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新闻  >  科教·卫生
我国桥梁抗震开拓者、甬籍院士范立础逝世 享年83岁
稿源: 现代金报   2016-05-06 06:52:00报料热线:81850000

范立础院士参与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资料图片

  -缅怀范老师

  说一口流利英文风趣幽默

  被称为“男神级老师”

  几十年来,先生始终活跃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深受学生爱戴。很多学生称,先生非常有“范儿”。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男神级别”的老师。

  学生叶爱君回忆:“他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西装走进教室,手上还戴着一副白手套。课开讲了,出口就是一串流利的英文。”后来,范立础和留校任教的叶爱君解释:“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穿着不宜随随便便。当一名好老师,必须从走进课堂的一瞬间,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佩杰在微博上回忆。“教授在给我们上《桥梁工程》课时,看到我们都很调皮,曾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他说:‘你们要知道以后都是有可能当上总工程师的’,我们当时听了都很震惊,当时作为学生,总工程师遥不可及,不敢想象。接着他话锋一转,‘但如果你水平不够,即使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会很难受的,会如坐针毡。’这席话让我受用一生。”

  学生们回忆,先生治学严谨,但为人风趣幽默,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

  昨天,宁波市科协也向先生的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唁电中说,先生是著名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中国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为我国桥梁抗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是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镇海区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也将在5月7日代表家乡人民送先生最后一程。

  【故土情深厚】

  让海底天然气缓慢可控释放

  他为杭州湾大桥铺下

  第一块“安全砖”

  2012年,先生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已在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中得到体现,并成功应用于多座世界顶级大桥的抗震设计中。据统计,我国正在建设的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有23座,其中16座采用了范立础团队的成果。先生因此被誉为“彩虹的脊梁”。

  长期以来,范先生不仅在我国桥梁抗震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也非常关注。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倾注了先生和团队的不少心血。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各项前期工作中,先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对大桥的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大桥建设之初,建设者们遇到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试验钻钻下后,发现海底蕴含大量的浅层气,其中主要成分为甲烷,分布面积更是达2500多平方公里,一旦发生事故将给施工造成巨大的破坏。在国际桥梁界,都没有处理过如此大规模天然气的先例。

  最后,经过先生所带领的研究小组的缜密计算,决定采用“有控放气”的施工理论,通俗地说,让地下天然气经特别打造的孔径慢慢排出,这为大桥的建设铺下了第一块“安全砖”。

  在大桥南岸70公里长的滩涂架梁工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又给大桥建设提出了一个难题,施工车船均难以进入这片随时会被淹没、搁浅的行驶禁区。对此,工程采用了“50米整体制作梁上运梁技术”。为大桥制作的50米钢箱梁重达1430吨,而世界上此前成功的工程先例,最高重量仅为900吨,高达530吨的重量差要求施工人员精确计算出每一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在架梁完毕后,范立础院士说:“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创新立了大功。我们中国能造出这么宏伟的大桥,说明中国的桥梁界在世界上都很了不起。”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

我国桥梁抗震开拓者、甬籍院士范立础逝世 享年83岁

稿源: 现代金报 2016-05-06 06:52:00

范立础院士参与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资料图片

  -缅怀范老师

  说一口流利英文风趣幽默

  被称为“男神级老师”

  几十年来,先生始终活跃在高等教育的第一线,深受学生爱戴。很多学生称,先生非常有“范儿”。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男神级别”的老师。

  学生叶爱君回忆:“他穿着一身笔挺的白西装走进教室,手上还戴着一副白手套。课开讲了,出口就是一串流利的英文。”后来,范立础和留校任教的叶爱君解释:“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课堂,穿着不宜随随便便。当一名好老师,必须从走进课堂的一瞬间,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佩杰在微博上回忆。“教授在给我们上《桥梁工程》课时,看到我们都很调皮,曾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他说:‘你们要知道以后都是有可能当上总工程师的’,我们当时听了都很震惊,当时作为学生,总工程师遥不可及,不敢想象。接着他话锋一转,‘但如果你水平不够,即使坐在这个位置上也会很难受的,会如坐针毡。’这席话让我受用一生。”

  学生们回忆,先生治学严谨,但为人风趣幽默,唱歌、跳舞都不在话下。

  昨天,宁波市科协也向先生的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唁电中说,先生是著名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中国桥梁抗震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为我国桥梁抗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生是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镇海区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人也将在5月7日代表家乡人民送先生最后一程。

  【故土情深厚】

  让海底天然气缓慢可控释放

  他为杭州湾大桥铺下

  第一块“安全砖”

  2012年,先生的“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已在国家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中得到体现,并成功应用于多座世界顶级大桥的抗震设计中。据统计,我国正在建设的400米以上大跨度桥梁有23座,其中16座采用了范立础团队的成果。先生因此被誉为“彩虹的脊梁”。

  长期以来,范先生不仅在我国桥梁抗震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也非常关注。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就倾注了先生和团队的不少心血。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各项前期工作中,先生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纷纷献计献策,对大桥的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大桥建设之初,建设者们遇到了一个世界性难题。试验钻钻下后,发现海底蕴含大量的浅层气,其中主要成分为甲烷,分布面积更是达2500多平方公里,一旦发生事故将给施工造成巨大的破坏。在国际桥梁界,都没有处理过如此大规模天然气的先例。

  最后,经过先生所带领的研究小组的缜密计算,决定采用“有控放气”的施工理论,通俗地说,让地下天然气经特别打造的孔径慢慢排出,这为大桥的建设铺下了第一块“安全砖”。

  在大桥南岸70公里长的滩涂架梁工程中,特殊的地理环境又给大桥建设提出了一个难题,施工车船均难以进入这片随时会被淹没、搁浅的行驶禁区。对此,工程采用了“50米整体制作梁上运梁技术”。为大桥制作的50米钢箱梁重达1430吨,而世界上此前成功的工程先例,最高重量仅为900吨,高达530吨的重量差要求施工人员精确计算出每一个构件的受力情况。在架梁完毕后,范立础院士说:“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创新立了大功。我们中国能造出这么宏伟的大桥,说明中国的桥梁界在世界上都很了不起。”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 孙研