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慈溪 正文
慈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顺利获批
稿源: 慈溪日报   2015-12-23 09:20:1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重点领域改革及“二次创业”的有关要求,深入分析我市土地利用问题,结合党中央、国土资源部对土地管理的最新精神,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主线,加快“保障型向保护型、指标分解型向空间管控型、增量型向存量型”转变,对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合理确定全市未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发展红线)“三条红线”。

  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已获省政府批准,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集中突出了耕地保护,大力推进了转型发展,有序探索了多规融合,强力筑成了“三条红线”。

  集中突出耕地保护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积极按照党中央最新精神,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降低建设占用耕地比例,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优先形成永久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本次规划调整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历年建成的标准农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中的耕地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规划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9962公顷,落实示范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575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比重达到了67%,本次规划后高质量等别的永久基本农田占比相比原规划提高1个百分点。

  重点降低建设用地占耕比,通过“占优补优”等加强占补平衡管理。本次规划调整更加注重保护优质耕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和水田占补双平衡,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规划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重控制在80%,较原规划下降5个百分点,未来补充耕地主要位于建塘江及镇龙浦两侧围涂造地区块,预计均为质量等级较高的水田。

  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重点打造南部、中部、北部、近海岸四大农业发展区。规划明确对沿海滩涂的近年新造耕地进行质量提升,通过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工程,提升中低产田土壤质量,确保我市未来“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同时,发挥资源要素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规划形成南部林特经济和生态保护区、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功能区、北部沿海农业综合开发区和近岸水产养殖区等四大农业区,以发展粮食生产带来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推动转型发展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积极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按照“十三五”规划前期思路、专项规划及“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

  重点谋划城市发展格局,激发土地要素配置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引导功能。凸显土地要素配置功能,提出城市经济发展新构想,形成以新城河为轴心,科教园区科研创新产业、文化商务区城市门厅楼宇经济、商品市场园区市场集群建设三大区域,打造城东时代广场购物、休闲建设、交通枢纽等中心,累计安排新增建设用地493公顷,占到中心城区新增用地规模的39%。

  关注产业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投资结构优化及改革惠民。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安排新增建设空间470公顷,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12%,形成省级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市级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镇级观海卫智能家电、周巷镇北、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五个工业集聚提升区,大力支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重点安排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水功能网络的胜陆公路、西二环路北延、梅林路贯通等交通工程,确保新城河南延、中部三塘横江拓疏等水利工程,优化我市未来投资结构,确保未来发展。

  切实关注民生建设,大力推进存量挖潜与增量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新模式。规划调整完善坚持民生导向,优先安排承载城市养老服务用地需求,尽力满足医卫设施用地需求,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落地;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缩减农居点用地总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同时,极力满足农民个人建房合理需求,构建“三村、一线、两带”的美丽精品乡村框架。大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存量土地供应占比达到32%,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推进存量挖潜与增量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新模式。

  有序探索多规融合

  按照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妥善处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关系,有序探索多规融合。

  积极主导相关规划衔接,保障土地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顺利对接。在“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十三五”期间城市及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与“十三五”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农村农业发展规划及能源等其他规划做好对接;充分衔接市域总体规划现有成果及评估内容,在“一中心四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基础上,重点做好中心城区两规衔接有关内容,划定的城镇扩展边界与市域总体规划重叠度达到87.19%。

  集中体现生态保护功能,实现生态红线与环境功能区划“一张图”。按照“多规融合”思路,将规划与《慈溪市环境功能区划(2006-2020)》充分衔接,对属于环境功能区划中的生态红线与土地规划要求的生态红线进行分析处理,划定生态红线10450公顷,与环境功能区划保持一致。

  重点融合海洋功能区划,确保补充耕地及建设空间拓展衔接到位。为确保我市未来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形成杭州湾南部沿海产业带,统筹围涂造地、建设用海,积极拓展建设空间,将未来建设用海区域及存量围填海区域纳入有条件建设区,但不计入建设用地总规模,将围涂造地区域纳入限制建设区重点保障未来耕地占补平衡。

  强力筑牢三条红线

  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规划理念由指标型向空间型转变,创新推进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规划管控。

  突出规划理念转变,形成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三条红线”。积极落实空间规划概念,优化城市化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划定生态红线1045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4974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40499公顷。

  细化红线管控规则,对生态红线,专门设立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对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专门细化了永久基本农田预留指标使用条件,并加强保护;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明确城市、建制镇、村庄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内,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主要进行道路、水利、能源、新农村公益设施等建设。

  强力筑牢“三条红线”,确保三条红线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发挥引导作用,严格用地空间管制、筑牢用地边界,严禁不符合主导功能的土地开发建设,严禁破坏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镇农村无序扩张。

编辑: 郭静

慈溪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顺利获批

稿源: 慈溪日报 2015-12-23 09:20:18

  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市国土资源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重点领域改革及“二次创业”的有关要求,深入分析我市土地利用问题,结合党中央、国土资源部对土地管理的最新精神,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为主线,加快“保障型向保护型、指标分解型向空间管控型、增量型向存量型”转变,对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合理确定全市未来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生态保护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发展红线)“三条红线”。

