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宁海 正文
宁海清潭:张良后裔聚居地 崇学重教高山村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3 09:18:01 报料热线:81850000

  清潭村位于海拔945米的宁海第一尖东北部,隶属深甽镇。村内无车马往来的喧嚣,连绵的群山和双枝庙、紫金岩塔、孝友堂等古迹诉说着古今往事———

  人杰地灵高山村

  据史料记载,清潭村系张良后裔的聚居村落,清潭人奉张质为始迁祖,已有900多年历史。《张氏宗谱》记载,清潭村旧时称里岙,张质第五代孙张允自迁入里岙后,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村中祠堂孝友堂内有清朝年间的家谱,记载着从宋朝以来张质公以后30多代人口的演变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宋理宗赵昀为张氏宗谱选写了皇封序,史学家、文学家胡三省、方孝孺等先后为张氏宗谱作序。

  村干部说,有数十名进士、举人曾从山岙中走上仕途。张岵便是明洪武年间的进士,他是方孝孺的学生,历任要职。燕王朱棣篡位后,父母亡故的张岵回乡,闻听先生方孝孺不肯为燕王撰写诏书,惨遭灭门之祸,毅然“弃衣冠自溺于斗岩潭,其族老幼百余口同溺”。不久,朱棣派兵三次前来剿灭张氏,幸而不少人及早逃入深山,才免遭祸殃。

  村里有一座双枝庙,建于明正德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庙宇前后三进五间,大厅结构严密,工艺考究。特别是部分人物雕刻栩栩如生,七十多年本漆没有褪色,光芒犹存。戏台藻井是鹅螺结顶,中心嵌有回音八卦铜镜。由于建筑宏伟,有缑北第一庙之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为全国文保单位。

  出庙门,有座藤萝丛生的双孔古石桥,桥下有一块刻着“禁潭界”的巨石,村民说那是为警示人们要保护潭净水清。

  从双枝庙向西南方向望去,有座唐帽山,像古代官员戴官帽一样。相传唐帽山的名称始源于唐朝,清潭张氏系汉朝留侯张良的后裔,历代出了很多宰相,一家父子五人官皆三品,号称万石张。张良三十九代孙张允迁到清潭,把清河祖宗官帽的形象带到了清潭,并把这座像官帽的山称为唐帽山。

  清潭的山还有很多,如大官山、红缨帽顶、来龙山、伏虎山、飞凤山和紫金岩塔的“九龙抢珠”山脉。

  清溪怀抱村落,像银带绕村,溪水清澈,游鱼可见。二十余个水潭中,最有名的要数大清潭,清潭村就是因此而得名。

  崇学重教传古今

  历代清潭人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宋代,里岙就有大小书院20余所。村里老人介绍,村里有一个叫状元岭的地方,在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就办了一所文望书院,在当时很出名。据传在这里教过书的名人很多,如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朝奉郎胡三省、浙西宪干张玘等。

  状元岭文望书院地处大里,因为地理位置适中,它可招收周边的学生。文望书院和清潭村的书院一起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进士20余人,秀才举人更多。

  历史上该村对教育的重视一直没有减弱。在明代,相继办起了“娱静楼”、“龙岩书院”、“望贤楼”等一批书院。方孝孺、许士修、卢原质多次来里岙讲学,方孝孺还写下了《娱静楼记》。

  张氏族人世代耕读,人才辈出,历代科举入仕者有五六十人。如北宋大学士张盛、南宋宝章阁相张佮。近代有全国政协常委张明养、著名学者张明浩、近代西安化学研究所所长张明南、名中医张素园等一批教育家、企业家和文化名人。

  几百年的书香飘洒,使清潭村逐渐形成了谦和恭让、重教尚礼的优良传统。村人待客热情真诚,礼节周到,而且谈吐斯文,修养甚好。该村是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文化名村保护单位。宁海记者站 蒋 攀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童俊娜    

