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民生·城事 正文
邵洛羊先生追悼会明天上午举行 其宁波忘年交撰文悼念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1-28 15:02:39 报料热线:81850000

  甬籍著名画家邵洛羊先生的追悼会,将于明天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据记者所知,追悼会由上海文广出版集团、上海文史馆、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届时,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汤黎路,宁波市老领导陈群,邵老家乡慈溪市人民政府将送花圈,以表达家乡对他的深切哀悼。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宁波日报社副社长王诒敏,慈溪市文联主席孙群豪将亲往追悼会现场,送别这位集革命家、画家、美术理论家于一身,一生挚爱家乡的老画家。

  本网特刊发邵洛羊先生生前忘年交,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邵洛羊艺术馆监事费志军、馆长何业琦联合撰写的悼念文章,以示深切哀悼之情。

  以下为悼念文章全文——

  人品入画图,笔墨传千秋——追思邵洛羊先生

  作者:费志军何业琦

邵洛羊先生

  一、人瑞

  2016年1月19日晚23点27分,邵洛羊先生仙逝的消息第一时间由他女儿发在微信群上。第二天早晨我们收悉了这条微信。消息有点突然,去电询问得到证实,大家心里十分难过。

  几天前,我们刚去过上海,那天一下火车换乘9号地铁线,我们径直赶往淮海区中心医院探望邵老。走进15楼干部病房,看到老人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准备了一束鲜花,还带了两只他最爱吃的红膏炝蟹,想让他尝尝家乡菜的咸鲜味。在旁的邵老子女贴近他的耳旁大声说:“报社艺术馆的同志来看望您了。”他微微睁开了眼睛,看看我们,慢慢摆动着头,舌头不停地转动,却发不出声响来。家属告诉我们,由于颅脑内淤血块压迫脑神经,影响了思维和发声。近些年不见好转,且越来越加重。护工帮他翻起身来。靠着床头,我们捧着鲜花和他合了影。

  从医院出来,我们在邵老淮海西路上的武康大楼家中,和其家属谈起了邵老百岁纪念活动,2月22日元宵节正好是先生的生日。邵老名钰刚,字青溪,生于1917年正月十五,今年100虚岁了。前几年和先生闲聊时,我们都祝愿他能活到百岁。他说:“太平之世多长寿人,我欣逢盛世老而未衰,余人虽入老境,尚存儿时之情趣也。”说完呵呵大笑。想起这些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一样。大家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商议百岁纪念活动预案。家属提议请上海书画院(邵老工作和离休单位)、上海文史馆(邵老是文史馆馆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邵洛羊艺术馆共同出面主办纪念活动。活动力求朴实、节俭、有意义。上海方面由先生家属去汇报,宁波方面由我们向集团领导汇报。第二天我们便回到宁波。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回到宁波后的第三天,邵老竟驾鹤西去了。

  二、结缘

  我们和邵老相识,缘于他上世纪90年代在宁波、慈溪等地举办画展。

  邵老生前非常关心家乡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他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在家乡建一个邵洛羊艺术馆,把自己创作和收藏的书画作品捐一部分给艺术馆。

  那时,正值报社在建造新大楼,地处灵桥和正在建设中的琴桥之间。邵老认为是理想中的设馆地址,他向我们提出这一设想。我们向领导作了汇报,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都很支持。报业集团在新建大楼内按邵老要求进行了设计,和大楼同步建造邵洛羊艺术馆。经邵老推荐,宁波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业琦任馆长。

  2003年,也就是邵老87岁那年,乔石同志题写馆名的邵洛羊艺术馆正式落成开馆。时任宁波市委副书记陈艳华和老领导项秉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孝杰,市人大副主任、艺术馆顾问陈继武等领导,邵老的学生、家属和宁波书画界朋友,以及报业集团的干部职工百多人,见证了13年前的开幕盛况。邵老作了开馆讲话,声情并茂,言词感人,一个87岁“老宁波”对家乡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现馆内藏有先生捐赠的142件书画作品。其中,邵先生各个时期书画代表作品61件,多年收藏的明、清和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60件,画论书法语录作品21件。另外,馆内还收藏有乔石同志题字拓片和名人名家赠送的祝贺开馆书画作品16件。

