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9月17日讯(通讯员陈怡 于铁军 袁冰)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和外贸发达城市,2013年和2014年外贸额均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是浙江首个、长三角第三个外贸破千亿美元城市。但相比于庞大的出口,进口业务一直是宁波的短腿。去年以来,宁波市、县两级政府将投入总共超过1亿元资金来鼓励企业扩大进口,重点鼓励的方向是进口先进技术装备、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食品、消费品和日用品、大宗原材料等。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是今年该市的头等大事。为此,宁波检验检疫局大力推进业务改革创新,力争打造进出口商品监管手续最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功能最全的口岸。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9月14日起,宁波检验检疫局确保人员、机构、职能“三到位”,全面实施业务分工改革,业务划分与宁波行政区划更加贴合。一方面推进现场业务的“前推后移”,将进口工业品检验检疫监管全部调整至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实施属地化管理,原油、铁矿等业务更加集聚口岸,将食品农产品等直接进入流通的商品,在口岸直接一次性完成检验检疫,无需在拉到目的地实施检验,提供最短的检验检疫流程环节。另一方面实现线上业务“通报通放”,先后全面实施报检无纸化和通关无纸化,覆盖率分别达66%和98%,推进全辖区“通报、通签、通放”,企业可自主选择在任一分支机构或办事处办理报检和签证业务。
宁波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因地制宜推出进口贸易便利化举措。在大榭口岸出台10项生态安全港优惠政策,试行采信进口原油第三方检测结果,整合原油鉴定、船舶卫生及动植物检疫,单船节省卸货时间2至4小时,提升工作效率30%以上,1-8月进口原油328批次、3476.3万吨,同比增长4.1%和7.6%;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建成进口罗汉松查验检疫专用处理场地和2条进口汽车检测线,对进口罗汉松实施货到即查、24小时预约查验,对进口汽车实施单证预审、“一次开箱、一次查验”模式。1-8月,梅山口岸共进口汽车1018辆、5469.4万美元,同比增长182.0%和190.3%;罗汉松153批次、1667.1万美元,同比增加363.6%和412.6%。在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完善“宁波模式”制度体系,成为全国检验检疫管理跨境电商的样板模式,推行365天无休息制,推动宁波跨境电商进口业务三基地三模式同步发展,目前已累计发货642万单,货值15.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在大榭、穿山和梅山港区先后创卫成功的基础上,宁波检验检疫局出台创卫通过口岸卫生检疫便利化措施,在国际卫生港区域范围内,实施四方面十六项优惠便利措施,包括提升入境船舶电讯检疫比例,降低入境集装箱查验比例,推行入境集装箱集中查验等。上述措施在大榭、穿山、梅山等国际卫生港实行以来,入境集装箱查验率不断降低,累计为港区节约作业时间达600多小时、为企业节约费用超过1000万元。改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模式,调整木质包装抽查比例,对申报无木质包装货物检疫批次抽查比例由100%降低到30%,对木质包装检疫抽查批箱量由30%下降至20%。
去年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加强口岸内陆检验检疫合作,开展全国首个进口货物直通放行口岸试点,支持义乌无水港建设和双重运输;与江西检验检验局共同扶持江西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发展。今年又与上海、江苏、安徽等地检验检疫部门联合开展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逐步实现长三角出口直放和通关单无纸化。
进口食品对时效性、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宁波检验检疫局与海事局、海关等部门一起,建设“单一窗口”,实现货物“一次报关、一次检验、一次放行”;分种类、有步骤推进“一站式作业”,对集装箱进出口货物一次开箱、联合查验。今年年底,宁波市口岸将实现“单一窗口”平台试运行,对出入境船舶和航空器联合登临检查。
宁波检验检疫局还不断优化通关模式、执法资源和通关服务,打造更加高效的货物通关效率。去年,宁波检验检疫局对跨境电商进口产品实行“入境检疫、区内监管、出区核销、后续监管”新模式,保证快速核放、安全监管两不误,一举拿下试点城市商品种类、包裹数量、消费人数和商品货值四个全国第一。今年以来,宁波检验检疫局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机遇,以“园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特色,推进市场采购改革贸易示范区建设,成为宁波开放型经济三大创新试点之一,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首个港口物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