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余姚市实验学校15年办学纪实:追寻“理想教育”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6-22 07:53:30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在追寻“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在追寻“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积极推进国际教育交流。图为余姚市实验学校学子在新西兰游学期间,在奥克兰大学老师指导下做解剖鲨鱼的科学实验。

在追寻“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为学生搭建各种体验、展示的舞台。图为余姚市实验学校交响管乐团专场“才艺广场秀”在学校室外广场举行。

在追寻“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注重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图为学校领导欢迎从美国载誉归来的师生,他们在第十五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1金1银1铜的佳绩。

在追寻“理想教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

注重品德教育与引领。图为余姚市实验学校组织开展“1+衣”玉树冬衣捐助活动中,小学生正积极捐衣物。这次活动共收到师生捐赠的冬衣9900余件。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贾金怀

15年来,余姚市实验学校以“理想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为办学思想,坚持以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为目标,并在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和“人文奠基、理科见长”的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实践,使学校在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校本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安全教育与管理、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翻开余姚市实验学校的“履历”,可以看到一串串闪亮的数字———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学校心理辅导一级站等400个集体荣誉;

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7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银、铜等320余项(团体、个人)国际大奖,信息学连续10次获得浙江省优秀参赛学校称号、7次获得浙江省普及组(初中组)团体第一名;

13届中考13次获得余姚市第一,重点中学升学率、普通高中上线率、总平均分、总合格率、总优秀率及各科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遥遥领先于余姚市各初中。

很难想像,这是一所办学只有15年时间的年轻学校。

众多了解余姚市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社会人士认为:这一切源于学校对理想教育的正确理解和不懈追求。

而在余姚市实验学校校长余如玉看来:“理想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正是学校15年如一日,坚守理想,艰苦创业,玉汝于成。

“从零开始”的艰难起步

回顾15年前学校从无到有的艰苦创业,曾经从事农村中小学教育20多年并将目光关注到民办教育的余如玉记忆犹新。

“1999年,余姚市委市政府、市教委决定创办余姚第一家基础教育段民办学校———余姚市实验学校。同年5月学校成立,并让我来担此重任,一无校舍、二无资金、三无人员,借址办学,一切必须从零开始,当时压力‘山大’。”余如玉回忆说。

凭着余姚市教委的信任和强有力的支持,凭着自己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压力变成动力。余如玉从家里拿出8000元,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笔资金。接着,学校又向市教委下属的校企公司借款10万元,在报纸上做起学校的第一份“招生聘师”广告。两个月后,又有5位志同道合者相继来到了实验学校,共同开始了创业。

首批363名学生经测试入学,他们所交的学费成为这所自负盈亏的学校的首批收入和办学经费。很快又有25位优秀教师加盟,学校初具雏形。

首战告捷,再接再厉。学校初创办成功,打动了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和百余位个人,先后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余姚市实验学校董事会。“正是依靠少量的董事会投资和大量的银行贷款,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通过多元化融资和资金的科学运作,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余如玉至今非常欣慰。

从1999年草创时的“零家底”,到今天的2亿元资产,从最初的9个班级、363名师生,到今天的81个班级近4000名师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成为学校的精神延续至今。

一个个感人的场景记录了学校在教育理想的引领下奉献着爱心和责任的前行步伐———

只用三个月的筹备时间,学校准时开学;只用144天时间,2.41万平方米校舍拔地而起,扩班21个;2000年9月,全体教职工肩扛手提义务劳动近半个月,新校搬迁成功,并且奇迹般开学。

2003年,全体教职工连续工作18天,阻击“非典”,为3000名学生建起了一个安全、温暖的家;2013年10月,余姚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校园内积水平均达到85厘米,最深处达到1.5米,而且一淹就是5天4夜,师生奋起抗灾,排积水、清垃圾、扫地面,抢通了电力、通讯、网络、道路和生活饮用水管道,终于提前3天复学,琅琅书声又回响在美丽的校园里。

