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张泰荣日记》:民国时期的奉化“百科全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7-26 07:37:52   稿源: 中国宁波网-东南商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张泰荣日记》———

部分日记

《张泰荣日记》———

张泰荣

《张泰荣日记》———

奉化县孤儿院第五届毕业留影(前排左三为张泰荣)

“五月廿五日,星期三,天阴,全城真空,仅镇公所暂负责任,虽谣传不一,但秩序良好。下午五时,解放军自新昌方面开到,纪律严明,人民聚观,途为之塞。”这是被张泰荣写在日记里的一天:1949年5月25日,奉化解放。

奉化人张泰荣(1902~1978),从20岁起几乎每日一记,36年间留下200余万字,记录了1922年到1957年奉化所发生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历史以及其毕生所从事的奉化孤儿救难事业。

日前,奉化市档案馆正在梳理这套珍贵史料,将于今年8月正式出版《张泰荣日记》。

记者 林旻 通讯员 傅珠秀/文

记者 崔引/摄

35册珍贵史料回归家乡

1987年,35册日记从上海回到奉化。捐赠者是张泰荣的二女儿张复懿。

当时奉化县志办公室刚成立不久,正准备编写奉化县志,向全国各地征集资料。张复懿得知这个消息后,主动联系奉化县志办,将这些珍贵的日记捐了出来。

《张泰荣日记》的原件,按年份由日记主人自行装订为35册(其中1940年一册缺失),约200万字,现收藏于奉化市档案馆。为了更好地发挥这套日记的史料价值,奉化市档案局从2012年开始着手编纂出版全部日记的准备工作,并多次赴上海等地采访张泰荣的家人。

更多关于张泰荣的人生故事,是从他的日记中读到的。

1902年,张泰荣出生在奉化县大桥镇奉南村的一个普通家庭。“自一岁至七岁,年幼无知,饥食倦寝,喜则嬉戏,恨则哭泣,余无所事矣”。

张家并不富裕,读书所需的各种费用,都是张泰荣从各处借来的。1922年10月27日,他曾这样写道:“早饭后,王副校长又催讨学费并训励数语。呜呼!余非不感情也,余之失信非不自知也。第人至贫穷莫可奈何,听兹言足以励我下次也。”经济困境给张泰荣带来的压力溢于言表。也正因如此,使得他之后的人生一直勤俭自持。

18岁的张泰荣投身教育界,并开始记写日记,但这些日记已经散失。20岁到奉化当地的松林蓬麓小学任教,同年正月初一开始写的日记保存至今。日记中,张泰荣常常悔恨自己年少时疏于学业,以至于工作后力不从心。所以在教书之余,他早睡早起,为自己制定了书法、诗文、英语、数学等各科的学习。

《张泰荣日记》的编校统筹王松见花了很长时间与文字里的张泰荣相处。“也许正是因为张泰荣不曾预见自己的日记有朝一日会公布于众,所以他的记录非常翔实、真实,从文字中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他为奉化孤儿院筹款时,曾频繁往返于沪甬两地,在上海到处求人,应酬;在生活中他也有坏脾气,跟妻子吵架,吵完自己也会觉得懊恼。他写的诗词和游记,也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

为了确认每一个字,王松见常常拿日记去跟宁波书法教育研究会会长陈启元探讨,“陈启元老师看了日记,说张泰荣是造诣很高的书法家。之前我只是觉得张泰荣的字很好,但不至于算书法家。陈老师说,一点也不扯乱话,张泰荣的书法水平在他之上。”不仅如此,陈启元还强烈建议出影印本的《张泰荣日记》,一则尊重原文保留原状,二则让更多人见到张泰荣的书法。

他是奉化孤儿院的灵魂人物

由于母亲早逝,每次看到孤苦无依的孤儿,张泰荣感同身受。1925年,他与庄崧甫、孙表卿等筹划设立奉化孤儿院。“愿舍己身以救济孤儿,终一世而无所悔”———正如日记中所写,从筹备初期到正常运营、抗战迁址、战后回城,直到解放初改为奉化人民生产教养院,整整28年,张泰荣始终鞍前马后,尽心竭力。

张泰荣在孤儿院的主要职责是募捐,因而一直任募捐主任,后兼院务主任、副院长。奉化本地士绅能力有限,加上大部分的董事都是旅沪宁波帮,孤儿院的募捐重点放在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外地。

