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记孔浦大闸管理员应惠根:大闸守望者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1-15 09:55:0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闸门外,是船只繁忙穿梭的甬江;闸门内,是悠悠流淌,诉说着岁月沧桑的江北大河。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孔浦大闸,墙面灰黄,刻满历史的痕迹。或许是偏居一隅,太寂寂无名,甚至周边的居民,也遗忘了这段历史。

可对应惠根而言,这是他大半辈子的印记。风里来雨里去,这个平凡且枯燥的岗位,他坚守了13年。癌症康复后,他不曾轻言放弃;退休后,他又主动重回岗位。或者说,他的心,从未离开过。

“这里离不开人”

潮起潮落,应惠根的一天,就是随着潮水的涨落开始的。

潮水一涨,大闸需要关闭;潮水一退,便可开闸放水。即便眼下正值枯水期,应惠根一天也不能放松。每当大闸开闸排涝时,他总是一再确认涨潮退潮时间表,并仔细观察江面上的风向,防止海水倒灌。

“我28岁进入市水利机械厂上班,负责厂里机械的维修和养护,所以常被派到孔浦大闸检修设备,也因此和大闸结下了缘分。”说起孔浦大闸的历史,应惠根如数家珍。孔浦大闸曾是我市最早的大型闸门之一,对江北平原的排涝,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水利设施的发展,姚江大闸等大型水利设施相继建成,孔浦大闸也逐步退出主战场。

尽管年岁已久,鉴于其位置的重要性,孔浦大闸,仍然是江北区运行频率最高、工作量最大的水利设施之一。

今年63岁的应惠根,如今是大闸唯一的管理员。“2001年机械厂转制,所有人都走了。当时正缺个管理大闸的工作人员,我对大闸比较熟悉,且懂得维修养护,于是便留了下来看护大闸。”

管理大闸,看似没什么技术含量,操作起来,却需要十足的耐心,以及精准的判断。

“菲特”台风期间,大水围城,暴雨不止。甬江边上的孔浦大闸,老旧的办公楼,早已风雨飘摇,甚至楼边的电线,都被狂风吹断了。从办公楼走到闸门口,步步艰难。

一边是内河积水泛滥成灾,一边是外江江面水涨船高,严重超过了警戒水位。此刻,应惠根心里是比谁都急。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水位信息,他连续十几天坚守一线,每隔几个钟头就观察一次水位。十几天的不眠不休,潮水终于缓慢退去,应惠根赶紧开闸排水,悬在心里的“大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这里离不开人!”说起那些凶险的经历,应惠根一笑而过,似乎内心从不畏惧。“我是老水利人,见惯了风雨,习惯了!”

“它就是我的老伙计”

“这份工作,平时默默无闻,可一旦做不好,便要出大事。”这是应惠根经常挂嘴边上的一句话。

有一年夏天,由于内河水位稍许有些高,一些居民过来闹意见,指责应惠根不及时排水,导致了种的蔬菜淹死了。

但对于水位了然于心的应惠根深谙水情,旱季时节,只有保证内河水源充足,才能保障区域内农田灌溉。他耐心地向居民们一一解释,这才化解了矛盾。

由于工作性质颇为随机,一日三餐,也极不规律。2008年,应惠根不幸检查出患有胃癌。

所有人为他担忧,劝他休息。可应惠根做完切除手术,心头放不下大闸。甚至,有时候刚做完化疗,就急急忙忙赶往岗位。

眼看着父亲大病初愈,又奔上前线,应惠根的儿子一再劝说他辞去工作,在家享受天伦之乐。闲不住的应惠根,却断然拒绝了。“它就是我的老战友、老伙计,它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

前年,应惠根正式退休,却仍然向单位申请再干几年,还带起徒弟小顾。如何观察风向,如何判断水位,闸室机组如何维修和养护,备用发电机组如何使用,这些他攒了10多年的经验,一一向徒弟悉心传授。

岁月悠悠,年复一年。或许只有潮水的涨落,见证了大闸守望者的苦与乐,诉说着曾经的印记,守护着一方平安。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干多久,但只要身体吃得消,我会一直干下去,这是我的使命!”应惠根的回答,就像无数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基层水利人一样,朴实无华。亦如他的使命一样,根植于心。宁波日报 记者 厉晓杭 江北记者站 吴红波 通讯员 陈栋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