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15:56
(宁波十五中校领导、居委会工作人员共同家访)
学生表现不好,是“叫家长”还是“去家访”?海曙区华天小学王老师的答案是:去家访!“叫家长”有惩罚性质,而去家访是一种沟通教育,有利于保护家庭隐私。
新媒体时代,家长微信群、QQ群等沟通手段越来越流行,但是传统的教师上门家访却在逐渐弱化。
今天,海曙区教育局出台政策将“家访”制度化,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倡导教师开展“接地气”的家访,以有温度的走访了解并温暖学生。家访制度覆盖全区近1900名中小学教师。
新政 “家访”将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老师们每天看到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却很少知道孩子们背后的故事。”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还原孩子真实的生活,可以让老师真正了解孩子,找到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使教育行为更具有效性、针对性。
海曙区教育局此次制订“加强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的意见”,就是要规范这项有温度的工作。
“有温度”的家访如何打造?
海曙区教育局要求,学校每学期家访学生数要不低于学生数的六分之一,小学1-3年级、小学4-6年级、初中每三年必须完成对学生的一次普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离异家庭学生、表现异常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家访次数。要严格做到不得接受家长馈赠等“六个不得”,同时特别提到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家访学生数不低于‘六分之一’,这是个保底数。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已经做到了每学年家访普访率达100%。文件的意义在于规范和倡导。”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不仅是对家访进行量化,对家访规范化也有具体规定,包括家访前要全面掌握学生在校基本情况、家访时要注意沟通交流方式、家访后要做好家访记录等。对家访的老师还将开展培训,让每一次家访都有爱心有温度,能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
“家访一定要有技巧,没有技巧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比如,离异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或者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孩子,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家庭情况被外人所知,那么老师就要保守孩子的‘秘密’。”微博名人@我们1班,华天小学的老师王颖说。
记者了解到,海曙教育局还把家访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对学校的学年教育目标考核,学校要将家访情况纳入班主任考核和教师绩效考核的考评范围。教师要建立家访工作档案,使家访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服务。
(家长联系表也是家校沟通的形式)
反应:要不要家访?听家长和学生怎么说
“传统家访不应丢。我儿子喜欢看书,他的房间里堆满了他的书,有一次老师上门家访,发现了他这个兴趣爱好。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儿子的阅读时间渐渐延长了。”十五中学的307班的张同学的妈妈说。
张妈妈认为,“隔空”交流虽然快捷及时,但也仅限于能够适时传递信息和解决表面、简单、无关“痛痒”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学生在家里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我喜欢到学校里和各个老师交流,也欢迎老师来我家实地家访。”
在很多人看来,同学们可能比较讨厌老师家访。不过,采访中,记者听到的的确实另一种声音。
宁波十五中303班冯婧婷说:“我对老师家访表示欢迎,因为家长可以和老师就是需要多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学习状态。”
“主动欢迎的,我的父母也很欢迎。”该校303班李宇龙说,初一时,我就特别要求老师来我们家家访,我觉得这是很光荣的事。家访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的教学。
初三学生徐欣宇则认为,家访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虽然就我个人而言并不那么喜欢家访,但是老师的家访实质对自己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可谓一举两得。
不过,也有一些同学们表示“不喜欢”老师家访。
宁波十五中305班肖天汉说:“我不太喜欢家访,因为老师来家访,会带给我较大的心理压力,觉得属于我的私人空间减少。其次,老师平时工作非常忙,在课余进行家访,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故事:一名班主任与学生聋哑父亲的20页“笔谈”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在十五中学102班班主任王庆虎看来,老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家庭,以及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才能触碰到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王庆虎的家访故事有不少。其中,一本“家访记录”最为特殊,这是他与一位聋哑父亲的20页“笔谈”。
故事中的主角小忠一刚到学校,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军训第三天,就开始逃课了。这是从小学四年级就一直有的毛病,屡教不改。
王庆虎决定从他的家庭入手,寻找原因。
“第一次家访,我发现他的家非常特殊,父母都是聋哑人,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跟奶奶的交流中,得知小忠在小学阶段和老师发生不了愉快,导致他厌学的情绪。第二次家访,从他小学同学的口中,得知他曾受同学欺负,加重了他厌学的理由。”回去后,王庆虎就联手其他任课老师商量对策,帮小忠如何走出阴霾。
不过,尽管老师们在小忠面前,展示出最温暖、最有耐心的一面,小忠之后的表现依旧如故。到底是怎么了?在第三次家访时,王庆虎老师找到了答案。
“我访到了他的爸爸,这也是最特殊的一次家访,全程用文字和手势沟通。”王庆虎说。这次家访,小忠爸爸告诉王老师“非常后悔把我儿子交给他奶奶养。”
原来小忠的奶奶极度溺爱孩子,而不信任小忠的爸爸,不让爸爸插手小忠的教育。“家庭角色的混乱,家长职责的缺失,才是小忠的最根本‘病因’。”有了这一次家访,王庆虎将原来的“帮小忠克服心灵阴霾”的工作转为“帮助小忠一家找到家庭定位。”
到了第四次家访,王庆虎联系了街道和社区一起家访,帮助这一家人回归到应有的生态平衡。如今,小忠的学习也渐渐稳定了。“学生的表现问题,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我们应该立体的、历史的看待问题。”王庆虎认为这是其他家访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记者成良田 通讯员朱尹莹 池瑞辉)
编辑: 徐挺
- 福建老和尚肉身坐缸三年不腐 寺庙将塑金身
- 色情网站掘金内幕:暗藏病毒窃取密码
- 情侣街上吵架 女方顺势倒地遭车碾压
- 朋友圈最火链接会盗号盗钱?官方辟谣
- 中山大学一学院教师为职称殴打院长?
- 监狱看不住 墨西哥落网毒枭将被引渡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