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宁波进入城市交通“五年治堵”的半程之年。
根据省治堵办《关于组织开展“四互”督察活动的通知》的要求,10月21至22日,温州治堵“四互”(互看、互学、互比、互促)督察组一行,对宁波城市交通治堵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肯定了三年来宁波的创新治堵成效。
撇开大检查,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治堵的变化早已融入了日常生活的点滴。轨道接驳、公交提速、公共自行车大量投入、人行天桥的搭建……各种公共交通在增加的同时也相互交汇,提升了出行转换的连接性与便利性。
宁波治堵,已从一开始单纯的各种“限制”,转为如今从民生角度出发的建设“疏导”。
轨道接驳,激活“P+R”与绿色公共骑行
2013年,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位列我省首位民生实事。那一年,该如何治堵的头绪才刚被摸清。轨道交通,尚缺席在现实运营的宁波公共交通中。
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轨道交通就逐步激活宁波城东西两头的通达。
2014年5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载客试运营。16个月后,贯穿城市南北的2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以省内首条直达机场的轨道交通线的身份,把栎社机场、客运中心、铁路宁波站三大交通枢纽连接在一起,实现了无缝换乘。
由此,轨道交通“十”字骨架初步形成。同时,1号线二期和3号线一期工程加快建设,2号线一期同步配套建设沿线接驳设施,宁波轨道交通正式进入了网络运营时代。
轨道交通的出现,令公共自行车、私家车出行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三种出行方式的随意组合大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2013年9月22日,宁波公共自行车投放使用,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后一公里”的选择问题。至2013年底,投放量增加到15000余辆,2014年底总量增至21000余辆,2015年底总量将增至30000辆,标准服务网点累计达到1200多个。在轨道交通各站点旁,总能看见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市民,则瞧见了P+R停车场的身影。从一开始的免费到收费,再到人性化的资费下调,每一步都见证着城市交通换乘系统的逐步完善。
公交提速,1小时优惠换乘入人心
公交都市,正在成为宁波的一张公共交通名片。
2013年11月,宁波正式被纳入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名单,并于次年9月提交了实施方案。今年,我市的32项考核指标均达到预期年度目标。
直白地说,宁波的公交在提速。
从数据看,主城区公交分担率在2013年提升了3.4个百分点,达到了25.2%(统计口径,基数不含步行),2014年提升了2.7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9月底,主城区公交日出行总量(含轨道交通)为166.4余万人次,年底有望实现公交分担率30%以上。
对市民来说,资费的优惠为提速的公交再添一份彩。
自2013年7月10日起,市六区实行公交一小时优惠换乘。据统计,宁波市公交1小时优惠换乘实施以来,已有1478.5万人次享受了这一优惠,其中10月份换乘客流量高达418.5万人次,约占月总客流的10%。这一举措,也促使着公交优先提升运行效率。
在常规公交的基础上,定制与特色服务也在悄然兴起。2014年7月28日,宁波首条平价定制公交线路开通试运营。2015年4月18日,从东门口开往北山游步道的特色公交专线也初次面市。随后,达蓬山旅游专线、电商园区专线和三七市杨梅采摘特色线、健康线等数条特色公交线路陆续开出。
路网体系完善,“行走”与“停车”划为重点
三年来,中心城区的快速路网建设进展顺利。未来,市民可以借畅通快速路网,便捷地往来城区各地,也可快速进入高速路网前往外地。
目前,环城南路和北环快速路建成使用,机场快速干道永达路连接线工程夏禹路项目的主线隧道与高架也已在9月26日试通行,杭甬高速互通立交、东苑立交、机场路北延等项目尚在续建。
在缓解“三江”天然交通瓶颈制约问题上,新江桥、澄浪桥等跨江桥梁工程建设在加快推进。中兴桥、新典桥、院士桥等一批过江通道正谋划前期研究。
相较于前两年的限制治理,2015年的治堵建设更趋向于人性化,便利行走与停车是着重的措施。
去年,第一医院过街天桥启用,反响良好。于是,妇儿医院过街天桥在今年6月建成启用。未来,日新街过街天桥也将启动建设。这种将行人、车辆分离的立体交通方式,正有效发挥着缓解集中区域拥堵的作用。
在停车方面,2015年,老旧住宅小区及城市外围换乘接驳点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地下停车设施的空间效应被强化开发利用。截至2015年9月,完成新增专用停车位16843个(其中公共停车位1471个);完成旧小区停车位改造12个小区、提升至2352个车位。□记者 张颖 通讯员 王蓉
图片新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