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正文
省教育厅叫停"家长作业" 家长真的高枕无忧了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1-16 09:31:12 报料热线:81850000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11项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被点名整改。那么,原本抱怨自己白天上班辛苦,晚上陪做作业痛苦的家长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都表达了近乎一致的观点: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做作业时的态度,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才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布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

  记者发现,省教育厅这次例举的包括听读作业、听记作业、数学拓展作业、制作各类小报、搜集资料作业、要求准备物品的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让孩子参与投票点赞、网上“争章”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等11种作业,很多家长都遭遇过。尤其是“有的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自己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很为难。”更是成为家长吐槽的首选。

  本报2014年11月15日A14版《实践作业正在成为家长的烦恼?》就曾报道过相关内容。不过,并非所有家长都是“拍手称快”,在本刊的家长QQ群里,郭先生就认为某些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太贪心,既想把东西做漂亮,又不想投入时间和心思,然后就心生抱怨,”郭先生强调,低年龄孩子做这11类作业是次要的,家长和小孩在一起做作业共同度过的时间,共同的回忆,才是主要的。

  那么,教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被“亮黄牌”的作业呢?鄞州一所小学的毛老师告诉记者,对于低段孩子,在习惯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需要家长的参与。同样,对于高段的孩子,正是需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时候,适当的课外实践也确实需要。

  “让老师也有苦难言的作业,比如网上投票以及一些无休止的征文被取消确实是好事。”毛老师无奈地说。

  毛老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前做大队辅导员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布置过类似外出实践活动,并且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张旅游小海报。通过上交的作业来看,对学有余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来说,确实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能力一般的学生,从作业中反应出了他们的手足无措。对于这类作业,要布置给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合理分层,不能搞‘一刀切’。”

  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

  宁波市名校长、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校长施国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教育还是需要家长的密切参与。至于参与的方式,是需要一些科学性的。如果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就是教师偷懒,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在做作业时的态度,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才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施校长的观点,与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的想法不谋而合。张主任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家长在孩子作业中应该起到督促、支持与鼓励的作用,而不让孩子在作业过程中养成对家长的依赖。

  但张丰同时强调,这次整改“家长作业”,并不是否认所有需要家长参与的学习活动,而是对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说NO。“因为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与适度陪伴还是需要的。反对家长过度参与,并不是反对实践性作业。”

  镇海仁爱中学教师刘波认为,改进“家长作业”后并不意味着家长不用管孩子的学习了,家长们还是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当前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的关于作业的新规,作为自己布置作业时的行动指南,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闻链接

  市教育局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减负12条

  改进作业实质上就是一种“减负”措施,这也始终是中小学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各地都在制订措施,社会各界也对减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但从总体上讲,减负有效性并不是很明显。为什么减负总是减不下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减负?近年来,宁波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宁波市教育局从2013学年起,从自律机制、招生分班、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考试、教材教辅和社会评价等7个方面提出了12条减负规定。每学年对义务段学校开展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小组,每学期都有学校“减负”工作具体目标和措施,定期开展“减负”自查并有自查报告。对投诉件及举报意见能及时有效地整改。

  2.在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安装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监督公示牌,公布市、县(市)区两级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将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作息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校历等教学活动安排在学校宣传栏、教室等醒目位置公示,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3.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不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招生,公办学校零择校或择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不分快慢班,学生均衡编排、师资均衡配置,从2012年秋季起新年级做到学生均衡编班。

  5.按规定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规定要求。

  6.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7.小学、初中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不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学校的晚自修;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超过2小时。教师不占用学生的课间、午休、自修课时间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8.杜绝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9.分年段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平均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2小时;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部批改,并及时反馈。

  10.小学学校只统一组织期末考试(考查),初中学校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不公布考试成绩,也不对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11.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征订。学校不统一为学生征订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

  12.每学期开展1次征求不同层面学生及家长意见活动,征求意见后有汇总材料和改进措施,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课业负担评价满意度较高。

  东南商报周浩

编辑: 杜寅

省教育厅叫停"家长作业" 家长真的高枕无忧了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1-16 09:31:12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11项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被点名整改。那么,原本抱怨自己白天上班辛苦,晚上陪做作业痛苦的家长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都表达了近乎一致的观点:家长要关注孩子在做作业时的态度,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才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布置作业不能搞“一刀切”