在日记中,张泰荣记录了频繁去上海募捐的点滴,从中亦能看到当时宁波及奉化地区新式交通的发展程度。“专门驶行于上海宁波之轮船十余艘,逐日开班,极为便利”;“而普陀上海之间,每年香期,亦有直达之轮船。此外以宁波为中心航行沿海之小轮,有至龙山、海门、金靖港、台州、温州、瑞安等六线。举凡定海、沈家门、普陀、岱山、沥港、象山、石浦、穿山、金塘、宁海等埠,无不遍及”。张泰荣曾记录过他从奉化到各地的路程,如1923年1月27日从奉化到宁波市区可通过水路,“上舱三时四十分,抵宁波四时二十分”;1938年5月30日记录,可通过坐车到达市区,“五时解除警报,即驱车至站,而末班车已开,爰辗转附运货车始得返奉”。从奉化到上海主要是水路,1927年5月12日,张泰荣早起步行至西坞轮船码头坐“永川轮”先到宁波,到江北岸坐宁绍轮船去上海,早上6点在十六铺码头靠岸,再雇个车到新学会社。交通的发展,也为募捐创造了便利。

募捐工作既要有过人的口才,身体上又十分劳累,尽管常有热心人士的捐助,有时张泰荣也要面对无端的质疑,个中辛酸跃然纸上:“旋邀眉轩至斗门头等处收捐,备受闲气甚矣,募捐之不易也。付元益账,因利息关系,几起争执,真难忍受。”

抗战爆发后,时局动荡,张泰荣将募捐的重心从外地转回奉化本地及周边。为了维持孤儿院的生计,他四处奔走。1941年一整年,募捐足迹经历了进化、长寿、堂岙、连山等地,在日记中均有记载。1943年10月28日至11月27日,孤儿院还曾到上海进行过一次大型募捐,这也是五年沦陷期间唯一的一次,总共筹得捐款近50万元,成绩斐然。

为确定奉化解放日期提供了依据

在《张泰荣日记》中,对民国时期发生在奉化境内的大事、要事都有记载,如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奉化和日本宣布投降的记录就较为详细。

对于1939年7月5日日机轰炸奉化县城,张泰荣是这样记录的:“计投弹六枚,南门三埭、楼屋北门口……运动场、中山公园、资福庙后六处,死……人伤数十人,以南门死伤为最多……今日印象深刻,终吾世而不能忘者也。”

1945年8月11日,当听到日本向盟国方面乞降的消息时,他欣喜若狂,“本保保长以县长之嘱,特相来告,曰日本已于昨日下午向盟方投降。喜讯自天而降,闻之欲狂,将信将疑。天下真有此事耶?日本因何而投降?又何如此之迅速耶?余且驰至队部,亲电县长,知消息证实,诚使余心花怒放。不惟九年(作者按虚年计)抗战胜利到手,且一跃而为强国,行见沦陷五年之县城指日重光,亲密故乡,许我即到,戚族故旧,把晤匪遥,兴高采烈,如醉如痴,此区区数行将或为我一生日记中宝贵之一页矣。”

8月13日,他对抗战作了一个小结:“山僻消息隔阂,敌人为何撤退未能详知为憾。忆自八年前今日,淞沪抗战开始以迄今兹,在此漫漫岁月中,死亡同胞殆已数千万,阵亡将士奚止数百万,繁华都市皆成瓦砾,兽蹄所至,人民水深火热,后方义民受尽千辛万苦。今则目睹胜利,共享昇平,届兹纪念日,缅念为国捐躯之将士与死难之同胞,诚不禁生无限之感慨与致敬之忱也。”

而有关奉化解放的确切日期,之前一直存在5月25日和26日之说的争议。在日记中,张泰荣也有明确记录,“全城真空,仅镇公所暂负责任,虽谣传不一,而秩序良好。下午五时,解放军自新昌方面开到,纪律严明,人民聚观,途为之塞。”那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1军61师181团进入奉化县城,奉化宣布正式解放。

即便是日记中一些惯常的细节,也有可能成为研究奉化历史的珍贵史料。如在每篇日记的开头,张泰荣都会先记录当天的气象状况。比如“正月初十日,月曜日,天上午晴下午雨,气候华氏寒暑表五十九度”“二月初二日,火曜日,天晴,晨F24度,晚33度”。

在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善根看来,《张泰荣日记》更像是一部民国时期的奉化“百科全书”,对研究民国时期奉化的政治经济、社会民情、风俗习惯及自然环境等各方面都有非常高的价值。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