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县市区 > 镇海 正文
镇海剪纸:民间技艺 百姓温情
稿源: 镇海新闻网   2016-04-07 10:03:08 报料热线:81850000

一把剪刀传承的艺术

镇海剪纸:民间技艺 百姓温情

剪纸作品。

镇海市民唐美成老人看到窗户上红色的窗花,总会想起自己的阿姨,并夸赞阿姨有一双剪纸的巧手。这位阿姨姓乐,已经作古多年,出生在清末,生前住在清川路,是个清瘦的小脚老太太。

唐美成老人回忆,小时候总是听邻居夸阿姨心灵手巧,剪鞋样、衣样、团纸、小人、窗花,信手拈来。“我们兄妹几个总是缠着她,让她给我们剪小人。阿姨也没专门学过剪纸,看到书上的人物、动物,却能立刻记在心里,不用画也能一气呵成剪出来,模样惟妙惟肖。”唐美成说,“几个晚辈结婚时的喜字窗花,都是阿姨亲手剪的,别出心裁,非常精美。不知是基因遗传还是受长辈的影响,家里的很多姐妹都喜欢剪纸。”

五十多岁的市民徐萍曾经是一名教师,因为职业的原因,她常教孩子们剪一些花鸟鱼虫,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喜欢上了剪纸。“没事就翻翻书,学点新的剪纸技术,手工课的时候教给孩子们。过年过节,也会自己琢磨着剪一些窗花样式送人。”徐阿姨说。

记者了解到,镇海的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笼上总能见到剪纸的身影。在镇海,像唐家老阿姨、徐阿姨这样喜欢剪纸的市民有很多。

镇海剪纸究竟始于何时,这个可能无法考证了,记者只能从相关资料记载中探究蛛丝马迹。

有学者估计,剪纸在北朝时就已出现,而且技艺已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如《剪彩》诗:“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的高峰期。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剪纸原本并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专家这样评论。

记者了解到,镇海的民间剪纸属于“江浙派”,“江浙派”是中国剪纸的主要流派。相关资料记载,剪纸在江浙一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编辑: 郭静

镇海剪纸:民间技艺 百姓温情

稿源: 镇海新闻网 2016-04-07 10:03:08

一把剪刀传承的艺术

镇海剪纸:民间技艺 百姓温情

剪纸作品。

镇海市民唐美成老人看到窗户上红色的窗花,总会想起自己的阿姨,并夸赞阿姨有一双剪纸的巧手。这位阿姨姓乐,已经作古多年,出生在清末,生前住在清川路,是个清瘦的小脚老太太。

唐美成老人回忆,小时候总是听邻居夸阿姨心灵手巧,剪鞋样、衣样、团纸、小人、窗花,信手拈来。“我们兄妹几个总是缠着她,让她给我们剪小人。阿姨也没专门学过剪纸,看到书上的人物、动物,却能立刻记在心里,不用画也能一气呵成剪出来,模样惟妙惟肖。”唐美成说,“几个晚辈结婚时的喜字窗花,都是阿姨亲手剪的,别出心裁,非常精美。不知是基因遗传还是受长辈的影响,家里的很多姐妹都喜欢剪纸。”

五十多岁的市民徐萍曾经是一名教师,因为职业的原因,她常教孩子们剪一些花鸟鱼虫,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喜欢上了剪纸。“没事就翻翻书,学点新的剪纸技术,手工课的时候教给孩子们。过年过节,也会自己琢磨着剪一些窗花样式送人。”徐阿姨说。

记者了解到,镇海的民间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笼上总能见到剪纸的身影。在镇海,像唐家老阿姨、徐阿姨这样喜欢剪纸的市民有很多。

镇海剪纸究竟始于何时,这个可能无法考证了,记者只能从相关资料记载中探究蛛丝马迹。

有学者估计,剪纸在北朝时就已出现,而且技艺已相当精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如《剪彩》诗:“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期是剪纸艺术的高峰期。新中国成立后,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的剪纸,开拓了剪纸创作的道路,也丰富了中国民间装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

剪纸原本并没有“民间”与“非民间”之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相对于“宫廷艺术”和“文人艺术”而言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历经中国漫长的历史演进,而不失其纯净和清新的特质,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专家这样评论。

记者了解到,镇海的民间剪纸属于“江浙派”,“江浙派”是中国剪纸的主要流派。相关资料记载,剪纸在江浙一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传承延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