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起创新创业的“蚂蚁雄兵”
市政协委员、宁波市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童文俊
今年是“众创”元年。上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将扶持政策瞄准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型孵化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这将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极大降低创业成本,推动创新创业要素整合,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要素,打造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正在探索一种类似于互联网的新兴制造业经济。作为传统制造业城市,宁波亟须抓住产业发展的创业源头、创新动力,加快中长期战略转型,核心是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的优化提升及培育再造。
宁波应尽快出台相关计划,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加强对国内外创客运动的跟踪和关注,引导社会力量投身建设以创业教育、融资对接、技术资源、交流社区等为核心服务内容的新型孵化组织,立足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原则,集结起宁波创新创业的“蚂蚁雄兵”。
宁波要抓住未来工业体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依托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营商传统,发展“众创空间”,使之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加速高校创新成果落地生金
市人大代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金伟良
在当前宁波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应重视高校创新成果的转化,从而促进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宁波要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没有自己的自主创新成果是难以实现的,而拥有丰富科教资源的高等院校,应是宁波创新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5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服务企业的项目数和签订的技术合同金额一致位居在甬高校首位。去年,我们的外源到款科研经费突破8800万元,累计服务宁波企业近150家,说明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创新发展上大有可为。
在新一轮创新攻坚中,拥有大量人才与技术的高校应争当“引擎”。
要围绕区域发展需求,培育高水平应用成果。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针对性开展科研;要重视科研投入,出政策引导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对高水平应用成果以及产业化项目给予重点奖励;要立足“协同”命题、做好“转化”文章。鼓励高校与地方合作,“量身定制”相关科技成果;要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宁波构筑创新高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