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战士史迪讲述当年对敌斗争故事
庄市敌工站旧址,现在的江北西鹭林庙
“我决心研究这个真理,并在中国共产党同志的帮助下,把在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日本同胞及世界大众拯救出来……我愿意留在这里,和新四军的同志共同努力……”1944年6月19日,日军少佐吉永久寿秀在《新浙东报》第二十期上刊登了这么一段话。
就在不久前,这名浙东地区军衔最高的日本军官在镇海郊区洪桥的戴家祠堂一带活动的消息被庄市敌工站的情报人员截获。这条情报的侦察者正是今年92岁的史迪,他作为当年的情报人员,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庄市敌工站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你们可能不知道,现在宁波江北区甬江街道路林村的西鹭林庙就是当年的庄市敌工站。”□记者 王莎 摄影 记者 高远
庄市敌工站是浙东唯一敌工站
收集情报,发传单,策反敌军
1941年4月,宁绍战役后,宁波城、绍兴、镇海、慈溪、余姚等地先后沦陷。浙东作为祖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屏障,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民众生活上,已经完全陷于日军铁蹄下。1944年春天,庄市敌工站成立了,由三北地委领导。
“当年,我对外的身份是学校老师,对内我跟随庄市敌工站站长赵士炘进行庄市敌工站工作。”史迪回忆说,庄市敌工站的主要工作就是获取敌人情报,发抗日传单,也策反日军。
史迪告诉记者,庄市敌工站是当时浙东地区唯一的敌工站,一切工作的中心就是削弱日军的力量。
“庄市敌工站选址西鹭林庙,是因为这里比较偏僻,但是进出宁波城又比较方便。”史迪说,“有时候,我们要派人到宁波民光进行潜伏,向日军发传单。有时候,我们还要冒着危险去压赛堰碉堡外贴传单。”
除此之外,史迪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收集日军和伪军的情报。在一次情报收集中,史迪获得了一条相当重要的信息。在距镇海城西门只有几公里的洪桥,一支28人的伪军部队从下白沙移驻到洪桥的戴家祠堂。
侦察排肩挑大米、猪肉、老酒
化装成农民发动突袭
“只知道这28个人里面官比较多,推测这支伪军部队会有一些特殊的行动。”史迪说,“第二天天刚亮,就有侦察员穿着蓑衣,在戴家祠堂对面的坟地躲了起来,借此观察伪军部队的行动轨迹。”
经过一天的侦察,这28人的伪军部队正在集结中,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他们没有多少武器,只有几支短枪。”
站长赵士炘将侦察的情况汇报给了新四军三支队,三支队派出一个侦察排,并由孙永三领导的镇海庄市常备队配合准备突袭。
1944年6月7日上午9:00左右,这支联合突袭队化装成农民,扛着桌椅,肩挑大米、猪肉、老酒匆匆忙忙赶往戴家祠堂。
“他们身上可是藏了好多武器呢,有小马枪、步枪、手榴弹。”史迪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地说,“我们引导他们来到戴家祠堂,大伙当着哨兵的面把东西卸了下来,哨兵们都开心得很,还招呼我们在这里吃午饭呢。”
“行动!”大概中午近12:00的时候,其中一位“农民”将酒瓶往地上一摔大喊。只见送货的“农民”从箩筐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武器,把伪军哨兵的武器缴了下来。
“真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躺着休息的伪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我们俘虏了。”史迪说,“最关键的是我们是突然袭击。”
28名伪军军官被押出了大门,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化着浓妆的女俘虏为了撇清关系,她用手指了指队伍里一个个子不高的年轻人,悄悄对侦察员说:“那个人是日本顾问,你们要抓他。”
回到敌工站一审问,才知道这28个人中有伪军上校、总队长、参谋、副官等等,那个日本顾问就是日军少佐吉永久寿秀,是浙东地区日军军衔最高的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