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 07:59
人大代表:扶持加工业给笋农出路
记者了解到,宁波竹笋加工企业数量锐减,固然有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另外也有环保方面的原因。
由于部分加工企业缺少治污设施或治污能力不足,造成废物、废水随意排放,给周边的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五水共治”行动的不断深入,企业也加大了对治污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去年底开始,奉化市8家加工企业分别投入3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改造。
随着设备的运行投入,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也随之增加,给原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水煮笋行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不投入过不了关,投入了又骑虎难下。”一家加工企业负责人大倒苦水。
诚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印彭耀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扶持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企业走加工+基地之路,鼓励加工企业承包竹林,使连片山林成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形成培育、管理、加工“一条龙”。这样一来,企业会积极投资修建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既方便运输,也减少了成本。
宁波市人大代表、余姚市水利局教授级高工奕永庆则建议,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应允许四明山区有序建立竹笋加工厂,以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而不是一刀切地一关了之。
奕永庆曾专门请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进行检测,发现竹笋煮熟过程中产生的“黑水”之“黑”仅是有机色素,虽是废水,但并不是毒水。
奕永庆建议竹笋加工厂可把废水用喷灌设备输送到山上喷洒,利用土壤的过滤和吸附作用,让废水渗入地下或蒸发,将有机质留在土壤中成为肥料,实现循环农业。竹笋加工厂要与有关部门签订环保责任书,杜绝废水流入河道。
“扶持加工企业就是给春笋出路,给笋农出路,有关部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奕永庆说。
林业专家:笋业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
据调查,目前我市竹笋加工产品一半为水煮笋,其余为农户自行加工的笋干。对此,宁波市林业局林特产业处调研员、高级工程师陆志敏表示,在出口订单下降的大趋势下,生产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休闲竹笋系列产品,从传统的蔬菜向功能食品转型,当是一个努力方向。
据了解,农户自己晒笋干,以自然光照为主,一般每一批加工时间需要七到十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风味也会随之改变。今年,奉化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与一家设备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引进竹笋热泵烘干技术,利用合作社现有的冷链储藏设备和电商平台,尝试走出一条新路。
记者在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看到,一只烘干箱容积约有40立方米,只要不到24小时,一箱鲜笋就可烘干完毕。10公斤鲜笋能烘制半公斤笋干,目前这家合作社已经加工新鲜春笋5000公斤。同时,合作社已注册了“山丁丁”商标,着手外包装设计,准备投放市场。
竹笋保鲜对延长竹笋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余姚市梨洲街道旺角竹笋合作社负责人叶卫久等销售大户建议,适时建造或利用企业冷库,储存部分鲜笋,实现错峰销售。
让自然的馈赠造福山民
时下正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碗油焖笋或盐烤笋。今年的春笋价格便宜,菜场里上好的鲜笋每公斤售价只有五元上下。而且品质很好,入口甘甜脆嫩,令人回味。
“马大嫂”们开心了,笋农们可高兴不起来。目前在我市一些主要产笋区,春笋的收购价只有2元/公斤,有些地方更是跌到了0.45元/公斤。笋农们在山上佝着背弯着腰掏上一天笋,也就赚个百儿八十元的,还不如打零工赚得多。四明山区是我市春笋的主产区,春笋价格走低,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山区留守劳动力的经济收入。
春笋旺发时,靠农贸市场只能消化掉很少一部分。以往,笋农产出的笋多,各大竹笋加工厂的胃口也不小。眼下,我市的竹笋加工企业已从上世纪末的140余家,锐减到不足20家。而这20来家加工企业由于库存压力大,今年要想再大量收购春笋加工,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原本就是微利运作的水煮笋企业,受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市场上春笋收购量急剧降低。
春笋滞销、价贱伤农的一幕,今年可能再度上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竹笋行业来说,就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供给侧改革,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出口订单下降的大趋势下,生产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休闲竹笋系列产品。同时,通过建造或利用企业冷库,储存部分鲜笋,实现错峰销售。
编辑: 郭静
- 窗户在装修中突然掉下 砸死女外卖员
- 丈母娘逼夫妻离婚扇女婿耳光:我说了算
- 男子7岁时“被贷款” 反映2年仍未解决
- 网曝男子烤活牛 警方:身份信息是假的
- 做饭和捅垃圾用同一把铲子 你还敢吃?
