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新闻网记者龚雯雯
童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而六一儿童节,这个曾经属于童年的节日又总是充满着无数的欢声笑语。不同年代的人,经历过不同的儿童节,但那份快乐与童真却跨越年纪,丝毫没有改变。昨天,记者特意采访了四位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听一听他们记忆中的六一故事。
60后张先生:挂红领巾、吃炒倭豆,一支铅笔、几块小糖就很满足
“我们那会儿过六一儿童节,最开心的就是可以挂红领巾,做少先队员啦。”尽管时间过去几十年,谈起六一儿童节,家住中河家园的张先生依然眉飞色舞。张先生出生于1962年,他小学的几年时光都是在备碶小学(现新碶小学)度过的。
张先生说,他读小学的时候,差不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儿,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都会组织开庆祝会,早在节前一个月,大家就开始排练节目,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热闹得不得了。
“除了挂红领巾、看节目,学校还会给每个人发一点小礼物。”张先生说,那会儿经济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其实发的就是一支铅笔、几块小糖,但大家已经开心得不得了。
还有一样关于六一节的食物,是张先生最难忘的——炒倭豆。原来当时备碶村的几个生产队,都种着不少倭豆。六一节前,学校会问生产队要些倭豆,炒上几大锅。倭豆在锅里翻腾,香味在校园内肆意弥漫,小朋友们坐在教室里,一个个馋得都直流口水。“分到每个人手里只有十几粒,都舍不得吃。”张先生笑着说。
70后赖女士:穿上白衬衫、体操鞋,学校组织去看电影
1977年出生的赖女士有一个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昨天,记者联系上她时,她正在逛街给女儿准备六一礼物。
谈起自己曾经的六一,赖女士也有着不少回忆。“我们读小学那会儿,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物质条件好了些,每到六一节,村里、爱心企业都会给学校捐赠一些礼物,我们已经可以领到娃哈哈、大大卷等小零食。”赖女士说,一般到了六一,学校就不上课了,学校还会组织全校师生去看电影。
“那时候看场电影还是挺难得的。”赖女士是新碶人,她还记得,看电影是在老街的新碶会堂。那天,同学们都会统一穿上白衬衫、体操鞋,两个同学一排,手牵着手一起走过去。
“电影放的都是一些革命片,类似《闪闪的红星》这种。”赖女士说,因为那时候还小,电影放的情节不全能理解,但很享受那种热闹的感觉。
80后徐小姐:各个班级“闯关”做游戏得奖品
“我们这个年纪,应该差不多都经历过六一节到各个班级做游戏得奖品吧。”“85后”徐小姐对六一的印象带着特别的时代记忆。
徐小姐说,在她的印象中,每年六一节,学校除了组织文艺汇演,还会安排特别的“游园”活动,就像现在的“闯关”一样。最后根据游戏总分,可以领到相应的奖品。
“游戏很多,像有蒙眼贴鼻子、用筷子夹弹珠、回答问题吹蜡烛、踩气球等,反正就是我们那个年代比较流行的一些游戏。”徐小姐说,做游戏的时候,都有专门的“裁判”进行监督评分,不过因为是过节,这些“裁判”也总是很仁慈。比如玩蒙眼贴鼻子,有些同学一蒙上眼,转完几圈,别说贴对位置了,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了。这时候,旁边围观的同学总会好心提醒,“往左边、往右边”,简直比玩的人还兴奋。
徐小姐说,虽然只是一些小游戏,但大家都玩得特别开心。玩好游戏,同学们会依次去领奖品,奖品除了铅笔盒卷笔刀等文具,还有麦丽素、金币巧克力、果丹皮等那个年代的零食。
90后小胡:不用上课、没有作业的六一最快乐
1994年出生的小胡,目前在无锡上大学。记者联系上她时,她正和几个同学在一家甜品店喝下午茶。
小胡毕业于华山小学,她说,她和很多小伙伴一样,小时候都特别期待过六一,因为那天学校不用上课,不用做作业,而且学校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大家可以尽情地玩乐。
除了学校的统一活动,每个班级也会有各自的安排。“一般提前一两天就会开始布置教室,在墙上拉上彩带、挂上气球。”小胡说,有一年六一节,她们班组织做汉堡包,老师特地到超市采购来面包、生菜、火腿等食材,同学们聚在一起,边玩边做,做完了在一起吃,有时也会做水果拼盘。
当天,每位同学还会领到学校发的一个六一节大礼包,里面装着橡皮糖、牛肉干等各种各样的小零食。不过小胡说,因为这些零食平时家里也都有,所以倒没有格外的吸引力。对她们来说,不用上课、没有作业的六一才是最快乐的。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