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3 10:35
中国宁波网官方微信
本版供图 洪茜茜
编者按
校园招聘会,用人单位求贤心切,早早到学校设摊招人,不想门前冷落,求职的大学生姗姗来迟;一场校园招聘会,40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13000余个就业岗位,可是部分大学生却看都不看一眼,拒绝参加招聘会。年底是广大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季,但令很多招聘者意外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并不着急找工作。在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求职欲望不升反降,这究竟是为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高校专场招聘会,有学生看也不来看一眼
去年12月份以来,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万里学院等各在甬高校纷纷举办毕业生就业招聘会。
2015年12月5日,浙江省教育厅2016届高校毕业生招聘月(综合类)暨“放飞梦想”2015年宁波市就业创业服务月宁波大学招聘会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2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为毕业生提供13000个就业岗位。让记者惊讶的是,这么好的机会,有些大学生却不屑一顾,看也不来看一眼。
宁波大学金融专业的小林同学告诉记者,班上有20个男同学,有一半不急于找工作,这其中,有的同学家里办有企业,有的父母可以帮忙安排工作,有的同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优越,自身条件也一般,可就是不想找工作。
无独有偶,前不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午9点左右,当记者来到招聘会现场时,意外地发现,现场学生寥寥,有好多个摊位前居然空无一人。“求职的学生呢?”正在玩手机的高小姐对着记者无奈地一笑说,她所在公司要招聘6名营销员、两名运营客服。令高小姐不解的是,招聘会8时半开始,可直到9时半了,仍没有一名学生前来应聘。高小姐告诉记者,这已不是第一次碰到的尴尬事,她和同事们在其他高校设摊招聘时已多次受冷遇,感觉类似的招聘会上,总是招聘的用人单位多过应聘的学生。
采访中,联合利华沁园集团人力资源总经理杨建伟告诉记者,不急着就业的大学生还真有不少。很多次,他们到高校做招聘宣讲会,却发现上午人很少,原来是大学生们要睡懒觉,后来他们就调整到下午进高校做宣讲。
杨建伟笑着说,现在对于大学生找工作,老师急,家长急,学校急,社会急,惟独大学生自己不着急。“这是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
宁波大学生为何不着急找工作
求职季,宁波大学生为何不着急找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多所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老师,并采访了大量学生。从采访看,原因主要有四。
其一,宁波就业岗位数量充沛,大学生基本上就业无忧。
由于我市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提供了较多的职位数量,宁波算得上是中国最容易就业的城市之一。据市人社局提供的数据,今年秋季,宁波的人才供需竞争指数为14.4,竞争的激烈程度在全国32个主要城市中位列31,竞争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采访,宁波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1%以上,在浙江省处于前列,显著高于全国水平。2011—2015年期间,宁波市教育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连续对本市2010届、2011届和2012届13所高校8万余毕业生开展了就业调查。从调查看,2010届、2011届和2012届三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6.0%、95.6%、94.7%,均显著高于同届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分别为89.6%、90.2%、90.9%)。其中本科(96.7%、95.5%、94.6%)、高职(96.0%、95.8%、95.2%)毕业生的就业率(本科为非失业率)均高于全国本科(91.9%、91.8%、91.5%)、高职(88.1%、89.6%、90.4%)的平均水平。
“在宁波求职,甚至比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还要容易。”万里学院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钱铮告诉记者,在宁波,用人单位用人需求表现得相当旺盛。以今年为例,自9月份开学以来,每个周一到周五,用人单位上门到学校举行的招聘宣讲会一场接着一场,几乎一天也没有停过。因为宣讲会过多,对于一些需求较小的用人单位,学校只能婉拒。
正是因为就业岗位充沛,就业不难,宁波大学生们才得以笃悠悠。有高校老师分析说,就是现在离毕业时间还早,学生们普遍认为就业机会还多,因此不少人持观望态度。采访中,就有多名大学生对记者说,在宁波找个工作并不难,慢慢找,总能找个满意的工作。
其二,大学生创业门槛越来越低。
创业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创业意愿越来越强。这是宁波大学生不急于找工作的第二大原因。
采访中,有高校老师告诉记者,这几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扶持、激励政策层出不穷,去年,国家又出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创业最低资本限制,这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实现了“零门槛”,极大刺激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作为沿海开放城市,这几年,宁波相继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政策意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项扶持资金,大力支持大学生成为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据了解,在宁波,大学生创业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劳动就业岗位补贴、经营场地租赁补贴、自主创业税收减免等五大优惠政策。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设立了2000万元的“校友创投基金”。
在政策的鼓励引导下,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近三年宁波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万里学院为例,2013届毕业生中创业的共有196人,2014届、2015届分别增至230人、282人,投身创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招聘会现场,多名学生坦言,与其给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做老板。
其三,求职途径多元化。
在多场校园招聘会现场,很多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对于现场招聘,其实并没有抱太大希望,“近两年,现场招聘也就拉拉人气,网上投简历,或者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投简历等方式越来越多,虽然不像现场招聘那样直观,便于筛选,但依旧能吸引很多年轻人关注。”一位企业的招聘主管告诉记者。
调查显示,从求职信息获取方式上来看,在校大学生对于专业招聘网站、搜索门户、社交门户等网络求职路径的运用,占到约1/3信息来源的选择者超过50%,其中对中华英才网的使用以59.71%领先于其它求职路径的运用。与会专家表示,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相对较窄,因此,他们更加倾向于采用多元化的求职途径,从而扩大工作岗位的备选范围。
求职途径的多元化、职位设置的多元化,使得学生选择余地更大。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处于观望状态,对工作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此外,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只负责考大学、上大学,找工作需要人脉关系,这是父母的职责。
其四,父母主动当被“啃”族。
采访中,有高校老师认为,大学生不着急找工作,除了部分学生还想着考研考公务员,父母主动当被“啃”族也是其中一大原因。
在前不久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记者就碰上一位陪同女儿来应聘的父亲。这位父亲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不谙世事,今天他特意来替她把把关,他已经给女儿列了几条找工作的杠杠:上夜班的不要,区域太偏远的不要,要加班的也最好不要。“没事,找不到好的工作的就暂时不工作,爸爸养你几年。”他安慰女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动当被“啃”族的家长还真不止一个两个。记者有个朋友的表弟,大学毕业后找了个薪酬不错的岗位,可因为是搞软件设计的,免不了三天两头加夜班,上班不到一年,表弟妈妈居然硬要儿子辞职,理由是不想儿子太辛苦。
这些学生一般家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不指望自家孩子打拼养家,有的本身就拥有家族企业。有位小张同学就曾对记者说,虽然临近毕业,但她对找工作并不急,家里经济条件不错,父母早就跟她说过,不用急着找工作,趁年轻,可以再轻松地玩几年。
编辑: 孙研
- 惊险!珍珠“钻”进四岁女孩耳朵里
- 平邑石膏矿坍塌续:救生孔推进20多米
- 老年人理财人群占20% 存4大风险隐患
- 酒后取款 卡被吞 男子怒砸ATM机被拘
- 新疆连降雪14天 马儿成了“潜雪艇”
- 俄媒:中国核技术或比肩美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