,已存海水制盐。《越绝书》上也有春秋时期越地产盐和盐务的记载。《会稽典录·朱育》上说:“会稽……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山有金石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文饶。”当时,今宁波范围内的鄞、鄮、句章和余姚均为其所属县辖。《宝庆四明志》记述:“古鄮县乃取贸易之义,居民喜游贩鱼盐。”种种史料表明,宁波在战国末年已有与盐相关的交换,至秦汉时盐的贸易更趋活跃。

盐的交易,最初是民间贸易活动,而与盐相关的征赋税机构的设立,则说明朝廷已重视此项贸易,并将其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唐乾元元年(759),朝廷设主管浙东催征赋税事务的办事机构于鄮县;元和至咸通间(806-866),设余姚(盐)场署;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余姚(盐)场改称石堰买纳场;至道三年(997),设东西两监于当时明州之昌国;咸平年间(998-1003),设鸣鹤买纳场;崇宁三年(1104),设清泉(盐)场于镇海;以后增设有玉泉场、玉女场、大嵩场、长亭场、穿山场、龙头场盐课司等。北宋崇宁三年(1104),今北仑范围建立了包括长山、穿山盐区的清泉场,盐场官衙就设在现在的小港衙前,盐政官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

历史上,宁波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盐场,如石堰盐场、鸣鹤盐场、清泉盐场、大嵩盐场、玉泉盐场、长亭盐场、庵东盐区、梅山盐场、联胜盐场、白岩山盐场等。

亭户的由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盐虽排位第四,却是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必需品。宁波人先祖从最原始的刮泥淋卤、摊灰淋卤做起,制造出卤水,再利用铁盘、篾盘或锅盘,进行煎煮,海水变成卤水,卤水又转化成为白色的食盐,称之为煮海。炎炎烈日下,他们光着几近赤裸的身子,含辛茹苦地摊泥、刮泥、抄泥、集泥、挑泥、治漏、淋漏、藏卤,再在灶膛中煮盐。天外有烈日,棚内有烈火。锅里的卤水变成了白花花的盐,盐工身上流淌的汗水,也在黝黑的脊梁上凝结出一层层盐花。

制盐之初,宁波因濒海,沿海地大都是盐碱地,因此,官府将环江海而居的制盐民户编为特殊户籍,免其杂役,专制官盐。因煮盐地方称亭场,这些居民也叫亭户,这就是古代盐民。《中国盐业史·古代编》说:“宋初,(宁波北仑)崇邱、灵岩、太邱、海晏四乡人户,即‘久来’、‘占据’、‘泥土极咸’之地,‘煎盐’。”

后来,盐户从火烧盘熬的煮盐中,摸索出了坦晒和滩晒制盐工艺,不仅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盐的产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1] [2] [3] 下一页
编辑: 陈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