2003年,邵洛羊艺术馆开馆(资料图片)。

  三、求艺

  邵洛羊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人品画作画论,足以传千秋。先生是江北区庄桥镇东邵村人(旧时属慈溪县),三岁前跟生母随从祖母住在农村老家。父亲邵宝兴14岁去上海当学徒,20岁出头已成为一名精明干练的商人,后与人合伙开设一家“长德海味檀香杂货行”,地址在今上海小东门龙潭路一带。开店三年后,由于经营很有特色,一举成为上海同行中的“托拉斯”,并担任了上海海味檀香杂货业同业公会主席。邵洛羊从事革命工作后,利用父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经济条件,瞒着父亲开展地下工作。

  邵洛羊三四岁时,即显露出绘画才能,尤其对色彩特别敏感,整天找纸涂抹,画动物、画人、画树、画屋、画山。七岁上东明小学读书。三年级时,已经可以给学校画墙报刊头,创作大幅作品当布置画,还给学校画过一套关于“新生活”的宣传画,给体育老师绘制“八段锦”示范大画,得到校长和老师们的夸奖。

  16岁初中毕业,遵父命入长德檀香行从商,但他对经商没兴趣,不愿接父亲的班。一天,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暑假学习班的招生广告,就偷偷报了名。到打浦桥新华艺专学习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画技法,受到了汪声远等老师的教导。一个月下来,画技提高神速,受到老师称赞。汪声远认为邵洛羊有絵画天赋,特地上门走访其父,希望能允准他入校深造,父亲最后同意了。

  17岁,邵洛羊进入新华艺专国画系,是唯一经校方特许以一个初中毕业生学历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那年,他还与邻村上邵村桂家二小姐桂真一订了婚。桂真一贤惠聪明,后与林佳媚同道学医,由林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两人18岁完婚,桂真一支持和帮助丈夫工作,在“文革”中受尽苦头,71岁那年患病去世。邵老成家后,决心自己创业,不想靠在父亲身上享福。他决心三年内做到两件事:一是提高古典文学功底,当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二是打好中国画扎实基础,以画养家。

  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标,邵洛羊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学习定向。他认为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文凭,而要重专业的实际成效。为了集中精力学好古典文学和国画技能,他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只选学两门课。一门是汪声远老师的国画课,一门是文学课。他为了学习更多的古典文学知识,还利用晚上时间到著名古文学家李右之先生的粹华国文夜校深造,一学就是三年。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

  邵洛羊十分注重临摹,他的临摹顺序如下:荆浩、关仝、范宽、郭熙、李唐、王蒙、吴作圭、沈周、文徵明、唐寅、石涛、石溪、王石谷,再向下他不摹写了。重点临摹苑宽的《溪山行孤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有的摩写多达五次。对当代画家,只研习黄宾虹、汪声远两家。他说,自己学画的目的明确,侧重学习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和“境界”,并不注重形式模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他慢慢悟出了“中国画应该姓中”“中国画之美就美在笔墨”的画论思想。

  这一思想几十年下来日益清晰,到了80岁左右,他综合归纳出有关中国画的24字精辟论述:“源不可忘,流不可断,继承有序,发展有律,借鉴有度,出新有据”,受到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邵洛羊艺术馆一角。

