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遍地开花”格局被颠覆
此前,仅鄞州就有24座乡镇水厂、135座村级水站。水源水质差、水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设施老化、水厂整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很突出。
特别是这些“遍地开花”的水厂由于生产规模小,水处理工艺简单,设施设备落后,管材质量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来水的水质。而且自来水漏损率高,水厂运营成本非常大。与此同时,随着各地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需水量大幅上升,供水能力不足问题非常严重。
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总目标,在集士港镇纳入城市大管网供水管理后,鄞州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市自来水公司鄞州供水公司营销科科长王淼海和一帮年轻人,去年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鄞州城乡要纳入大水网供水,所有的水表都要重新抄一遍,以便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一个难题是:农村的水表安装不同于城市居民楼里的布局,总表拖分表、埋在地下的表、藏在墙内的表、压在各种家什下的水表。一年多时间,王淼海和他的抄表小分队早出晚归在偏僻农村奔波,与各种各样奇葩的水表会过了面。
高桥镇大岙村,因处于管网末梢,管道老化严重,200多户居民长期受水质不佳困扰。高桥营业所在接管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反映情况,落实资金200万元,安排设计、施工,将对泵房、管道进行改造。
始建于1983年的潘火水厂,此前一直从河网里取水,但水质太差,2004年引入了白溪水库原水。虽说水厂的规模不算小,高峰时日水量也达1.6万吨,但相比宁波自来水公司的106项检测,潘火水厂只能做最常规的36项检测,很多指标存在超标或不能检出的现象。
“水厂制水能力有限,潘火的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加入大网供水是倒逼转型。”潘火水厂厂长蔡仁朝说。
较早加入大网供水的云龙镇,也很快在并网后的管网改造中尝到了甜头:节能降耗的成果非常明显。以前每日的用水量需要2.4万吨,如今降到了2万吨,滴漏冒跑的现象少了。
去年7月,横溪镇9006户居民不再饮用镇自来水厂简易工艺加工的自来水,开始喝上现代化水厂———东钱湖水厂取自白溪水库水生产的优质自来水。家住河头村的陆鸣娥阿姨高兴地说,现在喝的自来水特别清爽,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
来自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的数据也显示,宁波的自来水水质优于国标,达到直饮标准。
“这完全得益于近年来我市投资48亿元,兴建了大型引水工程。”李谦说,目前,全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大多来自白溪、横山、亭下、皎口、周公宅等水库,因为政府重视环保,库区和原水地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水质大幅提升。
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服务”
2014年,市自来水公司把横溪、洞桥、古林、高桥、下应、潘火、五乡、钟公庙、横街、姜山纳入大网供水范围,鄞州开始全面理顺供水管理体制。
事实上,宁波从2003年就在浙江省率先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首先在镇海庄市试点,然后利用三年时间将江北区108个村的12万村民用水与城市供水管网接通。
紧接着,北仑、镇海、鄞州等其他区域的近郊农村的供水改造也都全面启动。
到去年1月10日,随着城市供水环网北延工程全面竣工通水,九龙湖镇和骆驼街道贵驷片区正式并网供水。镇海区6个街道(乡镇)全部纳入城市大网供水范围,并全面实现抄收到户管理,全区14.3万村民全部喝上优质水库水,共享“同网同质同价”的供水服务。
近几年,北仑新碶、小港、霞浦、柴桥、白峰、春晓、梅山等26.5万乡镇居民先后实现了大网供水。市自来水公司供水业务部主任何建荣说,供水部门将再投入1.2亿元资金,新建、改建乡村供水管道和设施,进一步完善区域供水保障体系。
同时,在乡镇旧管更新中,积极推广应用新型环保管材和先进管道施工技术,不断提高管道内防腐质量,从源头上减少管网的二次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的供水水质。
到明年旧管网改造100公里
为了提升供水服务品质,城管供水部门在全市的营业网点已由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38个,缴费方式由原来的人工收费增加到现在自助交费、银联POS刷卡机缴费,并与各银行、邮政储蓄等1400多个银行网点实施银行代扣及一卡通和网上支付宝等9种方式,并可在网上查询供水服务、办理供水业务。
另外,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清泉热线可以了解供水信息。在各营业大厅,从接水业务到水费交纳“一站式”服务为市民解决各类用水诉求。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