编辑: 郭静

宁海清潭:张良后裔聚居地 崇学重教高山村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3 09:18:01

  清潭村位于海拔945米的宁海第一尖东北部,隶属深甽镇。村内无车马往来的喧嚣,连绵的群山和双枝庙、紫金岩塔、孝友堂等古迹诉说着古今往事———

  人杰地灵高山村

  据史料记载,清潭村系张良后裔的聚居村落,清潭人奉张质为始迁祖,已有900多年历史。《张氏宗谱》记载,清潭村旧时称里岙,张质第五代孙张允自迁入里岙后,一直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村中祠堂孝友堂内有清朝年间的家谱,记载着从宋朝以来张质公以后30多代人口的演变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情况。宋理宗赵昀为张氏宗谱选写了皇封序,史学家、文学家胡三省、方孝孺等先后为张氏宗谱作序。

  村干部说,有数十名进士、举人曾从山岙中走上仕途。张岵便是明洪武年间的进士,他是方孝孺的学生,历任要职。燕王朱棣篡位后,父母亡故的张岵回乡,闻听先生方孝孺不肯为燕王撰写诏书,惨遭灭门之祸,毅然“弃衣冠自溺于斗岩潭,其族老幼百余口同溺”。不久,朱棣派兵三次前来剿灭张氏,幸而不少人及早逃入深山,才免遭祸殃。

  村里有一座双枝庙,建于明正德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庙宇前后三进五间,大厅结构严密,工艺考究。特别是部分人物雕刻栩栩如生,七十多年本漆没有褪色,光芒犹存。戏台藻井是鹅螺结顶,中心嵌有回音八卦铜镜。由于建筑宏伟,有缑北第一庙之称,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为全国文保单位。

  出庙门,有座藤萝丛生的双孔古石桥,桥下有一块刻着“禁潭界”的巨石,村民说那是为警示人们要保护潭净水清。

  从双枝庙向西南方向望去,有座唐帽山,像古代官员戴官帽一样。相传唐帽山的名称始源于唐朝,清潭张氏系汉朝留侯张良的后裔,历代出了很多宰相,一家父子五人官皆三品,号称万石张。张良三十九代孙张允迁到清潭,把清河祖宗官帽的形象带到了清潭,并把这座像官帽的山称为唐帽山。

  清潭的山还有很多,如大官山、红缨帽顶、来龙山、伏虎山、飞凤山和紫金岩塔的“九龙抢珠”山脉。

  清溪怀抱村落,像银带绕村,溪水清澈,游鱼可见。二十余个水潭中,最有名的要数大清潭,清潭村就是因此而得名。

  崇学重教传古今

  历代清潭人十分重视教育。早在宋代,里岙就有大小书院20余所。村里老人介绍,村里有一个叫状元岭的地方,在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就办了一所文望书院,在当时很出名。据传在这里教过书的名人很多,如南宋右丞相叶梦鼎、朝奉郎胡三省、浙西宪干张玘等。

  状元岭文望书院地处大里,因为地理位置适中,它可招收周边的学生。文望书院和清潭村的书院一起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进士20余人,秀才举人更多。

  历史上该村对教育的重视一直没有减弱。在明代,相继办起了“娱静楼”、“龙岩书院”、“望贤楼”等一批书院。方孝孺、许士修、卢原质多次来里岙讲学,方孝孺还写下了《娱静楼记》。

  张氏族人世代耕读,人才辈出,历代科举入仕者有五六十人。如北宋大学士张盛、南宋宝章阁相张佮。近代有全国政协常委张明养、著名学者张明浩、近代西安化学研究所所长张明南、名中医张素园等一批教育家、企业家和文化名人。

  几百年的书香飘洒,使清潭村逐渐形成了谦和恭让、重教尚礼的优良传统。村人待客热情真诚,礼节周到,而且谈吐斯文,修养甚好。该村是宁波市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国家文化名村保护单位。宁海记者站 蒋 攀  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童俊娜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