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文化·体育 正文
宁波江北董宅 曾走出一对声誉卓著的文学家兄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8 07:43:42 报料热线:81850000

  鼎山、乐山兄弟从小志趣相投

  董鼎山和董乐山的父亲董振甫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在董鼎山的回忆录《纽约客随感录》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相差两岁,在家中我是老二,他(乐山)是老三。我们兴趣相近,自幼喜欢看书,给我们思想启蒙的最重要一本书是巴金的小说《家》。在那个反对旧礼教的故事中,他自比为较为激烈的觉慧,而我是较为温和的觉民。初中时期,我们狼吞虎咽地看了不少左翼著作。到了我十四岁在宁波的一家日报《时事公报》副刊首次发表文章时,他与我同样惊喜。慢慢的,我们都走上写作之路。七七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家迁往上海,我开始在柯灵所编的日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第一个笔名是“坚卫”,因为那时作家多流行笔名),他也开始写诗,在报刊出现,他又学会了木刻,母亲常说他‘比哥哥更聪明’。”

  青少年时期,兄弟俩就已展露文学才华。董鼎山14岁写就《论战时宁波中等教育》一文,发表在宁波《时事公报》副刊上;董乐山在高中毕业时便以“麦耶”为笔名,蜚声上海戏剧评论界。董鼎山曾回忆,他和董乐山兄弟俩从小爱看书,从《封神榜》《西游记》《火烧红莲寺》等小说开始,进初中后,学校藏书丰富,初次接触现代小说,成为巴金迷。在《我和弟弟董乐山》一文中,董鼎山说,“我至今不能解释,乐山何以正在高中毕业之时,竟能写出对戏剧艺术有那么成熟见解的评论。今日我重读,仍能敬佩他的少年文才。”

  对董氏兄弟

  学术界评价很高

  除了董鼎山和董乐山,他们的弟弟董名山和妹妹董木兰也在自己的领域各有成就。董名山曾担任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董木兰曾在国际新闻局乔冠华手下工作,著有《域外拾零》。

  学术界对董鼎山和董乐山兄弟俩评价颇高。董鼎山被誉为中美文学交流大使。文学评价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曾说:“董先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多篇介绍美国的文章,把美国作家作品的讯息、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为中国文化界推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他举例说,“最牛的那些作家,比如厄普代克、诺曼·梅勒、海明威、艾伦·坡、菲利普·罗斯、凯鲁·亚克等,几乎都是通过他普及到中国的。”与董鼎山同为散文大家的王鼎钧曾把董鼎山与胡适之相比,“中国打开大门后,鼎山先生写了很多很多文章,介绍外面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送回国内去发表,为共和国的新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这一点,他很像胡适之。”

  文学术、出版界对董乐山的译作评价很高。《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说董乐山先生的选书有思想性,不单纯为翻译而翻译,董译有启蒙作用。作家王蒙说董乐山的翻译作品得风气之先、开国人眼界。

  -链接

  董鼎山1922年出生于宁波市,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在新闻界任职两年。1947年赴美,先后在密苏里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曾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1989年退休。著书有《纽约客书林漫步》《西窗漫记》等多种,中英文作品散见于中美报刊。2015年12月19日因病去世。

  董乐山1924年出生于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50年后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有四卷本《董乐山文集》。《西行漫记》是董乐山翻译作品的代表作,三联书店在1979年12月第一版、1980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数达40万册。1999年1月16日因病去世。

  东南商报记者庞锦燕

  

  

 

编辑: 郭静

宁波江北董宅 曾走出一对声誉卓著的文学家兄弟

稿源: 中国宁波网 2016-02-28 07:43:42

  鼎山、乐山兄弟从小志趣相投

  董鼎山和董乐山的父亲董振甫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在董鼎山的回忆录《纽约客随感录》中,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我们相差两岁,在家中我是老二,他(乐山)是老三。我们兴趣相近,自幼喜欢看书,给我们思想启蒙的最重要一本书是巴金的小说《家》。在那个反对旧礼教的故事中,他自比为较为激烈的觉慧,而我是较为温和的觉民。初中时期,我们狼吞虎咽地看了不少左翼著作。到了我十四岁在宁波的一家日报《时事公报》副刊首次发表文章时,他与我同样惊喜。慢慢的,我们都走上写作之路。七七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家迁往上海,我开始在柯灵所编的日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第一个笔名是“坚卫”,因为那时作家多流行笔名),他也开始写诗,在报刊出现,他又学会了木刻,母亲常说他‘比哥哥更聪明’。”

  青少年时期,兄弟俩就已展露文学才华。董鼎山14岁写就《论战时宁波中等教育》一文,发表在宁波《时事公报》副刊上;董乐山在高中毕业时便以“麦耶”为笔名,蜚声上海戏剧评论界。董鼎山曾回忆,他和董乐山兄弟俩从小爱看书,从《封神榜》《西游记》《火烧红莲寺》等小说开始,进初中后,学校藏书丰富,初次接触现代小说,成为巴金迷。在《我和弟弟董乐山》一文中,董鼎山说,“我至今不能解释,乐山何以正在高中毕业之时,竟能写出对戏剧艺术有那么成熟见解的评论。今日我重读,仍能敬佩他的少年文才。”

  对董氏兄弟

  学术界评价很高

  除了董鼎山和董乐山,他们的弟弟董名山和妹妹董木兰也在自己的领域各有成就。董名山曾担任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董木兰曾在国际新闻局乔冠华手下工作,著有《域外拾零》。

  学术界对董鼎山和董乐山兄弟俩评价颇高。董鼎山被誉为中美文学交流大使。文学评价家、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曾说:“董先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多篇介绍美国的文章,把美国作家作品的讯息、故事介绍给中国读者,为中国文化界推开一扇看世界的窗。”他举例说,“最牛的那些作家,比如厄普代克、诺曼·梅勒、海明威、艾伦·坡、菲利普·罗斯、凯鲁·亚克等,几乎都是通过他普及到中国的。”与董鼎山同为散文大家的王鼎钧曾把董鼎山与胡适之相比,“中国打开大门后,鼎山先生写了很多很多文章,介绍外面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学艺术,送回国内去发表,为共和国的新文化,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这一点,他很像胡适之。”

  文学术、出版界对董乐山的译作评价很高。《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说董乐山先生的选书有思想性,不单纯为翻译而翻译,董译有启蒙作用。作家王蒙说董乐山的翻译作品得风气之先、开国人眼界。

  -链接

  董鼎山1922年出生于宁波市,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在新闻界任职两年。1947年赴美,先后在密苏里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曾任报刊编辑、纽约市立大学教授,1989年退休。著书有《纽约客书林漫步》《西窗漫记》等多种,中英文作品散见于中美报刊。2015年12月19日因病去世。

  董乐山1924年出生于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50年后任新华社参编部翻译、审稿。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等职。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行漫记》等均有广泛影响。编有《英汉美国翻译社会知识辞典》。有四卷本《董乐山文集》。《西行漫记》是董乐山翻译作品的代表作,三联书店在1979年12月第一版、1980年1月第一次印刷,印数达40万册。1999年1月16日因病去世。

  东南商报记者庞锦燕

  

  

 

前一页 [1] [2]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