- 朝鲜再发“炮击青瓦台”视频 韩方:自取灭亡
宁波各地春笋破土而出 笋贱伤农如何破局?
稿源: 宁波日报 2016-04-07 06:49:01
人大代表:扶持加工业给笋农出路
记者了解到,宁波竹笋加工企业数量锐减,固然有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另外也有环保方面的原因。
由于部分加工企业缺少治污设施或治污能力不足,造成废物、废水随意排放,给周边的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五水共治”行动的不断深入,企业也加大了对治污设施的投入力度。
从去年底开始,奉化市8家加工企业分别投入3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资金用于环保设备改造。
随着设备的运行投入,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也随之增加,给原本就处于亏损状态的水煮笋行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不投入过不了关,投入了又骑虎难下。”一家加工企业负责人大倒苦水。
诚吉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印彭耀建议,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环保投入的扶持力度,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企业走加工+基地之路,鼓励加工企业承包竹林,使连片山林成为企业的原料基地,形成培育、管理、加工“一条龙”。这样一来,企业会积极投资修建机耕路等基础设施,既方便运输,也减少了成本。
宁波市人大代表、余姚市水利局教授级高工奕永庆则建议,在不影响生态的前提下,应允许四明山区有序建立竹笋加工厂,以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而不是一刀切地一关了之。
奕永庆曾专门请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进行检测,发现竹笋煮熟过程中产生的“黑水”之“黑”仅是有机色素,虽是废水,但并不是毒水。
奕永庆建议竹笋加工厂可把废水用喷灌设备输送到山上喷洒,利用土壤的过滤和吸附作用,让废水渗入地下或蒸发,将有机质留在土壤中成为肥料,实现循环农业。竹笋加工厂要与有关部门签订环保责任书,杜绝废水流入河道。
“扶持加工企业就是给春笋出路,给笋农出路,有关部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奕永庆说。
林业专家:笋业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
据调查,目前我市竹笋加工产品一半为水煮笋,其余为农户自行加工的笋干。对此,宁波市林业局林特产业处调研员、高级工程师陆志敏表示,在出口订单下降的大趋势下,生产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休闲竹笋系列产品,从传统的蔬菜向功能食品转型,当是一个努力方向。
据了解,农户自己晒笋干,以自然光照为主,一般每一批加工时间需要七到十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风味也会随之改变。今年,奉化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与一家设备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引进竹笋热泵烘干技术,利用合作社现有的冷链储藏设备和电商平台,尝试走出一条新路。
记者在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看到,一只烘干箱容积约有40立方米,只要不到24小时,一箱鲜笋就可烘干完毕。10公斤鲜笋能烘制半公斤笋干,目前这家合作社已经加工新鲜春笋5000公斤。同时,合作社已注册了“山丁丁”商标,着手外包装设计,准备投放市场。
竹笋保鲜对延长竹笋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林农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余姚市梨洲街道旺角竹笋合作社负责人叶卫久等销售大户建议,适时建造或利用企业冷库,储存部分鲜笋,实现错峰销售。
让自然的馈赠造福山民
时下正是品尝春笋的最佳时节,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碗油焖笋或盐烤笋。今年的春笋价格便宜,菜场里上好的鲜笋每公斤售价只有五元上下。而且品质很好,入口甘甜脆嫩,令人回味。
“马大嫂”们开心了,笋农们可高兴不起来。目前在我市一些主要产笋区,春笋的收购价只有2元/公斤,有些地方更是跌到了0.45元/公斤。笋农们在山上佝着背弯着腰掏上一天笋,也就赚个百儿八十元的,还不如打零工赚得多。四明山区是我市春笋的主产区,春笋价格走低,将直接影响到成千上万山区留守劳动力的经济收入。
春笋旺发时,靠农贸市场只能消化掉很少一部分。以往,笋农产出的笋多,各大竹笋加工厂的胃口也不小。眼下,我市的竹笋加工企业已从上世纪末的140余家,锐减到不足20家。而这20来家加工企业由于库存压力大,今年要想再大量收购春笋加工,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原本就是微利运作的水煮笋企业,受生产成本持续走高等因素影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市场上春笋收购量急剧降低。
春笋滞销、价贱伤农的一幕,今年可能再度上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竹笋行业来说,就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通过供给侧改革,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出口订单下降的大趋势下,生产适合国内消费习惯的休闲竹笋系列产品。同时,通过建造或利用企业冷库,储存部分鲜笋,实现错峰销售。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