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民、陈难兄妹合影。
妹妹的三封信
哥哥走了;哥哥的女友投江自杀;母亲因为过度伤心,哭瞎了双眼。
这真是陈家的大灾难。
陈怀民的妹妹,原名陈天乐。为了纪念哥哥,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陈难”。
陈难并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17岁时,就是宋美龄的贴身警卫,但最为人称道的,是她跨越民族的宽容与博爱。
陈怀民拼死撞击的那名日本“红武士”,名叫高桥宪一。
人们在高桥宪一的尸体血袋里,发现他妻子美惠子的照片,以及他们来往的书信。
美惠子在信里写道:“做了飞行员的妻子,总是过着孤凄的日子。所以我时而快乐,时而悲痛,内心深处尽是在哀泣着。”
读了美惠子的家书,陈难深受触动。作为飞行员的家人,自己何尝不是这样:总是交杂着自豪与忧惧。
1938年5月31日,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一封信:
怀着痛失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丈夫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日本军阀的错误政策下。怀民哥和高桥君同归于尽,并不是发泄对高桥君的私仇,他们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我恨不能立刻见到你,与你共度友爱的生活,我决不会仇恨你,我深深了解你们被疯狂军阀压迫的痛苦。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侵略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这意义和贵国不同。如果贵军阀对于中国的残暴行为和强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将参加到更猛烈、更强化的斗争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绝没有一人会屈服……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映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我们有理由为这个信念而努力。祝你为全世界和平而奋斗!
写完这封信后,陈难把文字拿给当时在武汉的作家郁达夫,希望他能润色修改一下。
郁达夫看完以后说:“心灵之作,不必修改。”
这封公开信发表在1938年6月5日的《武汉日报》上。后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传播。
只是,美惠子并没有看到。
1987年4月29日,陈怀民殉难49年祭日,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二封信:
每年的4月29日都在思念您,关心您,以深沉的心情悼念着死者,牵挂着幸存的人……
信中,她希望美惠子能来中国,携手去当年空战的地方,安慰昔日同归于尽的两个灵魂,好让他们永远安息。
可是陈难一直没有联系到美惠子。很多年来,她通过一些亲友,不断地在日本寻找她。
1990年10月,满头华发的陈难终于打听到美惠子的下落。原来,她在丈夫战死后改嫁,移居到其他地方。
那年,美惠子已是71岁老太太了,她听说远在中国的陈难几十年来为她所做的一切后,感动得泣不成声。她恳请来访者转达她对陈难的感激之情。
一个月后,陈难给美惠子写下第三封信:
尽管我们俩国籍不同,远隔海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像亲姐妹一样,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国仇家恨面前,陈怀民的妹妹选择了宽恕与大爱。她以博大的胸怀,企盼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这是对英雄烈士最好的纪念。
老照片由宁波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