  四、救亡

  如果按照邵洛羊自己制订的目标走下去,他在绘画艺术上一定会有更高的造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在民族存亡关头,邵洛羊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陪着母亲、妻子返家乡宁波东邵村躲避战乱。1937年秋冬,他在乡期间遇到一位邻村的革命知识女性邵幼青。邵幼青在上邵村组织回乡的男女知识青年成立了一个剧团,到处巡回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一次演出时,邵洛羊被她铿锵有力的抗日救亡歌曲所打动,主动和邵幼青交谈,知道对方是上海务本女中高三学生。他还把自己妻子桂真一介绍给了邵幼青。邵幼青邀请邵洛羊参加他们的剧团,让他负责写标语、编墙报、画抗日救亡宣传画。在邵幼青的引导下,邵洛羊开始阅读进步书籍,艾恩奇的《大众哲学》、狄超白的《政治经济学》等让他打开了眼界。在邵幼青的帮助下,他开始一步步接受革命理论,开始步入进步青年行列,并最终选择了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光明道路。

  1937年底,因杭州笕桥沦陷,宁波开始吃紧,邵洛羊夫妇和邵幼青一起乘轮船返回上海。回沪后,在邵幼青的引领下,邵洛羊开始参加上海学生界的抗日救亡活动。由于表现出色,不久他担任了区干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1938年春季,他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邵幼青介绍他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简称“学协”),邵洛羊结识了来上海开辟工作、领导过北京“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莫高芳。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运动,邵幼青建议邵洛羊去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读书,再度当学生。

  1938年8月,在邵幼青介绍下,邵洛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13年的血雨腥风的地下斗争。莫高芳是他第一任单线领导。按照党在敌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反对暴露,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邵洛羊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团结争取了一大批知识青年和教师。1939年秋,光华大学有了近十名党员,成立了学校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邵洛羊担任支部书记。不久他又上调到“学委”当委员,分工负责领导大学方面的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他直接联系过的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法学院、同德医学院、东南医学院等院校的党组织。在这一时期,他还认识了乔石、吴学谦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

  1943年秋,中共上海学委书记张本代表上海党的组织要邵洛羊利用父亲在南市一带的社会地位,到南市区小东门十六铺地区去开辟工商界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为了筹办活动经费,邵洛羊花了2个月时间,绘制了山水、花卉和人物画百余幅,假座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五楼大厅举办了《邵钰刚画展》。画展开了一周,所有画作售罄,收入丰厚,成立青年进步组织“一青俱乐部”的活动经费就此解决了。邵洛羊通过“一青俱乐部”来争取团结群众,在“一青俱乐部”下设京剧组、歌剧组、话剧组、体育组、旅游团、读书班等,通过活动打开了工作局面。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邵洛羊受党组织委派在张执一、田云樵同志领导下,展开对国民党政府党、政、军、宪、特全面的策反活动,为解放军解放旧上海,建设新上海作出了贡献。

  在13年地下工作的日子里,邵洛羊为了筹集活动经费举办过个人画展,写过10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迎春》,写过十多万字的时事评论《认识美国》(郭沫若题签书名,马叙伦作序),还在党所办的报刊杂志应约写过不少散文诗词,这些都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为之。

邵洛羊先生画作。

  五、精进

  上海解放时,邵洛羊33岁。他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华东公安部、上海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工作。他爽朗耿直,对人对事直言诤谏,不久后觉得自己这个性格不适宜在行政机关工作,还是回归艺术界重理书画旧业为好。

  1957年9月,正值上海筹建中国画院之机,邵洛羊在谷牧、徐平羽同志的推荐下,调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与赖少其、富华等同志一起参与建院工作。他到中国画院工作后,与唐云、贺天健、陆俨少、吴湖帆、程十发、江寒订、钱瘦铁等69位老画师共同相处,眼界顿宽。邵洛羊说:“好像老鼠掉进了白米缸,始悉艺海之浩瀚,书画艺术竞如此之博大精深。吴湖帆之婉约、贺天健之雄阔、陆俨少之辛辣、张大壮之淡宕、谢之光之洒脱、唐云之豪放,各人头上有爿天,使我神往不已。我虽是画院业务领导,实则是个学生。”从此,邵洛羊在上海中国画院一干就是50年,终于走上了专业书画工作岗位。

