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特别推荐 正文
“凤来雁归 才聚甬城”系列报道

一位宁波籍博士家长的来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8-18 18:31:25   稿源: 甬派客户端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甬派客户端记者时晓竹

  8月13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刘奇书记为“甬城英才”奖获得者颁奖。龚一鸣摄

  上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刘奇书记在人才会议上提出,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每一个有梦想者都有追梦圆梦的机会。“人人皆可成才”这个高大上的要求也体现了宁波要打造人才高地的抱负。

  这几天,网友通过甬派报料系统、中国宁波网互动平台等,表达他们对宁波做好人才工作的期盼和渴求,发表他们的真知灼见。其中,一位网友的建议和经历,让小编深为触动。

  这位网友结合自己孩子的经历,提出建议,宁波不仅要大力引进外地人才,更要关注、关心那些在外成长的宁波籍人才,在他们尚处于小苗之时,多积积肥,多点接触多些心理认同,或许他们的财智和家乡情结能够给宁波更多有价值的财富。

  这位网友姓陈。为方便起见,给他取名为老陈。老陈的来电,就从他这个博士儿子讲起……

  老陈有个儿子,品学兼优,效实中学毕业后在北京读大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本想回宁波找份工作,但几经选择,几番思考,最后还是留在了北京。

  当初,老陈想让儿子回宁波,毕竟家里一个独子,老陈希望儿子陪在身边。

  对于儿子到北京工作,老陈有点高兴也有点失落。儿子养大了就飞了。不过,去北京,也算出息了。

  而让小陈下定决心北漂的,是师姐在宁波的经历。

  小陈的师姐,也是效实中学毕业后在北京读大学。硕士毕业后,师姐在宁波找了份工作,当音乐老师。但在宁波教书的两年里,师姐对周围的氛围很不适应,没有一个能够在业务上,在发展上能够给她支持、沟通的人。要搞创作,还得请教在北京的老师、朋友和同学。

  两年后,师姐决定攻读考试读博士,最后考上了北京某大学的博士生。

  师姐的经历,让小陈陷入沉思。

  小陈觉得,宁波这座城市带给他了亲情,而他,更渴盼专业浓郁氛围里的沉醉。

  老陈理解儿子的心境。每次儿子回来,记挂的只有父母、亲戚和老师同学等朋友;其他的一切,儿子很难有密切的关联。

  老陈在电话里说,儿子也很茫然,他不知道他能在宁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宁波有什么岗位需求适合他,他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信息,“不妨关心关注一下那些在外成长的宁波籍人才。对于引才,一定要提前介入。不要等他们成了人才才去考虑引才,要重在前期的感情培养和工作投入。”

  对于宁波人才“凤来雁归”颇为上心的老陈,在电话中建议:相关部门要能够对从宁波高考优秀者、考上外地好高校的学生建立信息库,定期进行跟踪评估;定期了解这些优秀学生的职业规划,观察他们是否与宁波的人才需求相符,让他们知道宁波怎样发展,产业优势在何处,需要哪些人才,有哪些激励政策;而在与这些优秀学生接触过程中,不是非得要求他们到宁波来工作,柔性引才,为宁波服务就好;另外,要联络和关爱这些宁波优秀学生的父母,进行情感沟通,了解这些优秀学生的动态和情况。

  老陈建议,在引才成功之后,宁波要能够为其提供匹配的资源。有些人才的研究领域比较专业,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要考虑引进人才团队、群体,并为这些尖子人才提供匹配的资源。

  “宁波要不断通过各种事件来传播宁波对人才的渴求,传播宁波的人才政策,而不要让需求和政策放在档案里、文件夹里,要实现动态传播、感情传播、事件传播,并且明确各种人才需求的岗位、待遇;要告诉全中国甚至全球,宁波非常重视人才,并且有很好的政策。”老陈在电话中提议。

  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现场资料图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前不久的市委全会上,宁波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在新时期,人才资源本不雄厚的宁波,只有把人才“金字塔”顶端做得更大更亮,才能“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基于此,甬派今起携手中国宁波网推出“凤来雁归,才聚甬城”系列报道,再一次聚焦宁波的引才之举。

  凤来雁归,才聚甬城!这,也是宁波在新时期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一个核心——要打造“蔚蓝智谷”和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必先成为英才们寻梦、追梦、圆梦之城。

  对于宁波筑巢引凤的梦想和行动,您是不是也有建议和想法,欢迎你来一起交流……

  您可以这样一起和大家交流

  ◎在甬派下端右边“我”处,进入“报料”,说出您的想法。

  ◎请进入天一论坛相关主题帖参与互动讨论http://bbs.cnnb.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20595&fromuid=1152315

点击查看宁波人才政策亮点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