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5 08:06
风景九园小区北面的河流经过治理,成为一道风景。(余建文摄)
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
蜿蜒的中大河,碧水幽幽,垂柳掩映;箭港湖畔,鹭鸟翩跹,与游人、岸边绿植构成一幅迷人的江南水乡图卷。
作为省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强区,镇海面临的环境生态压力不可谓不重。近年来,镇海一直把生态环境整治作为首要战略,“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民生”。“五水共治”,治污当先,其中排水管网的体系建设尤为重要。镇海区通过规划适度超前、建设改造增速、管理养护提效“三管齐下”,不断完善城乡排水基础设施,城区、农村齐头并进,构建起一个覆盖全区的高效治污网络,再造一个“梦里水乡”。
规划引领
构建排水截污综合体系
镇海河网交错,“一条河流经的区域,往往既有工业区、农田,还有住宅区,因此治水截污必须点面结合,全方位规划、实施”,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镇海结合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先后出台了《镇海区域村庄排污专项规划》、《镇海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计划》等,把全区村庄划分成18个大小不等、相互独立的排水片区。离城市排污管道较近的村庄直接纳厂治理,位置偏僻的村庄就地实施生态化治理。全区各工业区污水管网规划进行总体布局,实施3年污水整治方案。分三期编制、实施城镇截污工程规划,结合全域城市化发展和交通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排水截污主管和干管项目。2014年起又实施、完成九龙湖镇和蛟川片区的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规划等,不断完善全区城镇管网系统。2015年起,镇海又逐步实施污水处理厂规模及布局规划、村庄污水治理规划、排水管网规划、排涝规划、中水利用研究、雨水利用研究、近期建设规划等,指导全区域排水系统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生态镇海建设。
以建促排
提升污水处理总体能力
天气好的时候,蛟川街道古塘丽景小区的不少住户喜欢到小区边的王家门前河畔散步,或带着孩子沿河玩耍。居民朱伟君说,先前“垃圾河”被整治成了景观河,河里有鱼、岸上有绿化,“记忆中的那条可以游泳的河流又回来了”。
王家门前河全长700多米,几年前,受周边小区生活污水直排影响,加上河道中间段被垃圾填埋,成了一条远近有名的黑臭河。
2014年夏天,蛟川街道出巨资实施治理,先打捞垃圾、清淤、换水、生态护坡,让河水慢慢“活”起来,而后将古塘丽景生活污水管网与区级污水总管接通,断绝了直排河道的途径。又经过一年多的动态保洁,王家门前河“重获新生”。
随着城镇污水管网新建和改建项目的全面推进,镇海越来越多的河流,像王家门前河一样,逐渐结束“天然排污管”的使命。这几年,镇海区新建、改建污水管道约100公里。全区现有的480余公里长污水管网全部实施普查测量,并进行相关改造和清疏、修复,解决管网“梗塞”不畅的问题。
园区和小区排污管网改造提升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目前已完成了临俞、庙戴等工业园区和风景九园、白龙小区等住宅小区提升工作。同时,治污向农业、农村拓展延伸,160个村实现污水处理,受益农户近3万户,年处理污水量200万吨。
随着宁波北区和镇海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完工并通水试运行,镇海区整体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6万吨/年、中水生产能力达8万吨/日,污水出口“瓶颈”问题有效缓解,出水水质由二级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准,为提升全域水环境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源头治污
创新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作为浙江省首批总量控制改革创新示范点,镇海强化源头控污,建立了企业持证排污、有偿排污、刷卡排污、绩效排污四项制度,并且实现排水设施“一个部门”牵头管理。据悉,今年起,镇海将全面实施排水许可管理制度。
排水设施不光要建,保障正常运行更为重要。镇海区在宁波率先探索服务外包、专业管养机制。据介绍,区城管部门、各镇(街道)负责养护管理的城镇污水设施以及农村截污纳厂排水设施,统一委托给镇海市政设施养护中心实现“一个单位”专业化养护。区级财政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给予各镇街道部分资金补助,有效解决养护的“后顾之忧”。
此外,镇海还大力推进“智慧水务”系统建设,以期实现治污“智慧监测管理一张图、指挥调度一站式、运行体征一张表”。目前投资4600万元的一期项目已投入试运行,利用遥感、地理信息、三维仿真等先进技术,搭建起三维管线系统,形成地上、地面和地下“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排水系统实现了“一张图”管理。
到去年底,镇海全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100%,走在省市前列。镇海因此先后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先进县(市)区”等称号。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夏晓晓
编辑: 郭静
- 为完成儿子遗愿 夫妻卖房到内蒙古种树200万棵
- 知情人透露公务员"古文辞职信"系炒作
- 男子自制假药卖给药店 涉案金额达百万
- 女子苦寻恩人34年 只为还当年50元
- 父亲摇晃7月女儿睡觉致死 医生:伤脑
- 吴廷觉当选新一届缅甸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