  邵洛羊非常尊重这些老画师,学其所长,习其精萃。他说:“数年下来,深得教益,使我的中国书画的专业水平得以锐进。”和邵洛羊莫逆之交的唐云对其画评析说:“洛羊擅长山水画,亦擅梅竹。早期画风清劲秀润,意境深远,70岁后,趋向深厚浑朴,以气势胜,仍可见其拂拂灵气。他的画具作家画貌,有文人画风骨,亦得益于画外之深湛学养,画中会藏着深层的内在情愫,与通常画家所作迥然有别。”徐建融对其书画评析说:邵洛羊的画有“大丘大壑、烟云映掩,讲究笔墨,崇尚意境,追求苍茫、丰厚润朴的个性艺术风貌。”

  邵洛羊在美术理论上的建树也是颇丰的。他关于“中国画应该姓中”的系统论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他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名家春秋》栏目历时8年撰写的清末明初至近现代106位著名中国画家的轶事和作品介绍文章,深受上海市民和读者喜爱。他一生出版的美术理论专著可谓著作等身。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大辞典》总主编、《中国美术辞典》总编、《辞海》美术学科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总编,这些美术巨著足以证明邵洛羊美术理论的功力和古典文学的涵养。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无愧为中国当代美术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邵洛羊集革命家、画家、美术理论家于一身。他一生贡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画的艺术发展规律,一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作画不息。邵老虽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的邵洛羊艺术馆,但他留下的民族精神和艺术作品仍然生机盎然。我们会把艺术馆办得更好,以告慰先生。邵洛羊先生永垂不朽!

编辑: 孙研

邵洛羊先生追悼会明天上午举行 其宁波忘年交撰文悼念

稿源: 甬派客户端 2016-01-28 15:02:39

  甬籍著名画家邵洛羊先生的追悼会,将于明天上午10时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

  据记者所知,追悼会由上海文广出版集团、上海文史馆、上海中国画院主办。届时,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汤黎路,宁波市老领导陈群,邵老家乡慈溪市人民政府将送花圈,以表达家乡对他的深切哀悼。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宁波日报社副社长王诒敏,慈溪市文联主席孙群豪将亲往追悼会现场,送别这位集革命家、画家、美术理论家于一身,一生挚爱家乡的老画家。

  本网特刊发邵洛羊先生生前忘年交,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邵洛羊艺术馆监事费志军、馆长何业琦联合撰写的悼念文章,以示深切哀悼之情。

  以下为悼念文章全文——

  人品入画图,笔墨传千秋——追思邵洛羊先生

  作者:费志军何业琦

邵洛羊先生

  一、人瑞

  2016年1月19日晚23点27分,邵洛羊先生仙逝的消息第一时间由他女儿发在微信群上。第二天早晨我们收悉了这条微信。消息有点突然,去电询问得到证实,大家心里十分难过。

  几天前,我们刚去过上海,那天一下火车换乘9号地铁线,我们径直赶往淮海区中心医院探望邵老。走进15楼干部病房,看到老人家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们准备了一束鲜花,还带了两只他最爱吃的红膏炝蟹,想让他尝尝家乡菜的咸鲜味。在旁的邵老子女贴近他的耳旁大声说:“报社艺术馆的同志来看望您了。”他微微睁开了眼睛,看看我们,慢慢摆动着头,舌头不停地转动,却发不出声响来。家属告诉我们,由于颅脑内淤血块压迫脑神经,影响了思维和发声。近些年不见好转,且越来越加重。护工帮他翻起身来。靠着床头,我们捧着鲜花和他合了影。

