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作为宁波政治、文化、商业核心街区,历史上曾享有“浙东第一街”的美誉,现在是联通三江口核心区和东部新城、贯通东西的城市主轴。中山路的历史核心段即海曙老城区自西门至东门口一段,早在西汉时就已有先民居住,历史悠久。如今,这条宁波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主轴,继续书写着城市历次蜕变后的繁华,轨道交通1号线的全程贯通,更是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
千年老街的前世今生
中山路的历史变迁首先体现在名字的变化上。据史料记载,如今的中山路在明永乐《宁波府志》中被称作“大街”;至清雍正年间,大街以贯桥为界,桥东称“鼓楼东直街”,桥西称“鼓楼西直街”;光绪《鄞县志》称“鼓楼大街”;民国十四年(1925年)运城石修筑,为城厢东西干道之东段故称“东大路”,西段称“西大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将城内的“东大路”改称为“中山东路”,将“西大路”改称为“中山西路”;“文革”期间曾统称为“东方红大街”;20世纪80年代以后,将望京门外的西郊路纳入中山西路,将江东的大河路和东郊路纳入中山东路;20世纪90年代后,中山路东延至世纪大道,西至丽园北路,全长9.3公里。
在1000多年的历史沿革中,中山路两侧依旧保留有天宁寺塔(唐)、永丰库遗址(元)、范宅(明)、鼓楼(宋-民国)、原中共宁波市委办公旧址(民国)、鼠疫场遗址纪念碑(现代)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从“一根杆子撑对面”说起
在宁波鼓楼东侧永丰库遗址公园一隅,静静地矗立着一张浮雕地图,它是清代的遗存———一幅关于古代宁波最早的形象记忆。这幅图上,东西两座城门之间有一条笔直的路,这就是中山路的前身。“一根杆子撑对面”,这是人们对于中山路的最早印象。解放前,这条路仅16米宽;解放后,中山路历经3次拓宽改建。20世纪80年代起,中山路的规划宽度增至28米。1995年中山路全长不到两公里,以后逐年拓宽延伸,至2000年年底新中山东路延伸段竣工,中山路以其宽34米至42米,东起东外环路、西至机场路,全长逾10公里,横贯城市东西,成为宁波名副其实的“十里长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