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当年名角今安在 寻访宁波越剧老艺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3-29 08:20:13   稿源: 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当年名角今安在

吴红霞一比划就显昔日功底。记者 胡龙召 摄

当年名角今安在

吴红霞扮演的江姐。

当年名角今安在

沈申儿、尹桂芳、傅全香、洪芬飞(从左至右)在一起。

迟到的春天:金嗓“江姐”吴红霞

1955年考入佩卿姐妹剧团  现年75岁

“吱呀”一声,吴红霞推开家中一扇房门,记者眼睛一亮:一整面墙的剧照。几张好看的放大配了相框高高挂起,其余排列整齐,一一贴在墙上。为了避免罩灰尘,吴红霞还用几块网格状的大纱布把照片墙罩住。

今年75岁的吴红霞一直牢牢记得自己走进佩卿姐妹剧团的日子,1955年3月15日,至今正好60周年。“我爸爸妈妈都是搞越剧的”,吴红霞有些年没跟人聊往事了。她的妈妈叫金水仙,是越剧老旦,在吴红霞7岁时因产后调理不当去世。爸爸叫吴林老,是剧团打鼓的好手,应毛佩卿邀请,在佩卿姐妹剧团做鼓师。

吴红霞从小在新昌乡下外婆家长大。“当时,新昌、嵊县那边好多人都是唱越剧的。我想演戏好歹算个工作,就想试试看”。但从小没在父母身边的吴红霞天生胆子小,爸爸临时教了她两句《庵堂认母》,吴红霞唱出来声音细若蚊蝇,老师让她做两个动作,她也扭扭捏捏。结果自然是考不进,小姑娘急得掉了眼泪。老师不忍,另教了她一段《英台托媒》,这次吴红霞学了十天再考,且有人给她画了戏妆壮胆,总算是进了团。

虽然已经是解放后,但戏班的规矩延续了解放前的作风。“老师不教戏,靠学生自己偷看”。进团一年,吴红霞几乎没上过舞台,每天都是练基本功和“偷戏”时间。

当时,剧院挂牌的是小生毛佩卿、花旦汪秀珍、花脸叶小宛、老生杨桂芳“四柱头”。吴红霞主学花旦,也看了不少其他人的戏。在她印象中,毛佩卿是个“名气大、戏好、人也好”的老师。“她个子不高,大概1米60不到,但是台步很稳,表演有内心戏,动作大方。她跟尹桂芳是同个科班出来的。”吴红霞印象很深的是她在《谢瑶环》里演的小生,“唱腔像尹又不是尹,自成一格”。另外,“叶小宛的花脸在宁波是有名的,她做戏不是千篇一律,擅长刻画人物,演得很深刻。”

而主教老师汪秀珍让吴红霞记忆最深的,竟是她的死。“有一次,我们到临安演出,那个舞台已经15年没有修过了。汪老师天花板上去调灯光,我们都叫她不要去,她说没关系去看一下。结果一脚踩空掉下来,就没了。”那年,人称“喇叭花”的汪秀珍45岁。

吴红霞正式开始演戏是在1959年以后。当时,名演员要上山下乡支援外地。一夜之间,团里的名角人去楼空。像吴红霞这样平时默默无闻的小演员,竟有了大量演戏的机会。吴红霞最早拿下的两出戏是《大同府》和《血罗衫》。她记得第一次演《大同府》,剧中的角色要去盒子里偷一封信。以前剧团不兴排练,吴红霞不知道老盒子旋转式的打开方法。结果上了舞台,盒子怎么也打不开,把她急出一身汗。后来演出经验多了,吴红霞才渐渐觉出唱戏的好来,“胆子放开了,加上人长大了嗓子出来了,也敢演了。”

属于吴红霞的第一个大戏是《刘三姐》,让她崭露头角的角色则是《谢瑶环》里的武则天。“那是1962年,已经有人叫我‘金嗓子’了”。虽然年纪才20岁出头,吴红霞却把武则天老练持重的政治家风度拿捏得很准确。再后来,就是让她红遍甬、杭、沪的《江姐》。大约是1965年前后,“省里电台专门来宁波给我录音。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拿去播过”。凭借录音的流行,吴红霞的《江姐》、《红松站》有了较广的传唱度和知名度,让她走进舞台生涯的春天。

到退休前,吴红霞从艺30余载,先后塑造了100多个不同的艺术形象。从开始的花旦李秀英、刘三姐,到后来的老旦佘太君、崔夫人,还客串过《香罗带》里的罗通、《程婴救孤》里的程婴等小生角色,一专多能。

2006年8月,宁波市越剧团在凤凰百花剧场举行成立50周年大型庆祝演出,吴红霞66岁最后一次粉墨登场,再唱《江姐》“绣红旗”选段,唱得自己感慨万千,唱得老人们老泪纵横。“江姐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可以说吴红霞一生最重要的荣誉、骄傲都来自于她。

刚退休那几年,吴红霞常在戏校、剧团、老年大学教越剧。近年来身子骨不太利索,特别是去年不慎在家里摔伤了腿,钢钉没有取出,至今走起路来都是一瘸一拐的。老伴的身子骨比她还差,日常生活需她照顾,这让她倍显忙碌,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了。“我现在只希望能跟老伴健康地活着,别的,什么都不想了。”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