“所有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坚强而优秀的团队。学校成立之初,食堂人手不足,老师们每天上完课后先去食堂为学生打饭菜,等学生吃好后自己再吃;怕学生拿错衣物,全体生辅老师连夜赶工在学生衣物上绣上姓名;每个夜晚,在学生进入梦乡后,老师才回到家中,第二天,他们又早早地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工作;节假日,党员教师义务值班;只要学生、学校需要,不管什么时候,老师们会第一时间赶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与学生结对谈心做朋友,现在依然是实验学校老师的优良传统和教育习惯。”对此,余如玉非常自豪,“正是这种以校为家、团结奉献的创业精神,使实验人赢得了家长的信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也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机遇。”

一步一个脚印的“理想之行”

余姚市实验学校始终高扬着“理想”的大旗,坚实地行走在民办教育发展的道路上。

学校有与余姚日报合办的《理想》专刊,有自己的《理想》校报、“理想”爱心基金,学校捐赠贫困学校的电脑教室叫“理想”电脑教室、书库叫“理想”书库,学生每年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叫“实验人———理想行”,学校的专场文艺演出也被称为“理想在这里放飞”。可以说,“理想”两字已深入实验学校师生的脑海,浸润在实验人的心田里,孜孜不倦地追寻“理想教育”成为实验人共同的追求。

从成立之日起,余姚市实验学校就以“营造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乐园”“创建省级知名学校”为目标,倡导“给家长的是放心,给学生的是成功”、培养“人格健全、学业优良”的学生。“学校坚持以‘理想教育’整合学校资源、统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余如玉告诉记者,为此,学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使学校的理想、目标内化为每一位教职工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指南。

通常,暑假为孩子们举办夏令营司空见惯,而为教师们举行暑假训练营,却很少听说。而余姚实验学校每年暑假组织举行为期10天左右的教师集训,坚持了15年。

教师集训的内容包括:新聘教师军训、教学业务培训、老教职工经验介绍、校史学习、专家教育理论讲座等。“它对新聘教师理解和认同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能迅速融入学校整体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思想教育、振奋教职工精神,整合学校力量、明确新学期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学期的业务培训和开学工作的全面动员。”余如玉介绍。

除了暑期教工集训,还通过教职工大会、教代会等多种形式解读理想教育、规划发展目标、规章制度、举措办法。“给家长的是放心,给学生的是成功”“教育质量、服务质量和安全质量是学校的三大生命线”“学校无差生,人人能成才”“用发展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工作从班级最后一名开始”等一系列的教育理想,很快细化为具体而又可以落实于行动之中的教育思想,植根在实验人的内心了。

学校还制订“5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并通过每年的办学方案,将其解构为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年度发展目标,将其贯彻到每个教职工的心中,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上。

从“世界杯”向“奥运会”办学方式转变

余如玉将余姚市实验学校的“理想教育”作了很形象的比喻:“我们始终认为,学校不应当办成‘世界杯’,而要办成‘奥运会’,要让每一个学生能找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能享受成功的愉悦。”

为此,学校一方面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从校外引智,成立了教师研修书院和教学指导评估室,并举办了浙江省首家以校为单位的华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上岗证培训。此外,还聘请了18位地市教研员、省特级教师、宁波余姚名师,承担学校学科及教师的教学指导、质量评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在校内则激发活力,通过举办“实验学校教师新六项教学基本功竞赛”、师徒结对、建立9个校名师工作室,评选校级骨干教师,启动教师阶梯式发展培养工程等,建立了一系列导向明确、保障有力、激励有效的教师发展管理考核制度和机制,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

校内校外双管齐下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被评为宁波市、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先后有2人成长为省特级教师,1人成长为宁波市名校长,12人成长为宁波市名师、宁波市学科骨干,40余位教师成长为余姚市学科骨干。

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此,余姚市实验学校做了很多开创性的探索:每天早上,学校安排了20分钟的学生集体长跑;下午第四节课后,除按年级段安排的体育兴趣活动项目外,还安排以班级为单位到操场上集体长跑,这已成为许多班级的特色运动项目;开设10大类70余项兴趣特长课程,每周举行一次学生“才艺广场秀”;从心理剧剧本创作到心理剧表演大赛,持续了两个学期,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年;在学校的大厅里,每周有学生书法、美术、优秀作业等展览,在寝室里有优秀寝室评比、内务能力评比,食堂有文明餐桌评比,在班级里则有“一周之星”的评比……

