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1 10:52

相关链接
法院执行一套住房程序
首先是确立执行的标准,也就是确定拟执行的房屋是否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须”。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一致,对于最低生活标准的衡量难以统一,因此,法院一般会参考当地廉租住房标准和经济适用房标准等予以衡量。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确定被执行人确实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其次,选择符合法律规定的安置方案。出于安置被执行人的需要,可由申请人向被执行人提供必需的暂时性居住房屋,或者在拍卖完被执行人的惟一住房后,在拍卖款中为其截留租金。
第三,对拟执行房产委托具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予以评估,以确定其价值。
第四,对拟执行房产依法予以拍卖(现在一般通过淘宝网司法拍卖频道进行公开拍卖),具体来说,可采取多种方式,一般首先考虑由被执行人自行落实,在拍卖款中扣除执行款及有关费用后将余款还给被执行人,或留下以最低保障标准的安置款交由被执行人自行落实;如果被执行人不配合,则由执行法院予以落实,也可以由申请执行人代为落实,再经执行法院审查认可。对于采取租赁方式的,租赁房屋的落实按照上述方式予以落实,同时由法院用拍卖款设立一个租房专项账户,专门用于支付被执行人租房生活的费用。
第五,强制被执行人迁到租赁的房屋,把拍卖房产交付买受人。
惟一住房被拍卖的典型案例
在司法实践中,因为拖欠借款而被债权人告上法院,最终,借款人的惟一住房被拍卖的情况已多次出现,其中一些案例非常具有典型性,这对于那些企图以惟一住房为借口抗拒执行者是一个警示。
[其一]
年逾70的李某,独自住在北仑某高档小区的一处8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两年前,他以这处其名下的惟一房子作抵押,借款50万元,由于其无法归还借款,债权人起诉。法院在庭审时了解到,李某实际上是为了替儿子小李借款才把该处房产抵押,因其儿子无法在规定时间里偿还债务,导致李某也无法还款。法院同时了解,小李名下有多处住房。
当债权人提出拍卖李某房产归还欠款的申请时,李某以该房产为其惟一住房为由坚决反对。为此,法院依法将父子都传唤至法院,并明确告知小李,他对其父李某有法定的赡养义务,而且其名下有多处房产,因此,李某的这套住房并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生活所必需,法院将依法强制执行该处房产,如果他们阻碍执行,将受到处罚。父子俩听完法官的解释,目瞪口呆,经过一番商量,李某在次日搬离该处房产,法院立即依法将该房产通过司法拍卖网进行公开拍卖。
[其二]
2015年初,我市一家基层法院对钱某诉俞某夫妻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作出判决:债务人俞某夫妻偿还钱某借款本息150余万元。由于两人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钱某向法院提出查封夫妇俩名下一处100余平方米的涉案房屋,法院受理后,在对涉案房屋进行评估后依法公开拍卖。
鄞州的丁先生通过在网上的多轮竞价,最终拍得了这处房产。在拿到法院出具的相关司法文书后,他又到房产管理部门办理了权属登记等一系列法律手续。与此同时,法院基于俞某夫妇从涉案房屋搬迁后,可能面临暂无居所的实际,又从这套房产拍卖款中扣除了一笔金额,作为他们今后五至六年的房屋租赁费用,确保他们的居住权利。但让丁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被执行人俞某夫妇依旧拒绝搬离房屋,并对法院的执行提出异议,认为被评估拍卖的房屋系他俩惟一住房,要求法院撤销拍卖行为。
法院经审查认为,俞某夫妇户籍地均在本市,除涉案房屋,尚未发现有其他房屋,涉案房屋虽为其“惟一”居住房屋,但法院已经按照涉案住房周边房屋租赁市场的平均租金标准,从涉案房屋的变价款中扣除了五至六年的房租金,基本保障了他们的居住权,而且俞某夫妇也有经济能力,能够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居住问题。因此,可以认定涉案房屋不是俞某夫妇生活所必需的居住用房,俞某夫妇提出的异议理由不能成立。为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的诚信体系,裁定驳回了俞某夫妇的执行异议,并对俞某夫妇实施强制腾迁措施。
[其三]
三年前,鄞州区的朱某向银行借款100万元,由于未能按期归还,银行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此后一年,该案走完了从法院受理、公告送达等必须的司法程序,进入强制执行。在此期间,虽然朱某始终“下落不明”,但法院仍然按照法律规定,对他的惟一一套住房予以拍卖。在法院出具的关于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中,有这样一段论述:“本案除了涉案住房,虽然没有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住房,但是在长达一年多时间中,被执行人并不在涉案住房中居住,可以认定被执行人有其他住所”。执行法官说,这是法院进行强制执行的依据所在。另外,为了确保执行的合理,法院在执行时,还为被执行人朱某预留了相应年限的房屋租赁金额,依法对涉案房屋实施了评估、拍卖和搬迁,有效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利益。
(董小军 朱泽军 宛敏强)
编辑: 孙研
- 蠢哭了!逛超市捡到钱包 一家三口轮流取钱20次
- 西双版纳1导游骂游客:一毛不拔 不害臊
- 千万富婆沉迷赌博变保姆 涉诈骗成囚犯
- 男子出走6年 失明母亲帮其还助学贷款
- 听莫扎特使人更聪明?科学家:确有其事
- 俄罗斯超过百人死于甲型H1N1流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