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5 08:41
镇海新闻网讯(记者 朱旭 通讯员 刘春霞)小小一粒花生米,竟成了夺走孩子生命的“凶器”。25日,龙赛医院医护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经过,希望为广大家长敲响警钟。
近日,一名15个月大的男孩童童(化名)不慎吞下一整粒花生米,随后被卡住气管,被送至龙赛医院抢救时,心跳已经暂停,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不足一岁半的孩子,气管直径大多不到1公分,一旦完全性窒息,往往三四分钟就会因重度缺氧而致命。”据龙赛医院参与急救的医护人员回忆,童童被送来时脸、嘴唇都呈青紫色,呼吸、心跳均已停止。
据该医院儿科主任邬振飞介绍,医院每年会收治一些被花生、果冻甚至硬币等异物卡喉的婴幼儿,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婴幼儿牙体组织发育不完全,咀嚼功能差,经常整块吞咽食物,且喉头保护性反射功能不良,易使食物呛入气管,导致窒息。”他说。
孩子吃东西时剧烈咳嗽、脸红,持续一两分钟,可能已被异物卡喉,应立即送医。“3岁以下儿童的气管很狭窄,位于喉部中央的声门是整个呼吸道最狭窄的地方,一旦被卡住,短时间内就会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来不及送医院抢救,最重要的还是预防。”该医院五官科主任柳辉高告诉记者,果冻、坚果仁等零食很容易吸附在咽喉壁上,一旦卡住,几乎会将声门堵死,而一般窒息的“黄金抢救时限”也仅有5分钟。因此,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抢救成功率通常比较低,即便抢救过来,大脑也容易因长时间缺氧造成中枢神经损伤,导致儿童的智力损伤。
若情况紧急,家长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家长可采取倒提法,让宝宝面朝下,使其身体倚靠在大人膝盖上,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间拍背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并重复上述动作;1岁以上的幼儿,可采取“哈姆立克”法,站在孩子背后,双手放于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按压孩子胸部,持续几次挤按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柳辉高建议,孩子5岁前禁食花生、果冻等“易噎性”食物,尤其对3岁以下孩童尽量喂流食。
编辑: 孙研
- 浙江调查:五成女职工担心生二孩影响饭碗
- 杭州体彩中心官员借考察组织公款旅游
- 列车员报错站 百余乘客寒冬凌晨下错车
- 女子为露锁骨不穿秋衣 散步十分钟冻瘫
- 新郎雪夜“逃婚” 新娘:等你回来娶我
- 美国罕见强暴风雪致25人死亡 纽约发出禁行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