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作家王静田野调查再启新课题:千年望族慈城冯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4-12 07:10:17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2

汉末迁居南下

打造千年望族

据考证,慈城冯氏出自辅佐光武帝刘秀中兴东汉的“大树将军”冯异。他的后代冯冕在建安六年(201年)南下任句章尉,定居句章(原慈溪县金川乡,现江北区慈城镇八字桥石神桥村),慈城冯氏便肇始于此。南迁之后,初期15世没有完整的谱系资料,其间也经历了血脉断裂的风险。经过再三的考证,王静认为,冯氏望族在慈城的始祖应该是忠贞公冯冕。“忠贞公南迁之后,像家族规划师一样,在建造冯祠的同时,还为家族子姓编排了宗族行第,共96个字。以20年为一世计,慈城冯氏能行1900多年,这不就是一个千年家族吗?”

千余年来,冯氏后裔从政、治学、经商传家,使慈城成了这个姓氏影响最大的聚居地。科举史上,冯家就曾创造了65名进士、103名举人的辉煌,呈现了千年望族科第相继、进士辈出的家族文化特色。

“明末清初,冯氏数代士子加入了抗清复明行动,有的还成为领袖,最为著名的是冯元飏、冯元飚、冯元飂三兄弟。”清初是慈城冯氏生存的低谷时期,族人参与抗清复明行动给家族带来了灾难,因而有的家长不再允许子女从政做官,有些甚至带着儿女逃离慈城。“明代是冯氏科举最辉煌的年代。从清代开始,冯家的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投资经商上。”冯家的投资之中,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延续至今的老字号冯存仁堂。创办于清康熙年间的冯存仁堂,到1956年公私合营,是一家一直由慈城冯氏经营的家族企业,传世九代,历时200余年。

3

药商为本

打破“富不过三代”怪圈

在慈城冯氏启承祠子孙间流传着“一只钉靴”“扎草马祭祖”的传说。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冯存仁堂的创始人冯映斋。原来出门做生意的冯家人肩上总要背一只钉靴,这只钉靴用来和家里那一只配对。旧时的钉靴相当于雨鞋。农历十二月廿三有祭灶的习俗,且慈城人用纸马祭灶,但冯家祭灶要比别的人家晚一天,因为出门做生意的男人还没回来,家里也没有供品。可是等了一天,男人还没有回来,家人没有钱买纸马,只好扎草马来当祭品。

在冯映斋创办了冯存仁堂之后,他的子孙靠着这份祖业成为巨商大贾,除了积累祖辈留下来做买卖的经验,冯氏子孙还严格遵循着“余少好医,视人疾病如己身。兹铺之设以济人之务,不计资本盈亏,为求无愧于心”的祖训,做大做强冯存仁堂。即使成为了宁波城里的望族,冯家“一只钉靴”“草马祭灶”的祖传习俗却代代相传。

“这个家族的千年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形,不断出现波峰,也有低谷。按照冯家人自己的说法是,分为‘富的冯家’和‘穷的冯家’。但整体来说,冯家突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才冒出来。”王静的调查中显示,冯氏经商的行业以金融和药业为主,在近代,慈城冯氏投资(或经营)行业依次是药业23家,金融业11家,饮食业6家,占总数57.5%的药业当之无愧为冯氏的支柱产业。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