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车内进食现象仍普遍 公交车禁食为何禁而难止?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1-26 09:02:38 报料热线:81850000

公交车禁食,为何禁而难止?

公交司机正在车厢内张贴无饮食的宣传帖。(张燕董美巧摄)

今年1月1日起,宁波和上海、杭州一样,开始禁止在公交车厢内饮食。公交“禁食令”让不少人一下难以适应:感慨晨光苦短的上班族因为公交车上不能吃早点而担心迟到;一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另外一些乘客吐槽,药是不是该列入禁食范畴?

体验:公交车内进食现象仍普遍

为了了解新出台的“禁食令”执行状况如何,连日来记者随机乘坐了多辆不同线路的公交车进行调查。

上周一上午7时半许,记者乘上了由公交洪塘总站开往月湖盛园方向的一辆305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一位女孩上车后径直走到车厢后排,坐定后拿起手里的煎饼就开始吃,煎饼的气味飘散过来,隔着两三排座位也能闻到。待公交车行驶到江北万达广场时,更多人加入“饮食队列”:好几个上班族手拿早餐匆忙上车,有包子、饭团、豆浆、牛奶……有人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拉着拉环,一站稳就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在开了暖气的封闭公交车厢里,散发出兼有包子、油条、饭团的“混合味道”,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从起始站到终点站,记者全程看到有7人带早餐上车,其中3人在车厢内吃,其他人则选择将早餐拿在手上或是放入随身携带的袋子里。

下午6时半许,记者在天一广场附近搭乘公交12路车,此时车厢内有十几名乘客,只有后排座位一个小孩嘴里不停地咀嚼着零食,车厢里飘散着孜然味和胡椒粉味。坐在一旁的奶奶说:“孩子要吃有什么办法,只能随他。我也不知道有禁食令,没人提醒我。”的确,旁边的乘客大多低着头玩手机或是闭目养神,并没有人进行劝说。

在一辆开往邱隘的357路公交车上,时间已过了早高峰。记者在七塔寺上车后看到后排座位的地上,有人扔了一袋喝了一半的豆奶,车门旁的垃圾筒里也有一些吃剩的早点。因为当时雨天湿闷,虽然没有人在车厢内饮食,但仍能闻到食物散发出来的异味。

几趟公交车坐下来,车厢内几乎都能发现食物的影子。522路公交车从孔浦公园出发,途经多个住宅小区、学校、商务中心,终点站为火车东站,早晚高峰时有不少上班族和学生。开了20多年公交车的司机熊师傅说,现在在公交车上吃东西的现象还是挺普遍的,车厢内一般一天有两次“饮食高峰”,“一次是6时半许上学的学生;另一次是7时40分到9时,主要是赶时间的上班族。”

观点:大多数人为“禁食令”叫好

说起公交车的“禁食令”,源于今年元旦实施的新版《宁波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比起2005版的老规则,它增加了很多与社会环境更相适应的部分,如“对伪造、涂改、冒用的乘车卡或乘车凭证,其有关处理信息纳入本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又如增加了高龄老人、现役军人等免费优惠规定;引入了“无饮食车厢”的概念,增加了“禁止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

“之所以禁止车厢内饮食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所有乘车人的利益相关。”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局公交处处长刘晓东说,正因为如此,在新规定出台前一个多月,客管局对此专门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市民表示支持推广公交禁食令,他们主要认为在小小的公交车厢里饮食,散发的气味对一车人有影响。”刘晓东说,“还有市民鼓励说,‘禁食令好,推广的过程一定会有阻力,但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市客管局副局长孙滨则说:“个别市民在赞成禁食的同时,也提出来应允许夏天炎热时对简单的饮水、吃药等特殊需求。对于特殊情况,司机也会酌情变通的。”

在公交车站候车时,记者随机采访了等车的乘客:吴先生对公交车厢内的饮食很无奈:“在车厢内闻到各种早餐混合的味道会不舒服甚至想呕吐。”也有乘客认为“早上要赶着上班,只能在公交车上解决早饭了,这样比较省时间。”被采访的十名乘客,其中有六人表示赞同,四人不支持,并且列举出自己的理由,“节省时间”“‘一刀切’全部禁止太绝对”等等。

是否应该推广公交“禁食令”,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黄永前副教授说:“公交车是一种公共空间,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肯定会影响其他乘客。公交禁食是一种发展趋势,像香港或是国外一些地区,是明令禁止的。”对于一些人认为节省时间的说法,黄教授表示节省时间的方法有很多,而不应该以此为理由在车厢里饮食,影响他人的乘车环境。

据测算,一辆公交车早高峰时以一趟100人(含上下客)计算,一趟下来饮食的人大约10个,但因为这一小部分人,却给整个车厢的其他人带来影响。“从有些乘客捂鼻子、用手扇气味等一些动作或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别人在车厢内吃东西是表示反感的,但因为乘车时间短、又怕劝阻得不好会引起误会甚至争执,则选择了沉默,但沉默不代表赞成。”司机熊师傅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孙研

车内进食现象仍普遍 公交车禁食为何禁而难止?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1-26 09:02:38

公交车禁食,为何禁而难止?

