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四胞胎宝宝。
生下双胞胎已是稀奇事了,近日,来镇务工的一对夫妇生下四胞胎,实属惊喜。四胞胎宝宝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乐趣,接踵而至的庞大开支却让这个小家庭陷入困境。
出生的惊喜
赵颜1986年出生,来自河南永城,2006年跟随丈夫来到镇海,现住骆驼街道骆兴村。2014年大女儿朱然然的诞生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欢乐。“有了女儿,便想再生个儿子凑成‘好’字。”赵颜说,怀上二胎时,全家人十分高兴。
怀孕40多天时,赵颜到医院产检,被医生告知是三胞胎。赵颜的婆婆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因为有多胞胎的家族基因,家人并不意外。“怀孕3个月时肚子就很大,5个月时肚子和其他足月产妇差不多大。医生建议过我减胎,但手心手背都是肉,我没舍得。”赵颜介绍说,怀孕7个多月时由于腰痛难忍、食欲不振,她只能在老家剖腹早产,生下四个女儿。
按出生概率,全世界每出生70.5万人才会出现一例男女各异组合的四胞胎,而全男或全女四胞胎则要出生352.5万人以上才可能出现一例。记者从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最近10年全区登记在册的新生儿中未出现过四胞胎。
四胞胎的名字依次是朱心平、朱心如、朱心悦、朱心梦,出生时其中两个孩子体重为3斤2两,另两个3斤4两,因为早产,四个孩子一出生便住进了医院的保温箱。
四胞胎的到来,彻底打乱了全家人的生活节奏。没生孩子前,赵颜在一家企业上班,如今她只能和婆婆在家照顾年幼的“五朵金花”。“本来在河南老家养孩子,实在养不过来,镇海有十多个亲戚,他们下了班都会来帮忙。”赵颜的婆婆告诉记者。
“妹妹,妹妹”,刚满17个月的大女儿朱然然正处在“牙牙学语”的阶段,蹒跚着独自玩耍,她也时常哭闹,嚷嚷着要妈妈“抱抱”。另一边,床上一溜排开四胞胎宝宝,哭声此起彼伏。“哪个哭得厉害就抱哪个,实在不行就放一个在摇摇车里。”双手环抱宝宝,同时还要用脚摇动摇摇车,这是赵颜一天的常态。四胞胎出生以来,她和婆婆没睡过一天安稳觉,24小时轮换抱孩子、冲奶粉、换尿布,忙得不可开交。
幸福的烦恼
赵颜的丈夫在宁波某建筑工地打工,每天5时多起床,18时到家,常年无休,工作十分辛苦。为贴补家用,去年,赵颜62岁的公公也开始到建筑工地干活。
“当初回老家生孩子就是想省点钱,四个孩子一出生就在保温箱住了15天,每人每天需要500元。生她们总共花了近4万元。”赵颜说,没满月时老大和老二因感冒再次住进保温箱,治病又花去1万元。此外,大女儿朱然然出生时也是早产,出生后,因身体欠佳也花去数万元治疗费。
“四个孩子,每月光是买奶粉和尿不湿就要6000多元,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今后的生活费和上幼儿园的学费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不知道怎么办。”孩子们的奶奶很是担忧。
林燕敏是骆兴村负责民政的工作人员,她得知赵颜一家的生活现状后,于7月19日把四胞胎信息发布到微信朋友圈,这则消息迅速被转发,评论留言达上百条。同时,骆兴村村干部和热心村民都自发来到赵颜家中看望四胞胎,为他们送来生活用品。
周金娟在骆兴西路开了一家水果店,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一信息。“我认识的人多,许多朋友和客户看到后送来了衣服、尿不湿、玩具等。我汇总后再送到赵颜家。”周金娟说,很多人家中都有旧衣服,捐出来也可以帮助赵颜一家解燃眉之急。
国家是否有对多胞胎家庭的相关救助政策?记者咨询了相关部门。
据骆驼街道计生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家庭困难的常住流动人口,在准生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暂住证等证件齐全的前提下,经本人申请和计生办核实可获得相应补助。记者还从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了解到,目前,我国单纯针对四胞胎的补助政策确实没有,但对于我区的常住外来流动人员,遇到生活困难等特殊情况,可申请一次性的应急生活临时救助金,最高金额为3000元。
(记者孙妃)
编辑:钟继岳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