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处东海之滨,虽然城市降雨比较丰沛,但因流域水系自成体系、过境水量少,以及人口稠密等因素,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据计算,宁波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3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990立方米,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7%,全国平均水平的48%,按照联合国的有关标准,宁波属于水资源短缺地区。为解决水资源要素保障难题,宁波市水利局瞻前谋划,大胆创新,一方面通过内部挖潜与境外引水,积极推进水资源调蓄工程建设,达到增加水资源储备量,提高供水保障水平目标,另一方面,通过用水总量控制科学管理,达到实现需水的缓慢增长目标,成效显著。“十五”以来,新增水资源量6亿立方米/年,全市水资源供给能力接近27亿立方米/年,略高于全社会现状23亿立方米/年的用水要求,总体上能够满足各项用水需求。目前,我市城市生活供水有97%直接采用水库优质水源,95%以上的农民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农村饮用水标准,领先全国同类城市水平。
然而根据测算,随着市域人口的增加和市域空间结构的调整升级,到2020年我市每年需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届时宁波境内水库将不能填补水资源供需缺口,而境内再也找不出建造大型水库的地方。如何再挖掘水资源开发的潜力呢?市水利部门转变思路,立足科学调度,想出了一条将境内现有的水库联通起来、从而进行联合调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捷径。
年可增优质原水3700万立方米
西线工程意义概括起来为:构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且互为应急保安”的水资源供给体系。
目前,宁波市已建有白溪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26座、小型水库389座。这些水源工程分散于我市各地,有些地区水源丰沛,而有些地区相对缺乏。如果将其中部分重要水源工程用管道、隧洞串联在一起,当某些地方水量过多时,利用管道、隧洞将这部分多余的水引到其他水量少的水库内,一来可以使弃水变废为宝,二来能补充水量少地区的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这种用管道将水库串联的模式,还节约了大量的征地和政策处理费用。经过专家论证,通过水库群联网的方式来增加宁波城市的供水量这一方式切实可行。于是,这项规模浩大、造福民生的工程被提上了日程。
按照水库群联网的理念,率先进行联网的是位于宁波西面的亭下水库、周公宅水库、皎口水库、溪下水库和在建的境外水源工程钦寸水库。整个西线联网工程由钦寸水库亭下至宁波引水工程、溪下水库引水工程、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以及东西线(岭脚至萧镇段)连通工程四个部分组成。钦寸水库为桃源水厂的主供水源,溪下水库为辅供水源,在保障奉化及下游需水的基础上,亭下水库在高水位期间参与联调联供;周公宅、皎口水库供给毛家坪水厂,若皎口水库水位高于汛限水位时,且溪下水库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通过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连通工程引水至溪下水库;西线水资源丰沛时,通过东西线(岭脚至萧镇段)连通工程,向东线补水,重点向江东水厂配水;毛家坪水厂的应急备用水源为钦寸(亭下)水库。
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工程建成后,通过联网优化调度,预计可供水能力达到2.13亿立方米/年,与个水库分散供水相比,每年可增加优质原水供水能力3700万立方米左右,相当于不占一寸土地,为宁波新建一座中型水库。该工程与水源开发替代工程相比,大大节约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本,不仅提升了宁波城区供水水质,增加生态及农业灌溉生产用水,还实现了宁波市域几大板块联网联调供水战略,提升区域水资源应急保安能力,同时还增加水库汛期调洪空间,缓解水库及下游区间防洪压力,可谓一举多得。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