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梦圆徐戎 宁波试水危旧房“自治”改造纪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5-12-31 09:30:05 报料热线:81850000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徐戎居民在看安置房户型图。(李超摄)

  3年前,这里发生过居民楼坍塌事件,震惊全国,引发全社会对老小区房屋安全的高度关注。

  3年来,群众搬迁改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面对2500多套老房子的庞大体量,面对1800多名特殊群众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造计划一再搁浅。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以国家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在这里启动了全市首个成片危旧房改造项目,90天实现了99.2%的高签约率。

  “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和小区住户合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共同圆了徐戎的“安居梦”,也为全省危旧房改造提供了一个“民意表决法”的生动实践。

  两条“红线”看民意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江东区徐戎小区一幢6层居民楼发生坍塌,伴随着烟尘升腾而起的,是小区近2600户居民无处安放的“安居梦”。

  经检测,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还有不少房屋是C、D级危房,其中危险程度较大的15幢房屋,陆续进行了腾空处理。

  人命关天!徐戎小区整体改造迫在眉睫,但是各种潜在问题和矛盾也浮出了水面。

  “大多数住户每天提心吊胆,希望尽快拆除;小区外有住房的业主,在这里稳收房租,对改造并不着急;还有个别住户,视改造为商机,宣称晚走多受益。”江东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居民利益诉求众口难调,协调工作举步维艰。

  如何创新基层治理,找到危旧房改造和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2014年底,市里新出的一条“游戏规则”在徐戎小区“炸开了锅”———能不能进入棚户区改造试点,要看住户的支持率能否达到90%。全市老小区一碗水端平,谁先达到谁先改。

  “改不改,我们自己说了算?”徐戎小区的住户热情空前高涨。在江东区和明楼街道指导下,徐戎成立了江东区第一个老小区业委会。业委会的使命,就是集中民意推进征收改造。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初,徐戎小区以91.05%的住户支持率率先达到民意“红线”,成为全市第一个迈过征收门槛的老小区。

  这一夜,徐戎小区响起了欢庆的鞭炮声。

  调查登记、完善补偿方案、评估房产……今年6月,徐戎的住户们迎来了第二条“红线”———在90个法定工作日内,住户签约比例达到80%,协议自动生效!

  又是一次民意大考!

  9月24日23时58分,在法定签约期限的最后一刻,住户高先生在房屋征收协议上签完字,时针指向零点,徐戎小区成片危旧房改造签约数定格在2567户,整体按时签约率达99.2%。

  “再也不用一到台风天就提心吊胆了。”曾经目睹2012年塌楼事件的童金娥老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划桨”到“掌舵”

  徐戎小区出租户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员多,弱势群体多;小区里房子也杂乱无章,破墙开店、无证经营、违规群租、违法搭建现象普遍。

  “30多年的老小区,历史遗留问题盘根错节,无论哪个问题处置不当,都可能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明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海良说,以往拆迁改造中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能否在“阳光征收”基础上,引进第三方力量,既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又借助专业力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江东区和明楼街道的协调下,宁波最大的房产交易机构来到了徐戎小区,海量的一手房、二手房资源送到了家门口。“那段时间,工作人员开车带着我满城看房子,后来手续也是他们帮我办的。”年过七旬的李师傅很快找到了新家。

  老年住户想进养老院,但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养老服务志愿者团队来了,还带来了全市民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在社区公园摆起了摊。80多岁的王阿姨原来并没有想法,听得多了,想明白了,和老伴一起搬进了江北一家养老院。

  无论历史问题还是现实矛盾,都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于是,“阳光8号”法务团队来了,从改造意愿征询、服务政策制定,到投票表决、改造签约,8名律师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800人次,解决法律难题65件。

  “老娘舅”和“大阿嫂”也来了。“老房子征收引发的财产纠葛特别多,而法律上的财产分割与现实中老百姓的‘想当然’不是一回事。”在成功调解了一户有10个子女的95岁老太太的房屋征收补偿分配问题后,“老娘舅”胡师傅感慨地说,“把法和理讲透了,大家互相体谅,再大的矛盾也能协调。”

