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水浒名拳”虎虎生风 为何会与梅中村挂上钩?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5-18 09:59:4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水浒名拳”虎虎生风

 

傅信阳(如右图)不高,精瘦,喜欢戴一顶鸭舌帽,走起路来步步生风,一看就是练家子出身。

48岁的傅信阳是“水浒名拳”省级非遗传承人。说起当初习武的原因,傅信阳现在回想起来,用了“幼稚”两字总结———因为小时候长得瘦小,经常被人欺负,“我就想啊,学点武功,就不怕他们了”。

傅信阳是北仑梅山梅中村人,“梅中村”可是远近闻名的“武术村”。当年“里岙拳头”声名远播,周围一带的人都知道,这个村子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些武术。15岁那年,傅信阳拜了村里水浒名拳的第四代传人沈云定为师,一学就是三年。后来,他又跟着水浒名拳的第五代传人沈根发学习拳理和器械。

梅中村又怎么会与“水浒名拳”挂上钩呢?傅信阳解释说,清咸丰年间,梅山岛一带多海盗,于是,沈家太公就从慈溪山后顾童村请来一位叫顾文忠的师傅,教村人习武。“这个顾文忠师傅可能是梁山好汉的后人,他的拳法套路本身就蕴含着‘水浒名拳’的风范。”后来,浙江省武术协会经过反复考证,认定梅中武术源自水浒梁山拳种,并正式给梅山武术定了一个响亮的名头:水浒名拳。

傅信阳喜欢将“水浒名拳”的拳术分成“壳”和“肉”。所谓“壳”,就是基本的拳法套路;所谓“肉”,就是战术知识。傅信阳举了个例子,大风天气,两个人对打时,就要让对方迎风,自己背风,这样才能在格斗中占据上风———这样的战术在“水浒名拳”中比比皆是。按傅信阳的说法,“这‘肉’才是‘水浒名拳’真正的精髓所在,而‘壳’只是表面功夫。”

傅信阳当年曾走出梅中村,在外当保安,他这身好功夫还真派上过用场呢!有一年,他当保安的小区来了个偷车贼,另外一个保安一边追,一边高喊“抓小偷”,傅信阳闻讯,几步追上去,一个擒拿手,就将贼人牢牢地按在地上。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

在外当过保安、开过店,直到2005年,傅信阳重又回到了梅中村。那一年,梅山乡人民政府在梅山乡中心小学设立了“民间传统武术传承基地”,傅信阳担任梅山小学的武术教练,给更多的孩子传授“水浒名拳”,现在的梅山小学每个班每星期都有一节武术课。

傅信阳告诉记者,他们这一代练武时,都得练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蹲马步、举杠铃。“当年的简易杠铃,是由一根竹子串起两个大石盘,足足有40公斤重。举杠铃是为了练臂力,我记得习武一年后,就能一只手举起杠铃。”现在孩子们练的基本功就只保留了蹲马步,但同时融入了北方拳种的元素———压腿和踢腿。

这些年,傅信阳一直致力于“水浒名拳”的保护与创新。他还与浙江师范大学一起合作,编写了一本梅山“水浒名拳”拳谱呢。宁波晚报 记者 梅薇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