教学相长见证累累硕果。2002年至2014年中考,余姚市实验学校获得余姚市“十三连冠”;普通高中升学率保持在95%以上,省一级重点中学录取率达到46.1%,普通高中上线率、总平均分、总合格率、总优秀率及各科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均遥遥领先于余姚市各初中,小学部在余姚市5次教学质量调研性检测中成绩优秀,总成绩名列第一。

余姚市实验学校的机器人兴趣小组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大奖,信息学连续10次获得浙江省优秀参赛学校称号、7次获得浙江省普及组(初中组)团体第一名;乒乓球、诗歌朗诵、合唱、器乐演奏等特长小组在余姚市、宁波市比赛中屡获大奖;学校先后承办全国初中数学“情境—问题”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全国少儿乒乓球总决赛、浙江省第三届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浙江省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赛区)复赛等多项重大活动……

不断创新,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

而今,每年的“招生季”,余姚市实验学校是“一位难求”,“鲶鱼效应”十分明显。近日,在余姚市实验学校召开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教育分会会长(扩大)会议上,来自全省民办中小学校的20多位董事长、校长、书记对余姚市实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成就也刮目相看。

对此,余如玉非常清醒,他提出了自己对民办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他向记者列举了一个数据:据2013年统计,全国有民办学校1490万所,在校生有4078万人,占全国的16.08%。“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需求、对子女发展的期望也是多元的,家长选择某一所学校是经过理性判断之后作出的现实选择,这也是我国教育今后若干年内发展的新形势。”

余如玉认为,民办教育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供多样化选择、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激发教育活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余姚市实验学校为例,办学15年来,学校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特色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而且扩大了教育资源供给,增加了社会教育资源,学校现有资产近2亿元,每年为国家财政节约支出单“人头费”不少于3500万元,并且有425名教职工在实验学校就业。办学15年,学校先后为12000余名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机会,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还先后与8所农村学校、1所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学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1000人次,为农村教师带徒150余人;为部分农村学校援建电脑室、图书室,赠送课桌椅、校服等物品价值近90万元;向社会上的困难家庭、困难学生捐款达164万元,单2008年为地震灾区先后捐款80万元,并与灾区青川县黄坪乡中心小学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帮扶协议。学校现有的在校学生中,有3400余名市公办学校生源,使农村尤其是经济发达农村乡镇,有更多富余的公办教育资源,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安心服务于当地企业。

余如玉表示,民办学校要适应教育新形势,要修好内功、提升自我的竞争力。余姚市实验学校在奉献社会的同时,还创新了办学体制机制,比如学校从办学之日始就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建立了向一线教师倾斜的结构工资制,薪酬与绩效挂钩,优质优酬、多劳多酬。“学校对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家校合作等进行了有益的、成功的实践与探索,显示出强劲的改革活力。”

“面向市场,是民办教育与生俱来的基因;提供选择,是民办教育区别于公办教育的本质特征;办出特色,是民办教育的生存之本,也是民办教育应对教育新形势的核心战略。”余如玉认为,民办学校要在拓展视野、推进国际化教育,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生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提供有优势的选择性教育等方面继续下功夫。

余如玉认为,民办学校提供的选择性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既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又适合于学校自身实际,有先进的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执教能力和师德师风,培养一支高于一般学校水平的师资队伍,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各得其所,敏思、乐学、善学,能给学生带来自信与成功。“选择性教育必须是创新的教育,创新体现在新理念、新举措、社会效益的实现等每一个环节之中。”他说,除了在校内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提升办学质量,余姚市实验学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提升民办学校的竞争力,培育民办学校发展的新增长点。

余如玉也坦言:“政府政策的调整、家长严苛的要求、金融市场的困扰、人力资源的不稳定、学校间竞争的激烈等因素,使民办学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我相信,唯有把教育创新与资本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民办学校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才有可能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图片提供 余姚市实验学校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