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图片新闻 正文
钱家水:最后一代补缸匠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3 09:23:44 报料热线:81850000

  阳光明媚,象山丹东街道高俞村村民钱家水又和老伴在家门前叮叮当当摆弄破旧缸埕甏,切割裂缝,敲扎扣攀,涂补黏膏。“都是邻居送来的,帮忙修补。”老钱指着身边的缸甏说。

  今年70岁的钱家水,20多岁时拜师学补缸。当年,家家户户有缸甏,盛水的、存粮的、腌渍的、酿酒的……每户人家少则几十只,多达上百只,补缸这行自然也吃香。“我们补缸匠农忙时回村种田,农闲时出门补缸,一户要补一整天,一村呆个把月。小埕每只一两角,大缸每只五角到一元,经济挺‘滋润’。”钱师傅说,当时高俞村像他这样的补缸匠有十五六人,是远近闻名的“缸匠村”。

  “补缸就像女人绣花,是细腻活,千万不能急躁!”钱师傅戴着老花眼镜,操起小巧精细的榔头、锤子,向记者演示起来。只见他凑近埕面仔细找到裂缝后,顺着缝隙轻轻切割,碰到转弯、交叉处的裂缝,则用手锤打凿拓宽。“手工敲凿速度慢,费气力,但纹理粗糙,易吸黏膏。前几年我也尝试过机械切割,虽然速度快又省力,但纹理光滑吸附较差,稍不留神还可能割穿埕壁。”他说。

  补缸甏看扣攀,打扣攀箍裂缝。钱师傅所用的扣攀是自制的:将8号铅丝敲扁切段,再将两头磨尖折弯,“过去扣攀是铁打的,商店有卖,现在断档了,我只好自己做。”最后一道工序是涂黏膏,钱师傅将凿缝水洗后擦干,挑出一点环氧聚脂倒在小碗里,配上几种化学药物,反复搅拌均匀,成为淡黑状合成膏,再用小铲涂到裂缝上刮平,一天后就可使用。

  “现在这行过时喽!”钱师傅叹气说,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塑料桶、不锈钢桶大量上市,缸甏笨重易碎,使用量逐渐萎缩,补缸生意也越来越清淡,“同辈缸匠早已歇业转行,后辈没有人愿意学,我们是最后一代补缸匠了!”

  现在,周边村只有钱师傅还偶尔补缸,延续着这门手艺。村民王世福早年办过酒厂,近来自酿黄酒,寻来两口裂缝缸找他修补。由于缸太大要侧转,一人翻不动,钱师傅“特邀”丹城师兄王维坤来帮忙。一人打凿,一人扎攀,说说笑笑,仿佛又回到当年。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陈斌国       

编辑: 郭静

钱家水:最后一代补缸匠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3-23 09:23:44

  阳光明媚,象山丹东街道高俞村村民钱家水又和老伴在家门前叮叮当当摆弄破旧缸埕甏,切割裂缝,敲扎扣攀,涂补黏膏。“都是邻居送来的,帮忙修补。”老钱指着身边的缸甏说。

  今年70岁的钱家水,20多岁时拜师学补缸。当年,家家户户有缸甏,盛水的、存粮的、腌渍的、酿酒的……每户人家少则几十只,多达上百只,补缸这行自然也吃香。“我们补缸匠农忙时回村种田,农闲时出门补缸,一户要补一整天,一村呆个把月。小埕每只一两角,大缸每只五角到一元,经济挺‘滋润’。”钱师傅说,当时高俞村像他这样的补缸匠有十五六人,是远近闻名的“缸匠村”。

  “补缸就像女人绣花,是细腻活,千万不能急躁!”钱师傅戴着老花眼镜,操起小巧精细的榔头、锤子,向记者演示起来。只见他凑近埕面仔细找到裂缝后,顺着缝隙轻轻切割,碰到转弯、交叉处的裂缝,则用手锤打凿拓宽。“手工敲凿速度慢,费气力,但纹理粗糙,易吸黏膏。前几年我也尝试过机械切割,虽然速度快又省力,但纹理光滑吸附较差,稍不留神还可能割穿埕壁。”他说。

  补缸甏看扣攀,打扣攀箍裂缝。钱师傅所用的扣攀是自制的:将8号铅丝敲扁切段,再将两头磨尖折弯,“过去扣攀是铁打的,商店有卖,现在断档了,我只好自己做。”最后一道工序是涂黏膏,钱师傅将凿缝水洗后擦干,挑出一点环氧聚脂倒在小碗里,配上几种化学药物,反复搅拌均匀,成为淡黑状合成膏,再用小铲涂到裂缝上刮平,一天后就可使用。

  “现在这行过时喽!”钱师傅叹气说,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塑料桶、不锈钢桶大量上市,缸甏笨重易碎,使用量逐渐萎缩,补缸生意也越来越清淡,“同辈缸匠早已歇业转行,后辈没有人愿意学,我们是最后一代补缸匠了!”

  现在,周边村只有钱师傅还偶尔补缸,延续着这门手艺。村民王世福早年办过酒厂,近来自酿黄酒,寻来两口裂缝缸找他修补。由于缸太大要侧转,一人翻不动,钱师傅“特邀”丹城师兄王维坤来帮忙。一人打凿,一人扎攀,说说笑笑,仿佛又回到当年。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陈斌国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