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北仑 正文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12-29 09:31:2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霞浦街道上傅村文化礼堂外景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美丽非遗”走进农村文化礼堂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春晓镇慈岙村文化礼堂戏曲演出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新碶街道银杏文化礼堂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小港街道枫林社区乡村记忆馆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大碶街道九峰文化礼堂的剪纸工作室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市民在春晓镇体验民俗

北仑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风景这边独好

大碶街道太白文化礼堂举行“7岁开蒙礼”

核心提示

身有所栖,心有所寄。文化礼堂,这个用于集会、观看电影和演出活动的场所,已经悄然成为新时期农民的精神家园。

2013年开始,北仑区按照省市要求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创新推出以片区为单位统筹、各村和社区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近两年来,已建成文化礼堂37个,辐射到102个建制村,覆盖率50%以上,成为目前农民最爱去的地方。

过去的美梦,现在成真了

作为一个公共的活动空间和共同的精神家园,农村文化礼堂承载了农民太多的期盼和回忆。年过六旬的村民陈志祥是北仑春晓镇慈岙村的村民,也是一位乒乓球发烧友,“7年前村里的乒乓球俱乐部刚成立的时候我就是第一批会员,刚开始最发愁的就是没有专门的乒乓球室,而现在文化礼堂里各种体育设备应有尽有,给我们这些球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陈志祥说。

不单是陈志祥和他的这些球友们,文化礼堂的建成,也给北仑各个村、社区带来了活力,村民们闲暇时喜欢到村里的文化礼堂转一转。静,可报名老年大学,参加农家书屋,结交良师益友;动,可加入腰鼓队、舞蹈队、戏曲队一展风采。“咱们早就期盼着能有这样一个综合场所了,现在刮风下雨都不愁了。”村民们对文化礼堂交口称赞。

仅有活动场所还不够,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北仑区搭建起“文化加油站”服务平台,将分散在各街道、乡镇、各部门、社区、企业和学校的文化资源进行登记、汇集、分类,建立了全域共享的文化资源库,同时协调全区各类宣讲团队及老年大学的资源,搭建起宣讲服务平台,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政策讲座、国学启蒙等践行活动和文艺创作、非遗传承、表演艺术等课堂走进文化礼堂,提升了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涵。

让更多农民享受“文化大餐”

如何让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北仑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运行都离不开“人”这一要素。北仑把落实管理人员作为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内容,每个文化礼堂配备1-2名专兼职管理人员,配备1-2名“草根名嘴”,安排一定的管理补助经费,有效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全区志愿者协会的力量,至今全区已建立和储备了文化礼堂志愿者7400余名,初步形成了专管、协管相结合的管理队伍。

在经费保障上,北仑区委区政府统筹宣传文化、区域化党建、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四大块资金,合力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两年来,用于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经费有3000多万元,保证了文化礼堂的正常建设和各项活动的开展。

在考核机制上,进一步理顺了文化礼堂建设、管理、使用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宣传部门统筹、文化部门支撑、街道乡镇主体、各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同时把文化礼堂建设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建立一月一上报,一季一检查的制度。

“我要带孙子来看看,告诉他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特色性是文化礼堂长效运行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北仑区文化礼堂建设注重挖掘和整理乡村记忆、乡风民俗、人文历史,让文化礼堂传承文脉,留住乡愁。

为此,北仑区成立区、镇二级文化礼堂建设指导小组,为各文化礼堂在策划、设计、资料整理上整体把脉,挖掘出水浒名拳、舞龙舞狮、竹文化、剪纸文化、慈孝文化、浃江文化、海塘文化、曲艺文化等一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本土文化。

挖掘整理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支持与热情参与,不少人还把存留在家里的老家当、老物品竞相捐出,不断充实文化礼堂的实物展示。

今年新建成的小港街道高河塘文化礼堂,就围绕小浃江流域的文化做足了功夫。设置了浃江风情馆、风土人情馆、科普养生馆、国民体质监测站四个主题分馆,以“一江一闸三碶六桥”和“十二地名”为脉络,充分挖掘当地悠久的历史人文,勾勒出一幅小浃江民俗风情图。柴桥老味道乡土风情体验馆,修复改造云雩庙后大殿,古色古香的展示馆内,飘荡着油包的甜味、灰汁团的碱味、索面的香味,图版上传统小吃的制作流程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布置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守住了文化,情感便有了归宿。年过七旬的柴大爷是土生土长的柴桥人,年轻的时候是制作索面的高手,几十年来,物是人非,时代变迁,当他踏进柴桥乡土风情体验馆,乡情乡风扑面而来。柴大爷动情地说,“下次一定要带城里的孙子来这里看看,吃吃索面、灰汁团,告诉他爷爷小时候的故事。”

宁波日报 撰文 袁佳翊 索向鲁

金旭孟 厉晓杭

图片提供 北仑区委宣传部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