  “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的积极性,政府则负责制定规则和监督指导,从‘划桨人’变成‘掌舵者’。”史海良说,整个徐戎小区的征收改造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创下了拆迁征收的新纪录。

  激发“草根”正能量

  “徐戎梦”终归要“徐戎人”来圆。

  当广大群众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个别人漫天要价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后,徐戎小区的“草根”正能量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项目改造关键时期,小区400余名在册党员不掉链子、不拖后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八旬老党员董元亮,独自转乘两趟公交车,成为第一个签约的党员。党员李师傅苦口婆心说服家人,坚持签约。不足60天,徐戎社区党员签约率达到100%。

  墙门组长带头宣讲政策,这些“草根”宣讲员本身就是被征收对象,现身说法更能打动人。82岁高龄的退休职工张吉飞,是三个墙门的小组长。吃透政策后,他带头签约并协助解说,三个墙门一天之内签约5户。那些原本持反对与迟疑态度的居民,也逐渐建立起了对征收政策和工作组的信任。

  一些住户抱着“等等看”的观望态度,迟迟不愿签约。为了打消他们“延后签约可能会有更多补偿”的想法,先期支持改造并积极签约的群众通过“一同入户、邻里串门、好友劝说”等方式,一起帮助他们解“心结”。

  墙门组长夏伯荣前些年定居上海带孙子,今年8月,他赶回徐戎签约后,就和老伴在自家已经搬空的屋子里打地铺,当起了“编外”工作人员。在夏师傅带动下,一周就有6户居民进行评估或签约。

  ……

  经历了激流险滩,徐戎的时光复归平静。2015年的最后几天,小区基本已人去楼空,但总会有一群老年住户回到社区公园,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交流各自的“安居梦”,也憧憬着徐戎小区重生后的“城市梦”。□记者  朱 宇 王岚

江东记者站 张绘薇 杨磊

编辑: 郭静

梦圆徐戎 宁波试水危旧房“自治”改造纪实

稿源: 宁波日报 2015-12-31 09:30:05

  徐戎居民在看安置房户型图。(李超摄)

  3年前,这里发生过居民楼坍塌事件,震惊全国,引发全社会对老小区房屋安全的高度关注。

  3年来,群众搬迁改造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面对2500多套老房子的庞大体量,面对1800多名特殊群众复杂多元的利益诉求,改造计划一再搁浅。

  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以国家棚户区改造为契机,在这里启动了全市首个成片危旧房改造项目,90天实现了99.2%的高签约率。

  “改不改,群众说了算。”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党委政府、社会力量和小区住户合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共同圆了徐戎的“安居梦”,也为全省危旧房改造提供了一个“民意表决法”的生动实践。

  两条“红线”看民意

  2012年12月16日中午,江东区徐戎小区一幢6层居民楼发生坍塌,伴随着烟尘升腾而起的,是小区近2600户居民无处安放的“安居梦”。

  经检测,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还有不少房屋是C、D级危房,其中危险程度较大的15幢房屋,陆续进行了腾空处理。

  人命关天!徐戎小区整体改造迫在眉睫,但是各种潜在问题和矛盾也浮出了水面。

  “大多数住户每天提心吊胆,希望尽快拆除;小区外有住房的业主,在这里稳收房租,对改造并不着急;还有个别住户,视改造为商机,宣称晚走多受益。”江东区住建局有关负责人说,居民利益诉求众口难调,协调工作举步维艰。

  如何创新基层治理,找到危旧房改造和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2014年底,市里新出的一条“游戏规则”在徐戎小区“炸开了锅”———能不能进入棚户区改造试点,要看住户的支持率能否达到90%。全市老小区一碗水端平,谁先达到谁先改。

  “改不改,我们自己说了算?”徐戎小区的住户热情空前高涨。在江东区和明楼街道指导下,徐戎成立了江东区第一个老小区业委会。业委会的使命,就是集中民意推进征收改造。

  人心齐,泰山移。今年初,徐戎小区以91.05%的住户支持率率先达到民意“红线”,成为全市第一个迈过征收门槛的老小区。

  这一夜,徐戎小区响起了欢庆的鞭炮声。

  调查登记、完善补偿方案、评估房产……今年6月,徐戎的住户们迎来了第二条“红线”———在90个法定工作日内,住户签约比例达到80%,协议自动生效!

