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08:01
4 触动建筑是文化的传承
马国军的故事讲完了,师生两人颇有感慨。从戚氏故居出来,绕过几间已经变成出租房的民居,是一小块菜地,油菜花疯长,群蜂嗡嗡地叫着,花丛中斜着半块石碑。
上面的字模糊不清了,大约记载着当时永益学校创立时的基本情况。曾几何时,那碑也算全校人的骄傲,师生们都可以想象,当年全村的人,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和希望,垒起了一砖一瓦,建起了全村第一所现代学校。
马国军说,学校拆了,碑也被随意丢弃,后来不知是谁一劈两半,半边搬去拴牲口,再后来,那半边不知所终……
“有些东西没有了就是没有了,这也是客观规律,就是想想挺舍不得的。”马国军说。
他以前并不这么想,之前的许多年,他努力赚钱,目标和多数普通人一样,就是在城区某个高档小区,买一套房。
到他有这个能力实现目标的时候,他开始天南海北地出差,发现每个城市都有着相似的面孔,高楼大厦、商业广场、霓虹闪烁、车水马龙,陌生又熟悉……当然也有一些仿古的建筑,可是,毕竟太新了,总有一种走在影视城里的感觉,一砖一瓦都仿得生硬,这和一个真正经过岁月打磨的老房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那些老建筑,喜欢那些朱漆剥落的柱子,圆润光亮的木雕,岁月流走的样子清晰地印在每一个细节里,你仿佛能看到先辈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对后辈的殷殷嘱托,用心良苦,天长地久。
他没想到,戚老师也有同样的想法:除了实用和功能外,建筑还是传承历史人文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很多时光得以重现,很多事件得以铭记,很多传统得以延续,它承载着人类绵绵不绝的祖业、情感、记忆和牵挂,还有一辈子的乡愁。
只是没有想到,这些偶尔一闪而过的理念,竟在阔别多年的老家,由一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学生,穷其一生积蓄来实现。
从亲戚家出来,戚梅乔欣慰地与学生作别,他像小时候一样,沿着河边慢慢走;渐渐西偏的阳光打在半块石碑上,抹亮了看起来有些黯淡的文字,身后沉默的戚氏故居越来越远,他已经听到了儿子发动汽车突突的马达声,又是片刻出神,一首记忆中尘封已久的诗从心底冒出来,那是当年在永益小学人人烂熟于心的句子:家塾训蒙作破题,更栽桃李到湖堤。功成却课桑麻去,老圃躬耕雨一犁。
东南商报记者 樊卓婧 程鑫
编辑: 孙研
- 兵哥哥玩浪漫快递100发弹壳当礼物 女孩受惊报警
- 杭州西湖景区鲁迅雕像被人泼漆引民愤
- 敬老院一老人涉嫌打死86岁同屋
- 男子违规停车被贴 狂追600米掌掴交警
- 1年过去赈灾款迟迟没发 办事处:不知道
- 俄拜科努尔发射场将首次发射“质子-M”号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