公交司机正在车厢内张贴无饮食的宣传帖。(张燕董美巧摄)

今年1月1日起,宁波和上海、杭州一样,开始禁止在公交车厢内饮食。公交“禁食令”让不少人一下难以适应:感慨晨光苦短的上班族因为公交车上不能吃早点而担心迟到;一些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老人还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另外一些乘客吐槽,药是不是该列入禁食范畴?

体验:公交车内进食现象仍普遍

为了了解新出台的“禁食令”执行状况如何,连日来记者随机乘坐了多辆不同线路的公交车进行调查。

上周一上午7时半许,记者乘上了由公交洪塘总站开往月湖盛园方向的一辆305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一位女孩上车后径直走到车厢后排,坐定后拿起手里的煎饼就开始吃,煎饼的气味飘散过来,隔着两三排座位也能闻到。待公交车行驶到江北万达广场时,更多人加入“饮食队列”:好几个上班族手拿早餐匆忙上车,有包子、饭团、豆浆、牛奶……有人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拉着拉环,一站稳就旁若无人地吃了起来。在开了暖气的封闭公交车厢里,散发出兼有包子、油条、饭团的“混合味道”,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从起始站到终点站,记者全程看到有7人带早餐上车,其中3人在车厢内吃,其他人则选择将早餐拿在手上或是放入随身携带的袋子里。

下午6时半许,记者在天一广场附近搭乘公交12路车,此时车厢内有十几名乘客,只有后排座位一个小孩嘴里不停地咀嚼着零食,车厢里飘散着孜然味和胡椒粉味。坐在一旁的奶奶说:“孩子要吃有什么办法,只能随他。我也不知道有禁食令,没人提醒我。”的确,旁边的乘客大多低着头玩手机或是闭目养神,并没有人进行劝说。

在一辆开往邱隘的357路公交车上,时间已过了早高峰。记者在七塔寺上车后看到后排座位的地上,有人扔了一袋喝了一半的豆奶,车门旁的垃圾筒里也有一些吃剩的早点。因为当时雨天湿闷,虽然没有人在车厢内饮食,但仍能闻到食物散发出来的异味。

几趟公交车坐下来,车厢内几乎都能发现食物的影子。522路公交车从孔浦公园出发,途经多个住宅小区、学校、商务中心,终点站为火车东站,早晚高峰时有不少上班族和学生。开了20多年公交车的司机熊师傅说,现在在公交车上吃东西的现象还是挺普遍的,车厢内一般一天有两次“饮食高峰”,“一次是6时半许上学的学生;另一次是7时40分到9时,主要是赶时间的上班族。”

观点:大多数人为“禁食令”叫好

说起公交车的“禁食令”,源于今年元旦实施的新版《宁波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比起2005版的老规则,它增加了很多与社会环境更相适应的部分,如“对伪造、涂改、冒用的乘车卡或乘车凭证,其有关处理信息纳入本市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又如增加了高龄老人、现役军人等免费优惠规定;引入了“无饮食车厢”的概念,增加了“禁止在车厢内饮食”的规定。

“之所以禁止车厢内饮食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它与所有乘车人的利益相关。”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局公交处处长刘晓东说,正因为如此,在新规定出台前一个多月,客管局对此专门向社会征求意见。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市民表示支持推广公交禁食令,他们主要认为在小小的公交车厢里饮食,散发的气味对一车人有影响。”刘晓东说,“还有市民鼓励说,‘禁食令好,推广的过程一定会有阻力,但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市客管局副局长孙滨则说:“个别市民在赞成禁食的同时,也提出来应允许夏天炎热时对简单的饮水、吃药等特殊需求。对于特殊情况,司机也会酌情变通的。”

在公交车站候车时,记者随机采访了等车的乘客:吴先生对公交车厢内的饮食很无奈:“在车厢内闻到各种早餐混合的味道会不舒服甚至想呕吐。”也有乘客认为“早上要赶着上班,只能在公交车上解决早饭了,这样比较省时间。”被采访的十名乘客,其中有六人表示赞同,四人不支持,并且列举出自己的理由,“节省时间”“‘一刀切’全部禁止太绝对”等等。

是否应该推广公交“禁食令”,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浙江万里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黄永前副教授说:“公交车是一种公共空间,在公交车上吃东西,肯定会影响其他乘客。公交禁食是一种发展趋势,像香港或是国外一些地区,是明令禁止的。”对于一些人认为节省时间的说法,黄教授表示节省时间的方法有很多,而不应该以此为理由在车厢里饮食,影响他人的乘车环境。

据测算,一辆公交车早高峰时以一趟100人(含上下客)计算,一趟下来饮食的人大约10个,但因为这一小部分人,却给整个车厢的其他人带来影响。“从有些乘客捂鼻子、用手扇气味等一些动作或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对别人在车厢内吃东西是表示反感的,但因为乘车时间短、又怕劝阻得不好会引起误会甚至争执,则选择了沉默,但沉默不代表赞成。”司机熊师傅说。

 [1] [2] [3] 下一页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