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宁波新闻联播 > 慈溪 正文

原来的打鱼少年,如今的补网高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4-23 10:50:43   稿源: 慈溪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织渔网

渔网是渔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捕捞工具,可以用来捕捉水中的鱼、虾及蟹等。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渔网。虽然这种渔网易腐烂,坚韧度差,但是其捕鱼效率已经大大提高。明朝出现了撩网、棍网等浅海捕捞网具,清朝以后出现了远海捕捞网具。随着渔业的发展,渔猎的对象不只是鱼,捕捞的工具也与时俱进,然而手工渔网却越见稀少。

慈溪新闻网讯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自然永远是最慷慨的母亲,然而要“吃海”,自然少不了吃海的工具——渔网。家住崇寿镇相公殿的袁亦成是当地的织网高手,如今70岁的他有着55年的“网龄”。作为海边人,15岁时他就开始了织网捕鱼的生活。

15岁开始织网捕鱼

是当地的捕鱼能手

说起袁师傅的手艺,街坊邻居无不夸奖,从手工糕点到放米炮,从扎花圈到撑船种地,无论是灵巧的手工活,还是靠力气的体力活,他都做过,而且做得都挺不错。“附近谁家上梁了需要五代元宝,都请他来做,做得可好了。”老街坊黄阿姨告诉记者,老袁的手艺是公认的,他的网织得更是好。

“当时家里穷,全靠我爹一个鱼摊撑着,家里人都吃不饱。”于是,少年起袁师傅就开始学着织网,也许是有些天赋,只要看一眼,他就知道该怎么织。“第一张网花了我一两个月的时间,织完后,我就带着它去海里捕鱼。”袁师傅说。

第一次很成功,捕来的鱼放在袁父的鱼摊上卖,结果一天下来赚了2元多,“这可是一笔大钱了,比我父亲一天的收入还多,家里人都很高兴。”于是,袁师傅就开始了自己的捕鱼生活,他捕鱼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没多久就成了小有名气的捕鱼能手。

“除了海里,我还会去周围的河道捕鱼,如潮塘江、六塘江都去过。不过现在去不了了,河里垃圾太多,容易钩坏渔网。”为了能捕到更多的鱼,袁师傅开始增加自己的工具种类。

长期的捕鱼生活中

练得一手补网好技能

“这个是最普通的渔网,这个是流刺网,只要放在水里,鱼儿一游进来就会被网缠住,出不去了。那个是‘搂搂’网。”袁师傅拿出自己织的网给记者看,有纱线做的,尼龙绳编的。“现在制作渔网的材料多了不少,而且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保养。以前的渔网都是麻做的,每次下水都要用猪血浸泡,既能保护渔网,还能吸引鱼过来。”

也正是如此,袁师傅练得一手补网好技能:找出破的网眼,拿着自己雕制的木梭来回穿梭打结,最后剪掉线头,短短几分钟,补好的渔网跟新的没什么两样。“现在老街里还有几个织网的,不过只会织不会补。”

每一张渔网里都是密密麻麻的网眼。“织网使用的网线、起头目数、网目大小、网目数都要心中有数,网线的接头要用火烫后用双死结结紧再织进去,要不然容易破。至于网眼的大小,要看你打算抓什么鱼。一般来说,一张网大约有40多万个眼子。”袁师傅说,动作快,一张网大约需要40多天,卖的价格也不高,所以现在做渔网的人越来越少。

不过接下来两个月,“海瓜子网”的销量会很不错,因为过段时间会有不少人去海边捞海瓜子。“就需要这种小的、结实的渔网,可以把海泥中的海瓜子过滤出来。”袁师傅拿起自己编了一半的网对记者说,这40厘米×20厘米的小网是如今卖得最好的渔网了,一年也就五六十顶,“现在捕鱼的人少了,大多都去买机器做的网,所以大网基本卖不动。”

如今,这几张渔网大多被放在仓库里,天气好时,袁师傅才会偶尔带着它们去海边撒几网过过手瘾。■记者 冯梦苓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