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时政·经济 正文
代表委员:努力做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文章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2-25 08:29:04 报料热线:81850000

【专题】2016宁波两会

核心提示

余姚、奉化、鄞州三地交界的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是宁波最主要的生态涵养区,是甬江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和我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四明山区域发展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只有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不断让山区群众受益得惠,增强获得感。

【人物名片】

奕永庆 市人大代表、余姚市水利局教授级高工

刘慧杰 市政协委员、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2013年,市政协组织委员就四明山区域保护与建设开展了民主评议,市委、市政府积极吸纳意见建议,于2015年初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工作步入常态化轨道。

“可以考虑适时成立四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使四明山区域成为一个生态发展的综合体。”在刘慧杰委员看来,当前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开发还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改革并理顺管理关系有助于该区域优质协调永续发展。

刘慧杰表示,一旦四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在管理、规划、执法上统一运行,可将四明山旅游资源、绿色农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推动四明山旅游由“一日游”“观光游”向“多日游”“度假游”跨越。

充分利用山区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提升传统农业,找到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契合点,力求在产业富民上再突破,这也是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竹笋是四明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奕永庆代表建议,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应允许四明山区有序建立竹笋加工厂,以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奕永庆曾专门请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进行检测,发现竹笋煮熟过程中产生的“黑水”之“黑”仅是有机色素,酸度(pH值)高,虽是废水,但并不是毒水。

奕永庆建议竹笋加工厂可把废水用喷灌设备输送到山上喷洒,利用土壤的过滤和吸附作用,让废水渗入地下或蒸发,使有机质留在土壤成为肥料,实现循环农业。竹笋加工厂要与有关部门签订环保责任书,杜绝废水流入河道。

今年开始,余姚等地在继续唱响四明山生态环境保护主旋律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快林特产业发展步伐,推动山区农家乐提档发展,抓好高端民宿示范点建设,使旅游经济成为山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一极。借力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和环境优美村,使山区乡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  黄剑跃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编辑: 孙研

代表委员:努力做好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文章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2-25 08:29:04

核心提示

余姚、奉化、鄞州三地交界的四明山区域是浙东最大的“绿肺”,是宁波最主要的生态涵养区,是甬江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和我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四明山区域发展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只有科学处理好保护与建设、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才能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不断让山区群众受益得惠,增强获得感。

【人物名片】

奕永庆 市人大代表、余姚市水利局教授级高工

刘慧杰 市政协委员、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2013年,市政协组织委员就四明山区域保护与建设开展了民主评议,市委、市政府积极吸纳意见建议,于2015年初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工作步入常态化轨道。

“可以考虑适时成立四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使四明山区域成为一个生态发展的综合体。”在刘慧杰委员看来,当前四明山区域保护和开发还存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改革并理顺管理关系有助于该区域优质协调永续发展。

刘慧杰表示,一旦四明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成立,在管理、规划、执法上统一运行,可将四明山旅游资源、绿色农业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推动四明山旅游由“一日游”“观光游”向“多日游”“度假游”跨越。

充分利用山区独特优势,因地制宜提升传统农业,找到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契合点,力求在产业富民上再突破,这也是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重要内容。

竹笋是四明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奕永庆代表建议,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应允许四明山区有序建立竹笋加工厂,以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奕永庆曾专门请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进行检测,发现竹笋煮熟过程中产生的“黑水”之“黑”仅是有机色素,酸度(pH值)高,虽是废水,但并不是毒水。

奕永庆建议竹笋加工厂可把废水用喷灌设备输送到山上喷洒,利用土壤的过滤和吸附作用,让废水渗入地下或蒸发,使有机质留在土壤成为肥料,实现循环农业。竹笋加工厂要与有关部门签订环保责任书,杜绝废水流入河道。

今年开始,余姚等地在继续唱响四明山生态环境保护主旋律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快林特产业发展步伐,推动山区农家乐提档发展,抓好高端民宿示范点建设,使旅游经济成为山区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一极。借力村庄整治提升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精品村和环境优美村,使山区乡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  黄剑跃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