  又是一次民意大考!

  9月24日23时58分,在法定签约期限的最后一刻,住户高先生在房屋征收协议上签完字,时针指向零点,徐戎小区成片危旧房改造签约数定格在2567户,整体按时签约率达99.2%。

  “再也不用一到台风天就提心吊胆了。”曾经目睹2012年塌楼事件的童金娥老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从“划桨”到“掌舵”

  徐戎小区出租户多、老年人多、外来人员多,弱势群体多;小区里房子也杂乱无章,破墙开店、无证经营、违规群租、违法搭建现象普遍。

  “30多年的老小区,历史遗留问题盘根错节,无论哪个问题处置不当,都可能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索’。”明楼街道党工委书记史海良说,以往拆迁改造中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肯定行不通。

  能否在“阳光征收”基础上,引进第三方力量,既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又借助专业力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江东区和明楼街道的协调下,宁波最大的房产交易机构来到了徐戎小区,海量的一手房、二手房资源送到了家门口。“那段时间,工作人员开车带着我满城看房子,后来手续也是他们帮我办的。”年过七旬的李师傅很快找到了新家。

  老年住户想进养老院,但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养老服务志愿者团队来了,还带来了全市民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在社区公园摆起了摊。80多岁的王阿姨原来并没有想法,听得多了,想明白了,和老伴一起搬进了江北一家养老院。

  无论历史问题还是现实矛盾,都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于是,“阳光8号”法务团队来了,从改造意愿征询、服务政策制定,到投票表决、改造签约,8名律师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800人次,解决法律难题65件。

  “老娘舅”和“大阿嫂”也来了。“老房子征收引发的财产纠葛特别多,而法律上的财产分割与现实中老百姓的‘想当然’不是一回事。”在成功调解了一户有10个子女的95岁老太太的房屋征收补偿分配问题后,“老娘舅”胡师傅感慨地说,“把法和理讲透了,大家互相体谅,再大的矛盾也能协调。”

  “充分调动第三方力量的积极性,政府则负责制定规则和监督指导,从‘划桨人’变成‘掌舵者’。”史海良说,整个徐戎小区的征收改造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上访事件,创下了拆迁征收的新纪录。

  激发“草根”正能量

  “徐戎梦”终归要“徐戎人”来圆。

  当广大群众的正当利益得到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个别人漫天要价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后,徐戎小区的“草根”正能量就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项目改造关键时期,小区400余名在册党员不掉链子、不拖后腿,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八旬老党员董元亮,独自转乘两趟公交车,成为第一个签约的党员。党员李师傅苦口婆心说服家人,坚持签约。不足60天,徐戎社区党员签约率达到100%。

  墙门组长带头宣讲政策,这些“草根”宣讲员本身就是被征收对象,现身说法更能打动人。82岁高龄的退休职工张吉飞,是三个墙门的小组长。吃透政策后,他带头签约并协助解说,三个墙门一天之内签约5户。那些原本持反对与迟疑态度的居民,也逐渐建立起了对征收政策和工作组的信任。

  一些住户抱着“等等看”的观望态度,迟迟不愿签约。为了打消他们“延后签约可能会有更多补偿”的想法,先期支持改造并积极签约的群众通过“一同入户、邻里串门、好友劝说”等方式,一起帮助他们解“心结”。

  墙门组长夏伯荣前些年定居上海带孙子,今年8月,他赶回徐戎签约后,就和老伴在自家已经搬空的屋子里打地铺,当起了“编外”工作人员。在夏师傅带动下,一周就有6户居民进行评估或签约。

  ……

  经历了激流险滩,徐戎的时光复归平静。2015年的最后几天,小区基本已人去楼空,但总会有一群老年住户回到社区公园,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交流各自的“安居梦”,也憧憬着徐戎小区重生后的“城市梦”。□记者  朱 宇 王岚

江东记者站 张绘薇 杨磊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