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 09:34
到了宁海,穿过幽长深邃的枫槎岭隧道,便到了一个安静的小村落———东岙村。村里有一座王氏宗祠,那里的古戏台很老了。
一年前曾到过这里,当时杨古城先生说,这个古戏台的屋檐角很别致,是风雨板的翘檐,用来防风防雨。然而古戏台年久失修,已经很久都没有上演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了。
去年年底,村里有位企业家资助,王氏宗祠的古戏台开始重修了。戏台的藻井拆了,只剩下两根石柱,一副对联:“想姬公礼乐攸关攸非嬉戏,看优孟衣冠假借总是虚文”。
修戏台,大致分三步工艺:木匠布局基台、雕花匠雕琢构件、漆匠整体彩绘。这绝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但一定要有一个人来统筹把关整个过程。这个人,在行话里叫“把做师傅”。
对把做师傅来说,最繁杂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藻井。藻井,又叫“鸡笼顶”。
我们在胡陈乡大赖村的赖家宗祠,看到老师傅们正在修藻井。他们做藻井,已有50多年了。藻井从头至尾,不用一枚钉子,利用榫卯、斗拱堆叠而成,材质是樟木。
把做师傅先是根据戏台大小,确定圆周,包括上圆周和下圆周。然后根据上下圆周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尺寸必须精确,包括承托藻井的檐枋斗拱,井沿的方边、圆口和四角的天花板。
井口的圆形木圈要一段一段榫接,再安装16条螺旋线,行话叫“阳马”。之后嵌入一块块雕花板。“阳马”伸出的昂头,刻成如意卷云状,把做师傅又称为“鹅头”。
这一切,把做师傅了然于胸。无需图纸,图纸在他心中。
在老一代人的心中,藻井被认为是人与神交流的地方。除此之外,它还有吸音和共鸣的物理特性。
古代没有扩音设备,全凭戏曲演员的一副嗓子。好的藻井,可以聚拢声音,使演员的声音更洪亮渺远。
戏台是地,藻井是天,万物皆在天地之间。人生大舞台,舞台小天地。真可谓,莫道戏场真梦幻,无非醒世大文章。
宁海是“古戏台之乡”,至今保留着120余座传统戏台,最早的建于宋元,晚的也不迟于清朝初年。
会修古戏台的老师傅渐渐年长,也渐渐少了,“宁海古戏台建造技艺”也成为非遗项目被保护起来。也许几年以后,古戏台将会是很多人的一个梦影。
东南商报记者陈也喆通讯员章亚萍/文
记者王 鹏/摄
编辑: 陈燕
- 25岁少女患怪病“逆生长” 半年矮了13厘米
- 应对寒潮 浙江新高考现场确认时间调整
- 当心!你的微信红包里可能藏着陷阱
- 天津爆炸一牺牲消防员母亲怀试管婴儿
- "年货节"遭遇霸王级寒潮 快递能寄达吗
- 美国警方给“枪杀中国留学生案”定性:系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