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1 08:12
昨天,吴先生在宁波市眼科医院接受复查,右眼视力从原来的0.1上升到了0.2。半个月前,他接受了宁波市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术,这是浙江省第二例。手术前,他的右眼因为外伤引发角膜溃疡,留下角膜白斑,看不清5米之外的景物。
手术的主刀医生、宁波市眼科医院角膜病组学科带头人文丰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这个角膜是中国最新研发出来的成果——它取材于猪的角膜,“生物工程角膜手术的成功可以缓解人捐献眼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许多等待角膜移植的患者,有望通过这一技术重见光明。”
右眼移植生物工程角膜,现在能看清20米远景物
吴先生今年28岁,老家在安徽,来宁波工作8年。10年前,他在老家务农时,谷粒溅入右眼,引起角膜溃疡,留下角膜白斑,右眼视力降到了0.1,给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他四处求医,但因为角膜材料匮乏,眼疾一拖再拖,这一拖就是十年。
前段时间,吴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宁波市眼科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他的角膜中央有一个大约16毫米大小的角膜白斑,角膜变薄,约为正常角膜厚度的一半。文丰说,吴先生这样的情况只有通过角膜移植,才有可能恢复视力。之前,吴先生也曾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了解过生物工程角膜,同意接受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术。
这是宁波市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3月7日,文丰医生主刀,顺利地为吴先生做了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手术。文丰介绍说,这款生物工程角膜,是中国科学家历经十余年自主研发的,也是全球首个完成临床试验的生物工程角膜,“它取材于猪的角膜,已经去除了角膜中的细胞、杂蛋白、多糖等抗原,只保留了支架。组织相容性好,排异也比较小,患者移植后,能逐渐与自己的角膜组织长在一起,角膜也会逐渐变得透明一些。”
目前,吴先生的右眼视力已经恢复到0.2,能看清20米远的景物。最近,他每周都要检查一次,需要使用抗排斥的滴眼液一年以上,这和移植捐献角膜基本上一致。
近半数角膜盲患者有望借此获得有效视力
在我国,器官移植等待时间长,其实角膜移植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约有400万角膜盲患者,每年新增10万人,他们都在等待角膜移植。而国内每年能够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5000例左右,就是因为角膜捐献者数量有限。
宁波的情况也是如此。昨天,记者从宁波市眼科医院了解到,设在该院的宁波市红十字眼库自2001年成立,虽然角膜捐献人数逐年上升,但还是满足不了需求。16年来,成功捐献111例,但等待角膜移植的还有100多人。医学界认为,生物工程角膜的出现,能极大缓解我国人体捐献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约1/3至1/2的患者有望通过生物工程角膜获得有效视力。
文丰说:“我们鼓励更多的人在去世后捐献角膜,而利用生物技术制造成的生物角膜,未来也会成为重要选择。当然,远期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也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来证明。”
他也提醒,生物工程角膜有严格的适应症,适合外伤、严重的角膜炎、角膜溃疡以及部分先天性角膜疾病的患者。目前,该手术只能针对未累及全层的角膜病变进行移植,如果是全层的角膜损伤,仍然需要使用人体捐献的角膜,“打个比方,把角膜比作一本100页厚的书,如果前面99页损伤了,是适合做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但最后一页损伤了,就只能用好心人捐献的角膜做移植手术。”
●延伸
为什么会选择“二师兄”的角膜?
目前,许多省市先后开展了生物工程角膜手术。从动物身上提取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再移植到人身上,其实医学界已经做过不少。比如,骨科移植用的一些骨头,就是从猪身上取下来再处理的;心脏瓣膜移植手术中,有一类就是生物瓣,是从猪、牛的心脏上取材,再经过加工。
生物工程角膜,最开始,研发公司选择了猴子,但放弃了。因为饲养的成本高、繁殖率低,来源上也伤脑筋。后来,猪、牛、羊、鸡、鸭、鹅,都做研究和筛选。最后,目光锁定在了猪身上。这是因为猪角膜的组织结构、形态、大小和人比较相近,应用后角膜的厚度、屈光度保持不变,感觉神经可以长入,能够恢复知觉。相比其他动物,排异也较小。
另外,这猪可不是你脑海里出现的猪圈里的猪,它们是要经过专门筛选,并进行特殊处理、加工和严格检测,而且品种特定,只有三四种品系稳定的猪作为来源。角膜从猪眼睛里取出后,要通过脱细胞技术完全去掉猪的细胞,仅保留其天然角膜三维立体结构。剩下的这部分材质,再用钴60的放射性辐照予以严格消毒。按这样的技术处理,这就不能叫“猪角膜”了,因为上面完全没有猪的细胞,而它也拥有了新的名字——生物工程角膜。□通讯员 朱颖 记者 贺艳
编辑: 郭静
- 陕西80后小伙自费给村里54位老人发一年鸡蛋
- 感动中国候选人回应质疑:若有错一定改
- 借贷消费上瘾 部分大学生成“吃土”族
- “撞翻变道车”车主:撞他是在维护路权
- 争房产 嫂子伙同法医伪造伤口陷害妹夫
- 美总统奥巴马抵达古巴开始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