  目前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已获省政府批准,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集中突出了耕地保护,大力推进了转型发展,有序探索了多规融合,强力筑成了“三条红线”。

  集中突出耕地保护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积极按照党中央最新精神,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降低建设占用耕地比例,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优先形成永久基本农田,优质耕地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本次规划调整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历年建成的标准农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中的耕地优先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规划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39962公顷,落实示范区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6575公顷,占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比重达到了67%,本次规划后高质量等别的永久基本农田占比相比原规划提高1个百分点。

  重点降低建设用地占耕比,通过“占优补优”等加强占补平衡管理。本次规划调整更加注重保护优质耕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严格实施耕地和水田占补双平衡,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规划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比重控制在80%,较原规划下降5个百分点,未来补充耕地主要位于建塘江及镇龙浦两侧围涂造地区块,预计均为质量等级较高的水田。

  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等级,重点打造南部、中部、北部、近海岸四大农业发展区。规划明确对沿海滩涂的近年新造耕地进行质量提升,通过耕地表土剥离和再利用工程,提升中低产田土壤质量,确保我市未来“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同时,发挥资源要素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规划形成南部林特经济和生态保护区、中部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升功能区、北部沿海农业综合开发区和近岸水产养殖区等四大农业区,以发展粮食生产带来保障粮食安全。

  大力推动转型发展

  本次规划调整完善积极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按照“十三五”规划前期思路、专项规划及“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助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

  重点谋划城市发展格局,激发土地要素配置在城市创新发展中的引导功能。凸显土地要素配置功能,提出城市经济发展新构想,形成以新城河为轴心,科教园区科研创新产业、文化商务区城市门厅楼宇经济、商品市场园区市场集群建设三大区域,打造城东时代广场购物、休闲建设、交通枢纽等中心,累计安排新增建设用地493公顷,占到中心城区新增用地规模的39%。

  关注产业提升及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投资结构优化及改革惠民。积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累计安排新增建设空间470公顷,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12%,形成省级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市级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镇级观海卫智能家电、周巷镇北、小微企业孵化基地五个工业集聚提升区,大力支持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重点安排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水功能网络的胜陆公路、西二环路北延、梅林路贯通等交通工程,确保新城河南延、中部三塘横江拓疏等水利工程,优化我市未来投资结构,确保未来发展。

  切实关注民生建设,大力推进存量挖潜与增量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新模式。规划调整完善坚持民生导向,优先安排承载城市养老服务用地需求,尽力满足医卫设施用地需求,积极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落地;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缩减农居点用地总量,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同时,极力满足农民个人建房合理需求,构建“三村、一线、两带”的美丽精品乡村框架。大力推进存量建设用地内部挖潜,存量土地供应占比达到32%,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推进存量挖潜与增量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新模式。

  有序探索多规融合

  按照统筹各类空间规划,妥善处理土地利用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关系,有序探索多规融合。

  积极主导相关规划衔接,保障土地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顺利对接。在“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完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十三五”期间城市及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与“十三五”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农村农业发展规划及能源等其他规划做好对接;充分衔接市域总体规划现有成果及评估内容,在“一中心四片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基础上,重点做好中心城区两规衔接有关内容,划定的城镇扩展边界与市域总体规划重叠度达到87.19%。

  集中体现生态保护功能,实现生态红线与环境功能区划“一张图”。按照“多规融合”思路,将规划与《慈溪市环境功能区划(2006-2020)》充分衔接,对属于环境功能区划中的生态红线与土地规划要求的生态红线进行分析处理,划定生态红线10450公顷,与环境功能区划保持一致。

  重点融合海洋功能区划,确保补充耕地及建设空间拓展衔接到位。为确保我市未来对接“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形成杭州湾南部沿海产业带,统筹围涂造地、建设用海,积极拓展建设空间,将未来建设用海区域及存量围填海区域纳入有条件建设区,但不计入建设用地总规模,将围涂造地区域纳入限制建设区重点保障未来耕地占补平衡。

  强力筑牢三条红线

  按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思路,规划理念由指标型向空间型转变,创新推进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相结合的规划管控。

  突出规划理念转变,形成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三条红线”。积极落实空间规划概念,优化城市化发展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划定生态红线10450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49743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40499公顷。

  细化红线管控规则,对生态红线,专门设立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对永久基本农田红线,专门细化了永久基本农田预留指标使用条件,并加强保护;对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明确城市、建制镇、村庄建设主要集中在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红线内,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主要进行道路、水利、能源、新农村公益设施等建设。

  强力筑牢“三条红线”,确保三条红线在规划实施管理中发挥引导作用,严格用地空间管制、筑牢用地边界,严禁不符合主导功能的土地开发建设,严禁破坏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城镇农村无序扩张。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