  从医院出来,我们在邵老淮海西路上的武康大楼家中,和其家属谈起了邵老百岁纪念活动,2月22日元宵节正好是先生的生日。邵老名钰刚,字青溪,生于1917年正月十五,今年100虚岁了。前几年和先生闲聊时,我们都祝愿他能活到百岁。他说:“太平之世多长寿人,我欣逢盛世老而未衰,余人虽入老境,尚存儿时之情趣也。”说完呵呵大笑。想起这些情景,好像就在昨天一样。大家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商议百岁纪念活动预案。家属提议请上海书画院(邵老工作和离休单位)、上海文史馆(邵老是文史馆馆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邵洛羊艺术馆共同出面主办纪念活动。活动力求朴实、节俭、有意义。上海方面由先生家属去汇报,宁波方面由我们向集团领导汇报。第二天我们便回到宁波。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回到宁波后的第三天,邵老竟驾鹤西去了。

  二、结缘

  我们和邵老相识,缘于他上世纪90年代在宁波、慈溪等地举办画展。

  邵老生前非常关心家乡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他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心愿,那就是想在家乡建一个邵洛羊艺术馆,把自己创作和收藏的书画作品捐一部分给艺术馆。

  那时,正值报社在建造新大楼,地处灵桥和正在建设中的琴桥之间。邵老认为是理想中的设馆地址,他向我们提出这一设想。我们向领导作了汇报,市委宣传部和报社领导都很支持。报业集团在新建大楼内按邵老要求进行了设计,和大楼同步建造邵洛羊艺术馆。经邵老推荐,宁波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业琦任馆长。

  2003年,也就是邵老87岁那年,乔石同志题写馆名的邵洛羊艺术馆正式落成开馆。时任宁波市委副书记陈艳华和老领导项秉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邵孝杰,市人大副主任、艺术馆顾问陈继武等领导,邵老的学生、家属和宁波书画界朋友,以及报业集团的干部职工百多人,见证了13年前的开幕盛况。邵老作了开馆讲话,声情并茂,言词感人,一个87岁“老宁波”对家乡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现馆内藏有先生捐赠的142件书画作品。其中,邵先生各个时期书画代表作品61件,多年收藏的明、清和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60件,画论书法语录作品21件。另外,馆内还收藏有乔石同志题字拓片和名人名家赠送的祝贺开馆书画作品16件。

2003年,邵洛羊艺术馆开馆(资料图片)。

  三、求艺

  邵洛羊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人品画作画论,足以传千秋。先生是江北区庄桥镇东邵村人(旧时属慈溪县),三岁前跟生母随从祖母住在农村老家。父亲邵宝兴14岁去上海当学徒,20岁出头已成为一名精明干练的商人,后与人合伙开设一家“长德海味檀香杂货行”,地址在今上海小东门龙潭路一带。开店三年后,由于经营很有特色,一举成为上海同行中的“托拉斯”,并担任了上海海味檀香杂货业同业公会主席。邵洛羊从事革命工作后,利用父亲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经济条件,瞒着父亲开展地下工作。

  邵洛羊三四岁时,即显露出绘画才能,尤其对色彩特别敏感,整天找纸涂抹,画动物、画人、画树、画屋、画山。七岁上东明小学读书。三年级时,已经可以给学校画墙报刊头,创作大幅作品当布置画,还给学校画过一套关于“新生活”的宣传画,给体育老师绘制“八段锦”示范大画,得到校长和老师们的夸奖。

  16岁初中毕业,遵父命入长德檀香行从商,但他对经商没兴趣,不愿接父亲的班。一天,他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暑假学习班的招生广告,就偷偷报了名。到打浦桥新华艺专学习了一个多月的中国画技法,受到了汪声远等老师的教导。一个月下来,画技提高神速,受到老师称赞。汪声远认为邵洛羊有絵画天赋,特地上门走访其父,希望能允准他入校深造,父亲最后同意了。

