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20多位“老和丰”将一同圆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2-21 07:54:56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20多位“老和丰”将一同圆梦

郁金宝老人珍藏了60多年的灵桥牌纺纱广告画。

曾经在和丰纱厂工作过的周始能想要“回去看看”的心愿(《宁波老年》11月30日、11月23日曾做连续报道)得到了不少朋友的响应。

截至12月18日,已有20多位“老和丰”想要和周始能一起去回顾过往的岁月。已定12月30日前往。如果您也是“老和丰”,想要回去看看,还可以继续报名。

今年81岁的柳元龙早在1962年调入和丰纱厂工作,一路从车间工人干到“坐办公室”,直到1994年退休。

“回去看看”的念头,他一直都有,特别是听以前的老同事说,原先厂里的“保健站”还留着,靠近江边的仓库也都还在,只是改建成创意广场后,换了一副样子,“听说很好。”

“我身体很健康,自己走绝对没有问题。”一想到自己多年的心愿很快就能实现,柳元龙的精神更足了。

侯林甫曾在和丰纱厂工作了10多年,之后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不过心中还是有几分“和丰情结”。

他之后的工作单位在江东区,因此和丰创意广场还在建设阶段,单位就曾组织他们一起去参观过,“当时整个广场还没全部建成,只有部分创意企业入驻。”

在侯林甫看来,和之前不同,这次“回去看看”是和一帮跟自己有共同回忆、共同经历的人一起,相信会找到更多共同话题,“说不定还能找到老同事呢。”

这次活动也得到了和丰创意广场方面的热情支持。届时,他们将带领“老和丰”参观厂房旧址、和丰设计艺术中心,以及入驻广场的文化设计创意机构等。

这次活动定在12月30日。具体行程安排,到时工作人员会逐一通知参加这次活动的报名者。

如果您是康乐老年俱乐部的会员,愿与周师傅等人一起去回顾过往的岁月,也欢迎您来报名参与。

活动报名截止时间为12月25日(下周四)。名额有限,额满为止。联系人:施先生,咨询电话:87682576(上班时间)。

记者 石承承

●相关新闻

曾在和丰纱厂工作过的他珍藏了六十多年的广告画

“灵桥牌”纺织品,一代宁波人的记忆

10月27日和11月26日,《东南商报》刊登了两则宁波市图书馆收到灵桥老照片捐赠的报道之后,家住江北庄桥街道的郁金宝老人专门赶到报社,送来一张珍藏了60多年的灵桥牌广告画。

出生于1932年的郁金宝,原来住在鄞县西乡的戴家,在他10岁那年,有一天郁家父母突然上吐下泻,相继去世了。“听邻居说,那是因为日本人投的鼠疫。”一夜之间,郁金宝变成了孤苦无依的孤儿。两年后,他来到药行街的一家药铺里做学徒。

“当时年纪小,在药店我干的都是运货之类的简单的工作。但每天送货都要几次经过灵桥。那时候桥上有日本兵站岗,上下桥的时候一定要脱帽行礼,不然就要挨打。”

在药铺度过了四年的学徒时光之后,因为勤学上进,16岁的郁金宝被亲戚介绍到了位于海曙区战船街的长丰纱厂做学徒。“那个时候宁波有好几家纱厂,最大的是和丰纱厂,长丰是一个资本家在1946年办的,厂里出品的纺织品都是‘灵桥牌’,因为老板觉得灵桥在宁波人心里的地位特别高,质量特别好,长丰纱厂的纺织品也一样。”

当时长丰纱厂有个规定,学徒满三年的工人有资格去杭州进修,经过考试筛选,1952年,郁金宝前往杭州的浙江工业技术学校(今浙江工业大学)学习,“在杭州学习的四年,虽然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都特别艰苦,冬天连热水都没有,女同学冻得发抖,但是同学们都很努力。”

1956年毕业回到宁波,长丰纱厂已经改成了国有甬江纱厂,郁金宝从原来的学徒转为技术员。半年之后,郁金宝跟随甬江纱厂一起并入了和丰纱厂,1958年,又调到万信纱厂,一直到退休前,都是厂部技术办公室的工程师。

虽然工作一再变化,这张绘有“灵桥牌”的广告画却一直跟随着郁金宝,“我觉得自己跟灵桥很有缘分,刚从西乡到市区,就每天看着灵桥,从桥上过;后来在纱厂上班,也是做‘灵桥牌’;再后来成家以后就住在灵桥边上。我觉得在我身上特别能体现知识改变命运,从一个孤儿出身,学了技术,有了工作。”所以一看到报纸上征集灵桥老照片,这些往事就一件件浮上了心头。

记者 林旻/文 王鹏/翻拍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