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生命谢幕前,有你陪伴一路温暖——记宁波首个舒缓病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1-03 07:40:0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当有一天,生命的历程就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每个人希望平静而无憾地离开这个尘世。

  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西南角一幢小楼内,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医护人员,在肿瘤病人生命消逝之前,陪伴他们走过最后那段日子,舒缓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去,让家属安然地送别亲人。开诊4个月以来,至今已陪伴了76名患者。

  “希望母亲把剩下的每一分钟过好”

  黄女士是位直肠癌晚期患者。2012年底罹患直肠癌后,黄女士情绪异常消沉,曾赴上海动手术,但各类治疗无法控制她的病情,癌细胞在她全身肆虐,病情危重。

  为了让黄女士安宁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家人把她送到了余姚市人民医院舒缓病房。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陈幼芬副主任医师做了她的主治医生,“我做得最多的是每天哄她开心……”陈医生介绍,舒缓疗法并不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专注于患者逝世前的一段时间内的生理、心理护理,让患者安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治疗方案也与普通病人完全不同。

  “医生,我的病会好吗?”黄女士一遇到查房的陈医生,一定会拉着她的手不放。

  “慢慢会好起来的……”陈医生总是这样一天数次微笑着安慰她,一边轻轻地给她检查身体,一边与黄女士交流着,或询问吃得如何,或询问睡得怎样,每当听到这样的话,黄女士总会露出一丝笑意。“有时候哄得多了,连我自己都难以分辨真假了。”陈医生矛盾地说,“真不想骗她了!”

  有时候,黄女士疼痛得受不了,喊着要打针止痛,陈医生总是会及时根据黄女士的体质给她最合适的剂量,等到医生护士准备就绪,到病床前给黄女士打针时,黄女士又说不要打了。

  面对黄女士捉摸不定的脾气,陈医生从不发火、埋怨,总是说:“好的,我们不打了。”

  在医生和家属小心翼翼地呵护下,病情越来越重的黄女士在舒缓病房住了1个多月后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一直希望母亲能少些痛苦,把剩下的每分钟过好……”黄女士的女儿小陈说,“陈医生帮助我们家属完成了心愿,我们十分感动。”

  医生与家属“谈判”了两小时

  胡先生是位食道癌晚期患者。4个月前因吞咽困难前往医院就诊,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前往杭州医院做了放化疗,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建议他回家。

  “才3个月,就这样被宣判了死刑,我们接受不了。”全家人被打蒙了。听说余姚市人民医院有专门收治此类病人的舒缓病房,就住了进来。

  当夜班护士给胡先生做晨间治疗时,遭到了胡先生和家属的强烈“抵抗”。

  “不要抽血!”此时,癌细胞侵袭了胡先生的喉部神经,他已无法讲话,也无法进食,“嘭!嘭!”只能用拳头狠狠地敲击着床,似乎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来表达他的愤怒。“要抽6罐血,我们的血有多宝贵。”家属对着医护人员大吼。

  护士望着床上越来越沉寂的胡先生,很快平静下来,向医生作了汇报。对于胡先生的这种“愤怒”,在医生看来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遇到这样的事只能更加耐心地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医生马上把家属请到了办公室,望着家属的眼睛诚恳地说:“请相信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想帮助你父亲。”

  “父亲时日已不多,不要遭那分罪了”,家属边说边不停地抹着眼泪,“抽血会痛的,让他走得平静点……”

  “抽血的目的只是想掌握你父亲化疗后血液白细胞数量,在药物帮助上做得更好……”医生试图说服家属。

  “父亲的病是不会好了,反正是死,还不如痛苦少一些。”家属眼中噙着泪说。

  “我们不能放弃,应该帮助你父亲过好每一分钟。”医护人员丝毫不让步,与家属足足“谈判”了两个小时。

  最终,家属答应做通父亲工作。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胡先生虽不能讲话,也无法进食,但医护人员给予他鼻饲和肠内营养,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热量供应。“让我陪你说说话。”当班护士每天会抽出时间与胡先生及家属交流,了解需求,胡先生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

  20多天后,胡先生安静地走了。宁波日报记者 蒋炜宁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