  17岁,邵洛羊进入新华艺专国画系,是唯一经校方特许以一个初中毕业生学历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学生。那年,他还与邻村上邵村桂家二小姐桂真一订了婚。桂真一贤惠聪明,后与林佳媚同道学医,由林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两人18岁完婚,桂真一支持和帮助丈夫工作,在“文革”中受尽苦头,71岁那年患病去世。邵老成家后,决心自己创业,不想靠在父亲身上享福。他决心三年内做到两件事:一是提高古典文学功底,当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二是打好中国画扎实基础,以画养家。

  为了达到上述两个目标,邵洛羊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学习定向。他认为学习不只是为了取得文凭,而要重专业的实际成效。为了集中精力学好古典文学和国画技能,他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只选学两门课。一门是汪声远老师的国画课,一门是文学课。他为了学习更多的古典文学知识,还利用晚上时间到著名古文学家李右之先生的粹华国文夜校深造,一学就是三年。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底。

  邵洛羊十分注重临摹,他的临摹顺序如下:荆浩、关仝、范宽、郭熙、李唐、王蒙、吴作圭、沈周、文徵明、唐寅、石涛、石溪、王石谷,再向下他不摹写了。重点临摹苑宽的《溪山行孤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有的摩写多达五次。对当代画家,只研习黄宾虹、汪声远两家。他说,自己学画的目的明确,侧重学习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和“境界”,并不注重形式模写。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他慢慢悟出了“中国画应该姓中”“中国画之美就美在笔墨”的画论思想。

  这一思想几十年下来日益清晰,到了80岁左右,他综合归纳出有关中国画的24字精辟论述:“源不可忘,流不可断,继承有序,发展有律,借鉴有度,出新有据”,受到美术界的高度重视。

邵洛羊艺术馆一角。

  四、救亡

  如果按照邵洛羊自己制订的目标走下去,他在绘画艺术上一定会有更高的造诣。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在民族存亡关头,邵洛羊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他陪着母亲、妻子返家乡宁波东邵村躲避战乱。1937年秋冬,他在乡期间遇到一位邻村的革命知识女性邵幼青。邵幼青在上邵村组织回乡的男女知识青年成立了一个剧团,到处巡回演唱抗日救亡歌曲和话剧。一次演出时,邵洛羊被她铿锵有力的抗日救亡歌曲所打动,主动和邵幼青交谈,知道对方是上海务本女中高三学生。他还把自己妻子桂真一介绍给了邵幼青。邵幼青邀请邵洛羊参加他们的剧团,让他负责写标语、编墙报、画抗日救亡宣传画。在邵幼青的引导下,邵洛羊开始阅读进步书籍,艾恩奇的《大众哲学》、狄超白的《政治经济学》等让他打开了眼界。在邵幼青的帮助下,他开始一步步接受革命理论,开始步入进步青年行列,并最终选择了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光明道路。

  1937年底,因杭州笕桥沦陷,宁波开始吃紧,邵洛羊夫妇和邵幼青一起乘轮船返回上海。回沪后,在邵幼青的引领下,邵洛羊开始参加上海学生界的抗日救亡活动。由于表现出色,不久他担任了区干事,开始了崭新的生活。1938年春季,他从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邵幼青介绍他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界救亡协会(简称“学协”),邵洛羊结识了来上海开辟工作、领导过北京“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莫高芳。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运动,邵幼青建议邵洛羊去上海光华大学政治系读书,再度当学生。

  1938年8月,在邵幼青介绍下,邵洛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13年的血雨腥风的地下斗争。莫高芳是他第一任单线领导。按照党在敌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反对暴露,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邵洛羊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团结争取了一大批知识青年和教师。1939年秋,光华大学有了近十名党员,成立了学校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邵洛羊担任支部书记。不久他又上调到“学委”当委员,分工负责领导大学方面的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他直接联系过的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上海法学院、同德医学院、东南医学院等院校的党组织。在这一时期,他还认识了乔石、吴学谦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

