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豪绘
丰收带来的烦恼
往年春天,小林行走溪口栖霞坑古道时,走上一段就会看到“竹林私有、挖笋罚款”的警示牌。但今年,山道两侧的警示牌少了,热心的村民还提供工具,让她多挖几个带回家吃。去冬今春,宁波雨水充沛,气候适宜,奉化、鄞州等县(市)区山中竹笋产量比去年增加了30%,许多村民来不及采挖送到集市和加工厂出售,于是“小林们”才有了如此的口福。
但广大的水煮笋加工厂就没有“小林们”这样的好福气了。位于奉化尚田的诚吉食品厂往年可以气定神闲地收购、加工毛笋,但今年毛笋突然大量上市,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往年,收购、加工的周期是35天左右,但今年毛笋突击上市,把周期缩短了5至10天。”诚吉食品厂负责人印彭耀告诉记者,时间缩短,意味着要临时增添人手,增加设备投资。“为了让外地工人及时到位,今年的工资提高到了150元/天。”
宁波水煮笋加工厂数量的减少,也给今年的毛笋收购、加工带来了不利。近年来,由于生产效益不佳、环保不达标等因素,余姚、鄞州等地许多水煮笋加工厂关闭、转产,面对源源不断送上门的毛笋,许多“留守”的加工厂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保障笋农利益,今年我们动员加工厂敞开收购,但能力有限。”奉化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4家具有水煮笋精加工能力的企业收购了80万罐水煮笋原料,比2014年增加了15%。
单向出口的窘迫
毛笋收进来了,大部分也加工成了水煮笋罐头,但许多加工厂负责人依然高兴不起来:这么多的水煮笋,后续销售是个大问题。
我市企业加工生产的水煮笋10%本地销售,90%出口到日本,对日本市场的过分依赖,近年来已经显现出其弊病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生产的水煮笋以18升原料罐头为主,这种罐头加工工艺简单,技术门槛较低,导致大量企业纷纷进入,造成供大于求。这就让水煮笋的定价权被外商控制,出口利润越来越薄。奉化市前几年水煮笋库存能力在10万罐左右,现在每年只要有一家企业出现销售难,整个行业就会受到牵连。
近年来,由于中日之间的政治摩擦和日本经济衰退等原因,使得水煮笋在日本的销售更加困难,“目前最困扰宁波水煮笋出口的问题是日元快速贬值和日本消费税的上调。”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4月日本上调消费税,极大地影响了今年宁波水煮笋加工企业的利益。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