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小桥大历史 江东白鹘桥见证日军在甬投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09-02 07:50:43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0
新闻热线:13777110707  【 】 【打印

白鹘桥见证日军在甬投降

白鹘桥见证日军在甬投降一刻。(徐文杰 摄)

寻访地点:江东区白鹘桥

寻访内容:1945年9月15日,侵占宁波的日本军队与中国军队在白鹘桥边长春庵洽谈日军投降事宜

讲述人:胡国忠,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

□宁波日报记者 王佳 实习生 郝晓帆

1945年9月3日,近代史上的所有屈辱在这一刻被洗刷。全国许多城市举行了大游行,欢呼声、锣鼓声甚至洋瓷盆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宁波,这座长期遭受日本军队蹂躏的城市,也和全国很多城市一样,看到了光明。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宁波人民千方百计保留、记录抗战历史,党史研究人员踏遍宁波的山山水水,还原抗战历史;民政部门修建了一座座烈士陵园,让烈士英灵有了安息之处;档案管理人员走访一个个亲历者,记录史实、收集遗物;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老同志走访了一个个革命老人,收集了一个个感人故事;抗战旧址的讲解员们,挖掘着每一样展出物背后的感人细节,动情地讲述给参观者……

一座城市用这种方式,向先烈表达敬意、向死难同胞表达哀悼,也用这种方式,启示全市人民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白鹘桥,位于江东区白鹤街道王隘社区,是一座架在前塘河支流上的石板小桥,桥宽不足3米。随着城市的发展,桥下的支流已经填平,桥面也与地面齐平,行人稍不留意,便已过了此桥。

然而,小桥大历史。70年前的9月15日,侵占宁波的日本军队在白鹘桥边的长春庵与中国军队洽谈日军投降事宜。

记者日前寻访至此,但见桥栏石上刻着的“白鹘桥”三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这座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的石桥,目前保留的主要为清代建筑风貌。这“鹘”字,有两个读音,“古”音和“胡”音,当时的人多不识此字,读半边字,于是在许多市民中,也有“白骨桥”的叫法。

白鹘桥边的长春庵,作为洽降处,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由市地方志办公室查实,并载入《宁波市志》。而个中历史细节,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走访考证下,变得日益丰满。离休后一直热心搜集整理宁波抗战史料的王景行,走访了白鹘桥村数位高龄老人,也充实了发生在长春庵的日军洽降史料。

在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胡国忠的娓娓述说中,当年宁波对侵华日军受降的历史场景一一呈现。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垄断了对日受降的权利。为了全国的和平大局,这一年9月,在敌后坚持艰苦卓绝浴血奋战迎来胜利的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1万余人和党政机关及地方工作人员5000余人,奉命北撤。

1945年的9月14日晚,中国军队第32集团军前进总指挥部总指挥陈沛、副总指挥王云沛率部队进驻白鹘桥区域,临时指挥部就设在白鹘桥旁的长春庵,长春庵曾是宁波警察分局。9月15日上午,侵华日军第91独立混成旅团宇野节少将带着2名随员,从慈城乘小艇来到白鹘桥畔的临时指挥部晋谒陈沛。

宇野节,这个侵占宁波的日军最高指挥官,昔日是那么不可一世,此时毕恭毕敬地向陈沛讲述了遵照备忘录办理投降事宜的经过。

根据投降备忘录,陈沛原定计划是9月15日12时正式接收宁波城区,在甬8000多日军则应于15日下午3时撤离。在白鹘桥的“洽降会谈”中,宇野节提出,日军因运输关系,一时撤退不及,请求给予放宽撤退时限。陈沛表示同意推迟一天,但15日必须先行接收江东区及日军战备仓库。

陈沛与宇野节在白鹘桥的“洽降会谈”之后,日军在宁波江东和江北的3个物资仓库当天即被中国军队接收,宁波城区的重要地段也由中国军队接防。

9月16日,宁波城区开始了全面接收。当日下午3时,第32集团军第70军第107师正式进驻宁波城区。至当天晚上,宁波城区的接收事宜全部结束。宁波军警检查处随之进城,开始执行任务。宁波警察则在城内维持秩序。在宁波的日军撤离城区后,被谴送至上虞五夫,后会同该处日军转赴杭州集中缴械。

至此,宁波结束了长达4年零5个月的屈辱历史。而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吞咽自己种下的战争苦果。

9月17日,宁波民众在鼓楼前集会庆贺,那一天,遭遇太多苦难的宁波人民,将胜利化为永恒的记忆。

相关链接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舰上,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依次签字。

这本降书的直接复印本,被收入在了江东区档案馆。在降书复本上,可以看到时任中国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的徐永昌上将在受降国一列的签名,其签名紧随美国受降代表尼米兹将军之后,在同盟国九位代表中位列第二,可见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与牺牲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与尊重。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