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邮箱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文学特定时段的“知识考古”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11-01 08:37:08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0
报料热线:81850000、87000000  【 】 【打印

□张如安

近代英国人施美夫《五口通商城市游记》第十四章谈到清代宁波的文学声誉时说:“即使在中国人心目中,宁波亦是颇具盛名,被认为是中国极具文学素养的城市,仅次于苏杭。”这句外国人的话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为深刻。清代宁波文学之繁盛,原来竟与苏州、杭州并为“长三角”城市的三鼎甲,这一文学地理上的排名恐怕是谁都没有想到的。如若冷静地审察清代宁波的文学景观,文人辈出,文学活动丰富多彩,作品如林,声誉卓著,实无愧于施美夫的褒奖。

我青年时代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偶然在古籍室里读到乌斯道《赠杨允铭小篆歌》“四明文运代不泯”、李邺嗣《鄮东竹枝词》“文学相传接闾里,田家亦有带经锄”之类的句子,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从此引发了我对宁波古代文学的浓厚兴趣,孜孜不倦地从馆藏的《四明丛书》、《四明清诗略》及历代地方志中摘抄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毕业分配到宁波师院工作后,我对宁波地域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那时研究宁波古代作家的论文还比较少见,有一篇本土学者研究张可久的论文,发表在《鄞县史志》上,我读了很多遍,让我牢牢地记住了作者戴松岳之名,记忆中这是我认识戴松岳先生的起点。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宁波鲜有人专门研究本土的古代文学,唯戴松岳先生是个例外。我在地方高校守着一方寂寞的文学园地,一直奉校外的戴松岳先生为难得的盟友,但最初我们之间的交往并不多。2006年,戴松岳先生负责创办《鄞州文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需要网罗甬上的专家为其撰稿,我因此被幸福地盯上了,从此我们之间的交往骤然多了起来,常常在一起开会,私下交换意见。他总是认真阅读我投寄的每一篇文稿,从不嫌我论题的冷僻,不时做出精彩的点评,还指出了我的一些失误。戴松岳先生比较健谈,记性亦好,即席发言,滔滔不绝,私下饮宴,更是真情毕露。尤其让人敬佩的是,戴松岳先生虽从事政协行政工作,照样沉下心来阅读古书,在嘈杂的环境中,没有放弃研究,笔耕不辍,撰写了大量研究宁波历史文化的论文,最近一段时期更为高产。他写的文章我大都浏览过,可谓有眼光,有激情,有思想,有分量。我知道戴松岳是学历史出身的,历史学家为文大多不尚文采,戴松岳的论文则绝然不同,摆脱了学院派论文所受的种种约束,自觉追求论文的审美性,激情洋溢,文采飞扬,笔致活泼,挥洒自如,所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产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我和戴松岳先生共同研究宁波古代文学,不约而同地将诗社组织及群体唱和纳入考察的视野。宁波诗社源远流长,是宁波丰富文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我很早就注意到甬上的诗社、唱和活动,所撰《明代鄞县“高年诗会”综论》即刊发于戴松岳先生主编的《鄞州文史》第六辑中。清初是甬上诗社的活跃期,文人云集,志士辈出,遗民文人进一步趋群化,诗社成为遗民文人独特的生存方式,是时社团林立、此唱彼和,成为引人注目的地域文学景观。谢国祯《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何宗美《清初甬上遗民结社考略》、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考》等,已经做了一些实证性的工作,但也难免重复之弊,甚或存在错误的论断。我对清初甬上诗社有着一些不同于时贤的看法,原来有一个庞大的计划,打算利用别集、宗谱等材料,对清初甬上诗社进行全面的梳理,但一直忙于地域文化史的写作,未能有效地展开工作。戴松岳先生尤其心仪清初的甬上文学,《清初甬上诗社和诗人研究》一书是其近年来悉心研究的成果汇总,可谓后来居上。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讨论甬上诗社及遗民的群体活动,下编则为清初甬上诗人的个案分析,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清初甬上文学的主流色调与异样图景。

戴松岳先生认为:“在宁波的千年文学史中,清初是最壮怀激烈、绚丽多姿的时刻;同样在17世纪中叶的中国诗坛,宁波又是罕有的悲歌相续、剑气诗心的歌咏之乡。”戴松岳先生对这一特殊的时代有着无限的感触。他的研究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他悉心研读了《续甬上耆旧诗》,摘出相关的材料,证以诗文别集,爬梳了30家诗社,规模远胜前贤。无论是对诗社的考论,还是对诗人个案的研究,戴松岳都是以“家国之恨”为其纲,故尤其注意评议诗人的气节人格,从其论文的标题“唯将家国弥天恨,化为歌吟动地哀”十四个字中,足以窥见其研究的心迹。我常常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作者本人“剑气诗心”的气质。

若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考量,戴松岳的很多研究都带有拓荒的性质,这里我仅以周容为例,举出柳华琴在硕士论文《周容诗歌及诗学研究》(2014)中的一番简短评述:“今人对周容生平的描述较少,最详细的是《宁波晚报》于2010年3月21日发表的戴松岳《明清高士周容的奇特人生和诗文书画》一文……”不难看出,戴松岳对周容的研究颇具前驱性,其提出的论点已成为一家之言。

若跳出个案来看全书,戴松岳先生所进行的研究,其实是对宁波文学特定时段历史的“知识考古”;从更高的高度来认识,与其说是在单纯研究清初的甬上诗社及其诗人,毋宁说是在发掘清代一座“中国极具文学素养的城市”的一角,其初步揭开的泥土下露出的丰厚蕴藏,已经让观赏者激动不已了。

(本文略有删节)

编辑: 陈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