  1943年秋,中共上海学委书记张本代表上海党的组织要邵洛羊利用父亲在南市一带的社会地位,到南市区小东门十六铺地区去开辟工商界的上层统一战线工作。为了筹办活动经费,邵洛羊花了2个月时间,绘制了山水、花卉和人物画百余幅,假座西藏路宁波同乡会五楼大厅举办了《邵钰刚画展》。画展开了一周,所有画作售罄,收入丰厚,成立青年进步组织“一青俱乐部”的活动经费就此解决了。邵洛羊通过“一青俱乐部”来争取团结群众,在“一青俱乐部”下设京剧组、歌剧组、话剧组、体育组、旅游团、读书班等,通过活动打开了工作局面。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邵洛羊受党组织委派在张执一、田云樵同志领导下,展开对国民党政府党、政、军、宪、特全面的策反活动,为解放军解放旧上海,建设新上海作出了贡献。

  在13年地下工作的日子里,邵洛羊为了筹集活动经费举办过个人画展,写过10万字左右的短篇小说《迎春》,写过十多万字的时事评论《认识美国》(郭沫若题签书名,马叙伦作序),还在党所办的报刊杂志应约写过不少散文诗词,这些都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为之。

邵洛羊先生画作。

  五、精进

  上海解放时,邵洛羊33岁。他先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华东公安部、上海市宗教事务管理局工作。他爽朗耿直,对人对事直言诤谏,不久后觉得自己这个性格不适宜在行政机关工作,还是回归艺术界重理书画旧业为好。

  1957年9月,正值上海筹建中国画院之机,邵洛羊在谷牧、徐平羽同志的推荐下,调入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与赖少其、富华等同志一起参与建院工作。他到中国画院工作后,与唐云、贺天健、陆俨少、吴湖帆、程十发、江寒订、钱瘦铁等69位老画师共同相处,眼界顿宽。邵洛羊说:“好像老鼠掉进了白米缸,始悉艺海之浩瀚,书画艺术竞如此之博大精深。吴湖帆之婉约、贺天健之雄阔、陆俨少之辛辣、张大壮之淡宕、谢之光之洒脱、唐云之豪放,各人头上有爿天,使我神往不已。我虽是画院业务领导,实则是个学生。”从此,邵洛羊在上海中国画院一干就是50年,终于走上了专业书画工作岗位。

  邵洛羊非常尊重这些老画师,学其所长,习其精萃。他说:“数年下来,深得教益,使我的中国书画的专业水平得以锐进。”和邵洛羊莫逆之交的唐云对其画评析说:“洛羊擅长山水画,亦擅梅竹。早期画风清劲秀润,意境深远,70岁后,趋向深厚浑朴,以气势胜,仍可见其拂拂灵气。他的画具作家画貌,有文人画风骨,亦得益于画外之深湛学养,画中会藏着深层的内在情愫,与通常画家所作迥然有别。”徐建融对其书画评析说:邵洛羊的画有“大丘大壑、烟云映掩,讲究笔墨,崇尚意境,追求苍茫、丰厚润朴的个性艺术风貌。”

  邵洛羊在美术理论上的建树也是颇丰的。他关于“中国画应该姓中”的系统论述振聋发聩,影响深远。他在上海《新民晚报》副刊《名家春秋》栏目历时8年撰写的清末明初至近现代106位著名中国画家的轶事和作品介绍文章,深受上海市民和读者喜爱。他一生出版的美术理论专著可谓著作等身。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大辞典》总主编、《中国美术辞典》总编、《辞海》美术学科主编、《中国名画鉴赏辞典》总编,这些美术巨著足以证明邵洛羊美术理论的功力和古典文学的涵养。他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无愧为中国当代美术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邵洛羊集革命家、画家、美术理论家于一身。他一生贡献给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画的艺术发展规律,一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作画不息。邵老虽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钟爱的邵洛羊艺术馆,但他留下的民族精神和艺术作品仍然生机盎然。我们会把艺术馆办得更好,以告慰先生。邵洛羊先生永垂不朽!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