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镇农办的工作人员说,后来,一听王老师要来上课,养殖户们很积极。一次来了200多人,站都站不下,王老师就分成两场讲。“有技术和没技术,养殖效益差别太大了。”象山明瑞南美白对虾专业合作社的葛瑞阳养虾有15年了。在王建平团队的技术指导下,他不断引进反季节大棚养殖、苗种病毒跟踪检测等新技术,白对虾的亩产明显提高了。
在王建平团队的技术指导下,当地的象山双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用上了梭子蟹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蟹、虾、贝一起养。两年下来,梭子蟹亩产从过去的50千克不到达到了平均81.6千克,每个池塘还多了虾的一笔可观收入。现在,已建起了两个市级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877亩。这个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的验收。
特派员好厉害
“以为是走个过场,没想到来真的!”
一个电话就来了,两万只蟹有救了
“我以为科技特派员,就是来我们这里走个过场,没想到王老师是来真的。”
象山黄避岙乡养殖大户罗敏章说话很实在。
前几天,罗敏章一早给王建平打了个电话,急着说鱼生病了。“当时,海鲈鱼每条都五六斤重,好捕捞了,很贵的。”罗敏章盼来了收成,却发现,鱼生病了,网箱里的一些海鲈鱼一夜之间头上烂了,尾巴也烂了。这可急死罗敏章了,鱼儿生病,还容易蔓延。
“你先把病了的鱼捞出来。别着急,马上来。”王建平喊上团队成员马上从宁波出发,两个小时后到了养殖基地。
观察、解剖后,初步判断了病因——鱼儿长了鱼虱,跟人长了虱一样,鱼儿也很痒,一痒就游到网箱壁上来回蹭,蹭破了皮,这样又更容易感染病菌。
王建平团队还把病鱼带回宁波实验室,做病理分析,发现了有新的病原。
根据诊断和“处方”,罗敏章在海鲈鱼的饵料里加了维生素C等安全的营养素和药,鱼儿的病情很快被控制了。
“王老师每月至少来我这里一次,工作日忙,就星期天来。他这不是走过场,是来真的!”罗敏章说,这点,很多养殖户都有体会。
梭子蟹养殖户戴华伟一直惦着王建平的好。那次,戴华伟巡逻池塘,发现昨晚还好好的蟹,软绵绵的,吐泡泡的力气都没了。“凌晨5点,我给王老师打电话,他早饭也没吃,就来我这里了。找到原因,是池塘缺氧。忙了整整一天,救了两万多只蟹。”
靠“神器”更靠理念
研发选药盒对症下药
尽量不用药,治病关键还得治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王建平和养殖户们很熟。罗敏章等人的电话,他张口就能背出来,根本不用翻通讯录。
新桥镇农办的工作人员说,高温天等病害高发季节,王老师一星期来两三次。他还建了个短信平台,给农户们提供预警。比如,白点病高发季到了,会给农户提醒饵料中加维生素C等来预防。这样,养殖户提前预防,病害少多了。
以前,当地很多养殖户靠经验办事,养殖的品种生病了,往往只能一把把撒药,各种药碰运气。现在,大家都知道“药要用得准才有效”。
采访中,养殖户展示起一个“神器”——不到手掌大的选药盒,这也是王建平和团队成员研发的。“鱼儿生病了,就取几滴池塘水的样本,培养20个小时左右,对着说明书一步步操作。最后,选药盒上哪个字亮了,就对应用哪种药。比如,‘多’字亮了,对应的是多粘菌素B,用粘菌素类药物就好了。一般的小病,我们都能通过这个对症下药了,不用像过去各种药都撒下去。”
“从王老师这里学到最多的,就是尽量不用药。”现在,戴华伟和当地不少养殖户都认这个理:“给虾撒各种药,费钱;不但没法治病,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还可能有残留,人吃了不好。治病关键还得治水,环境好了,鱼虾就少生病了。”
在王建平团队的少用或不用抗菌药的理念指导下,戴华伟和周边的养殖户每年减少各种用药几十万元,但病害平均发病率却下降了约8%。
除了自己“下乡”,王建平还注重在当地培养人才。在他的指导培养下,当地农办一个高中学历的工作人员评上了高级工程师。
“少用药,养殖户少花钱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市民能吃到更绿色更少残留的水产品。”王建平说。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