  记者发现,省教育厅这次例举的包括听读作业、听记作业、数学拓展作业、制作各类小报、搜集资料作业、要求准备物品的综合性作业、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让孩子参与投票点赞、网上“争章”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等11种作业,很多家长都遭遇过。尤其是“有的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自己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很为难。”更是成为家长吐槽的首选。

  本报2014年11月15日A14版《实践作业正在成为家长的烦恼?》就曾报道过相关内容。不过,并非所有家长都是“拍手称快”,在本刊的家长QQ群里,郭先生就认为某些家长的心态存在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家长太贪心,既想把东西做漂亮,又不想投入时间和心思,然后就心生抱怨,”郭先生强调,低年龄孩子做这11类作业是次要的,家长和小孩在一起做作业共同度过的时间,共同的回忆,才是主要的。

  那么,教师又是如何看待这些被“亮黄牌”的作业呢?鄞州一所小学的毛老师告诉记者,对于低段孩子,在习惯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需要家长的参与。同样,对于高段的孩子,正是需要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时候,适当的课外实践也确实需要。

  “让老师也有苦难言的作业,比如网上投票以及一些无休止的征文被取消确实是好事。”毛老师无奈地说。

  毛老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以前做大队辅导员的时候,我给孩子们布置过类似外出实践活动,并且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张旅游小海报。通过上交的作业来看,对学有余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来说,确实开拓了孩子的视野,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能力一般的学生,从作业中反应出了他们的手足无措。对于这类作业,要布置给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合理分层,不能搞‘一刀切’。”

  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

  宁波市名校长、慈溪阳光实验学校校长施国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教育还是需要家长的密切参与。至于参与的方式,是需要一些科学性的。如果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就是教师偷懒,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家长要做的,是关注孩子在做作业时的态度,督促他们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这才是家长的职责所在。

  施校长的观点,与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的想法不谋而合。张主任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家长在孩子作业中应该起到督促、支持与鼓励的作用,而不让孩子在作业过程中养成对家长的依赖。

  但张丰同时强调,这次整改“家长作业”,并不是否认所有需要家长参与的学习活动,而是对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说NO。“因为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孩子来说,家长的关注与适度陪伴还是需要的。反对家长过度参与,并不是反对实践性作业。”

  镇海仁爱中学教师刘波认为,改进“家长作业”后并不意味着家长不用管孩子的学习了,家长们还是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当前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浙江省教育厅的关于作业的新规,作为自己布置作业时的行动指南,提高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新闻链接

  市教育局进一步强化义务教育减负12条

  改进作业实质上就是一种“减负”措施,这也始终是中小学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各地都在制订措施,社会各界也对减负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但从总体上讲,减负有效性并不是很明显。为什么减负总是减不下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减负?近年来,宁波市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了一些有益地探索,宁波市教育局从2013学年起,从自律机制、招生分班、课程计划、作息时间、作业考试、教材教辅和社会评价等7个方面提出了12条减负规定。每学年对义务段学校开展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小组,每学期都有学校“减负”工作具体目标和措施,定期开展“减负”自查并有自查报告。对投诉件及举报意见能及时有效地整改。

  2.在学校大门口醒目位置安装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作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监督公示牌,公布市、县(市)区两级举报电话和投诉信箱。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将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作息时间、课外文体活动、校历等教学活动安排在学校宣传栏、教室等醒目位置公示,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3.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不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招生,公办学校零择校或择校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不分快慢班,学生均衡编排、师资均衡配置,从2012年秋季起新年级做到学生均衡编班。

  5.按规定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规定要求。

  6.认真落实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

  7.小学、初中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不组织通校学生参加学校的晚自修;住校生晚自修每天不超过2小时。教师不占用学生的课间、午休、自修课时间组织集体教学活动。

  8.杜绝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9.分年段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平均书面家庭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不超过2小时;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全部批改,并及时反馈。

  10.小学学校只统一组织期末考试(考查),初中学校只组织期中、期末考试(考查)。不公布考试成绩,也不对考试成绩进行公开排名。

  11.学生使用的教学用书只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征订。学校不统一为学生征订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

  12.每学期开展1次征求不同层面学生及家长意见活动,征求意见后有汇总材料和改进措施,学生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课业负担评价满意度较高。

  东南商报周浩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